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转炉的顶吹氧系统及系统残留物清除和氧气导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7509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型涉及炼钢转炉的顶吹氧系统及系统残留物清除、氧气导入方法,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至少一条氮气管路和氧枪;氧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一快速切断阀、压力调节阀组、一组流量调节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一组止回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止回阀组;每一氮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二过滤器、第二快速切断阀、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远传压力表、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手动放散阀、一组快速切断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方法是用一端连接于氮气的一吹扫管路对氧气管路吹扫。优点是,配置更合理、安装精度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且本可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型涉及炼钢转炉设备,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顶吹转炉炼钢以其冶炼时间短、冶炼钢种多而得到较广泛地应用。但现有的炼钢 转炉的顶吹氧(氮)气控制系统的设置安装主要是由第三方在现场根据用户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购置、组装和调试的,由此产生这样的缺陷1)第三方只是将所需的设备进行简单的搭接,设备间的适配性差,系统中各阀配置不尽合理,自动化程度低;2)系统中所需设备的制造厂直众多,因而产品性能各异,质量标准不同,在将这些设备组装到一起时,就会产生一些列问题首先安装精度很难保证,例如连接不同设备的管系同心度及平面度就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设备振动噪音上升,而设备一直处于振动状况下,其系统中各节点的紧固和密封就难以保证,将导致气体泄漏,管内气体压力难以保证,最终致使系统工作效率低或不能正常工作;2)由于气体控制系统是典型的易燃易爆管网,所以要求设备及管道中无残留物(如焊渣)、无易燃物(管网需脱脂)、无静电产生,而设备在现场组装焊接,受条件限制,很难保证组装质量和防范不确定并不安全的因素,这给生产埋下很大的不安全隐患;3)多个制造商的产品使验收达标率下降,从而造成成本显著上升;4)施工中,各制造商推诿扯皮严重,从而影响整个项目如期竣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安装精度、便于自动控制、安全性能高且集成度高的一种炼钢转炉顶吹氧的气体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所述吹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和至少一条氮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氧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一快速切断阀、压力调节阀组、一组流量调节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一组止回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止回阀组,使得氧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每一所述氮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二过滤器、第二快速切断阀、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远传压力表、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手动放散阀、一组快速切断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使得氮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而形成。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第一流量表、流量调节阀、第三截止阀而形成。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止回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截止阀、第三快速切断阀、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和止回阀而形成。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五截止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第六截止阀形成的支路与并接于该支路两端的第七截止阀组成。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快速切断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快速切断阀和第七截止阀而形成。对所述顶吹氧系统中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是,采用一端连接于氮气管路的一吹扫管路,该吹扫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氧气管路的输入端部分,并在氧气管路的所述输出端设置靶标,所述吹扫管路包括管道和设置在该管道上的阀,清除氧气管路上残留物时,使氮气管路上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I. 4 I. 6倍,打开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利用氮气管路上具有一定压力的氮气若干次吹扫氧气管路,每次15 25分钟,直到系统输出端设置的靶标无污迹,停止吹扫,闭合氧气管路上的所述输出端和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使所述系统封闭,氧气管路内充满I. 4 I. 6倍工作压力的氮气,并保压I 2天;吹氧系统工作时,关闭吹扫管路上的阀或拆掉所述吹扫管路,并打开氧气源,氧气通过氮气平衡导入氧气管路。对所述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吹扫管路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所述氧气管路上的第一过滤器与第一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氮气管路上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集成度高,系统中各阀配置更合理、优化,便于调节控制,自动化程度高;2)各设备在具备较好加工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组装,定位和安装精度高,从而使焊接节点质量高,又保证了管路的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使系统运行时的振动小、噪音低;3)本专利技术对系统中的残留焊渣及异物采用搭桥式吹扫借助于氮气主管的氮气对吹氧管网进行吹扫,同时对洁净的吹氧管网充满氮气,这样在吹氧管网正式输氧时充满的氮气将作为管网引导气,而确保了输氧安全,使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4)用本专利技术装置使炼钢转炉顶吹氧设备的安装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由此成本可降低15% 20%。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第一截止阀,2第一过滤器,3快速切断阀组,3快速切断阀组,32压力调节阀,33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4流量调节阀组,41第二截止阀,42第一流量计,43流量调节阀,44第三截止阀,5止回阀组,51第四截止阀,52第二快速切断阀,53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54止回阀,6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61第五截止阀,62第二压力调节阀,63第六截止阀,74第七截止阀,8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81第八截止阀,82第三压力调节阀,83第九截止阀,10手动放散阀,9快速切断阀,91第三快速切断阀,92第十截止阀,10氧枪,11第二流量计,12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13第二压力调节阀,14变径管,15管道,16截止阀,17第二过滤器,A氧气管路,B氮气管路,C吹扫管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对照图I,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A和一条氮气管路B,即氧气源至少与一条氧气管路A的输入端连接,同样的氮气源至少与一条氮气管路B的输入端连接。每一氧气管路A包括下列各组件主管阀门(采用截止阀,即第一截止阀I)、第一过滤器2、第一快速切断阀9、压力调节阀组3、二组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4,二组并接的止回阀组5,上述各组件依次通过管道15连接。管路中的流量调节阀组4和止回阀组5可以采用如图中所示的二组并接形式,也可以采用更多组并接形式,当然也可采用一组的结构形式。上述氧气管路A中,压力调节阀组3由对应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32和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33而形成。流量调节阀组5是由对应管道15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41、第一流量表42、流量调节阀43和第三截止阀44组成,对应管道15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41、第一流量表42、流量调节阀43和第三截止阀44而形成。止回阀组5由对应管道依次连接 第四截止阀51、第二快速切断阀52、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53和止回阀54而形成。由于氧气管路A的末端是止回阀组6,而止回阀组6可以是一组或二组并接或二组以上的并接的结构,所以氧气管路A的输出端可以是一个或二个或二个以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二组并接的止回阀组6,由此氧气管路A形成两个输出端。每一氮气管路B包括下列各组件主管阀门(采用截止阀,即第二截止阀9)、第二过滤器17、第二快速切断阀13、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7、远传压力表12、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8、手动放散阀10和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8,上述各组件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其中的第一、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构成相同,都通过对应管路依次串接截止阀(第五截止阀61或第八截止阀71 )、压力调节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和至少一条氮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氧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一快速切断阀、压力调节阀组、一组流量调节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一组止回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止回阀组,使得氧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每一所述氮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二过滤器、第二快速切断阀、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远传压力表、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手动放散阀、一组快速切断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使得氮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第一流量表、流量调节阀、第三截止阀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截止阀、第三快速切断阀、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和止回阀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炼钢转炉顶吹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五截止阀、第二压力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正邦严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