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49377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包括模具模腔密封圈、进料口、进料口密封圈、排气口和气顶装置,所述模具模腔密封圈设置于模具模腔的外围,所述进料口密封圈设置在进料口外围,所述排气口与真空泵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排气口与模具模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只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简化了模具抽真空设备的结构,降低了抽真空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
,特别地涉及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针对注塑模具抽真空的系统多为整体式抽真空系统,即将模具整体放入到一个密闭空间内,对密闭空间进行抽真空,从而达到对模具模腔的抽真空目的。或是采用专用的机器设备,如模具真空机、注塑抽真空机等等,这些机械设备精密,但较为昂贵,且设备组装较为复杂。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避免造成模具抽真空系统结构复杂,抽真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用于只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简化了模具抽真空设备的结构,降低了抽真空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用于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包括模具模腔密封圈、进料口、进料口密封圈、排气口和气顶装置,所述模具模腔密封圈设置于模具模腔的外围,所述进料口密封圈设置在进料口外围,所述排气口与真空泵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顶杆上的排气口与模具模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气顶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腔和中空的气顶杆,所述气顶杆的下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气顶杆上端部,所述气顶杆内腔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容纳腔设置有与压缩机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通过控制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压缩机的连通控制气顶杆顶起或退回。与现有技术采用的整体式抽真空系统相比,本技术直接对模具模腔抽真空,抽真空系统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可降低抽真空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未进行抽真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进行抽真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顶装置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顶装置与真空泵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参见图I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未抽真空和抽真空时的剖面结构图,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合模之后形成模具模腔103。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包括模具模腔密封圈104、进料口 111、排气口 106、排气通道113和气顶装置105,模具模腔密封圈104设置于模具模腔103的外围,注塑料的进料口 111与模具模腔103相通,排气口 106与排气通道113连通,参见图4,排气道113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118相连,并且过滤装置118与真空泵119通过管道相连,气顶装置105用于控制排气口 106与模具模腔103连通。通过本技术技术方案,在模具模腔103的外围设置模腔密封圈104,使得模具的密封性较好,能保证在抽真空过程中空气不会从下模具101和上模具10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模具模腔103。通过气顶装置105控制排气口 106与模具模腔103连通,一种状态下,参见图2,中空的气顶杆110顶起,排气口 106与模具模腔103连通,通过真空泵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另一种状态下,参见图1,中空的气顶杆110退回,排气口 106不与模具模腔103连通,真空泵不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具体地,气顶装置105进一步包括容纳腔109和中空的气顶杆110,气顶杆110的下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09内,排气口 106设置于气顶杆110上端部,中空的气顶杆110内腔形成排气通道113,容纳腔109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107和第二进气口 108,参见图3,第一进气口 107和第二进气口 108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机117相连,在管路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控制阀114和第二进气口控制阀115以及一个总控制阀116,通过控制第一进气口 107和第二进气口 108与空气压缩机117的连通控制气顶杆110顶起或退回。气顶杆密封圈114设置在气顶杆110上端部外围。抽真空时,第二进气口控制阀115和总控制阀116开启,第二进气口 108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117连接,在空气的压力下,气顶杆110被顶起,此时气顶杆110上端部的排气口 106露出,与排气通道113连接的真空泵119工作,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在达到设定的抽真空时间后,真空泵119停止工作;停止抽真空后,第二进气口控制阀115关闭,使得第二进气口 108与空气压缩机117断开连接,此时第一进气口 107控制阀打开,使得第一进气口 107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117连接,在空气压力下,气顶杆110退回,气顶杆110上端部的排气口 106退回到气顶杆密封圈4中,此时保证空气不会从出气孔处进到模腔中。进一步的,为了加强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的密封性,进料口 111外围设置进料口密封圈112。模具模腔密封圈104,气顶杆密封圈114和进料口密封圈111均采用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防止与所使用热固性树脂的粘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在高压下硅胶等材料密封圈使用寿命较短问题。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直接对模具模腔抽真空,抽真空系统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可降低抽真空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用于对模具模腔进行抽真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模腔密封圈、进料口、进料口密封圈、排气口和气顶装置,所述模具模腔密封圈设置于模具模腔的外围,所述进料口密封圈设置在进料口外围,所述排气口与真空泵通过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顶杆上排气口与模具模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模腔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顶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腔和中空的气顶杆,所述气顶杆的下端部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墨洪磊季永团叶剑锋方琦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浦江敏锐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