精密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892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退火炉,包括内部具有退火腔(2)的主体(1),设置在退火腔(2)内的退火框架(3),以及设置在主体(1)上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退火腔(2)与密封门(4)之间还设有保温门(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市场上的退火炉密封性能差、保温效果欠佳的缺陷,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密封效果良好、成本低廉,因此值得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退火炉,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精密退火炉
技术介绍
在工业产品的制造工序中,退火工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加工步骤,而完成退火工序的加工设备为退火炉,因此,退火炉的性能便对退火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于玻璃制品加工的退火炉主要由炉体和内部的退火框架构成,且现有的退火框架每个侧面设置有三根支架,用以放置玻璃料胚,而在炉体上则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止热量外泄的密封门。现有的这种退火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I)支架并没有充满整个退火框架,造成退火框架并未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退火框架的利用率并不高;(2)退火腔与密封门存在一定距离,而真正对玻璃料胚进行退火的空间仅限于退火腔,但是退火炉内的热量却充满了整个退火炉,这便使得热量在退火炉内进行均摊,分布于退火腔与密封门之间空间内的热量并未对退火工序起到实质性作用,这便存在了一定程度的热量浪费;(3)现有的密封门在封闭退火炉时,与炉体之间属于硬接触,其密封程度并不能保证密封性能良好,有可能出现退火炉内部热量外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且价格低廉的精密退火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精密退火炉,包括内部具有退火腔的主体,设置在退火腔内的退火框架,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上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在所述退火腔与密封门之间还设有保温门。进一步的,在所述退火框架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各设有四根平行分布的支架。再进一步的,两个侧面上相正对的支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位于同一侧面的支架相互平行。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密封门上与主体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密封效果良好、成本低廉;(2)本技术在密封门和退火腔之间还设有保温门,从而缩小了热量的分布空间,使得热量仅分布于整个退火腔内,如此便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保证了退火效果;(3)本技术在密封门上与主体接触的部位增设有密封层,密封层由软质材料构成,可与主体进行全方位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退火腔内部热量的流失,增强了退火炉的保温效果,节约了成本;(4)本技术在退火框架内的两个相对侧面设有四个支架,从而增大了退火框架的承载量,提高了退火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退火框架的 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I—主体,2—退火腔,3—退火框架,4一密封门,5—保温门,6—支架,7—密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 3所示,精密退火炉,包括内部具有退火腔2的主体I,设置在退火腔2内的退火框架3,在所述退火框架3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各设有四个支架6,两个侧面上相对的支架6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位于同一侧面的支架6相互平行。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退火框架3从中间隔开,分成两个框架,这样使得退火炉的承载容量更大,更有利于提高退火效率。在所述主体I上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4,在该密封门4上设有由软质材料构成的密封层7,密封层7有效地提高了与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了退火腔内部的热量流失,增强了退火炉的保温效果,节约了成本。另外,在所述退火腔2与密封门4之间还设有保温门5。保温门5的设置,使退火炉内部热量完全分布于退火腔内,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保证退火效果。按照上述,即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精密退火炉,包括内部具有退火腔(2)的主体(1),设置在退火腔(2)内的退火框架(3),以及设置在该主体(I)上且与之相匹配的密封门(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退火腔(2)与密封门(4)之间还设有保温门(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精密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退火框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恒达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