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625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8:24
一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机械油箱、温度传感器、温控仪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油箱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温控仪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控仪表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加热管、液压系统、油箱、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油箱。优越性:可以充分保证油液处于最佳温度范围,液压油值的粘度不会因工作和环境变化而受破坏,也不会碳化;延长了液压油的使用寿命,降低油液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使机床液压系统发挥最大作用,提高了液压系统传动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新型液压机械,尤其是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ニ)
技术介绍
当今,新型制造业不断甬现,社会化大生产在开放的中国已经形成,正在日臻完善。为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加工效果,液压设备不断地运用现代化技术理论,采用新エ艺、新材料,促进液压压制设备所提供的压カ和压制速度范围比任何方式传动范围宽。可模拟出任何エ况,输出各种エ艺參数。使单纯、混合材料内部组织结构随着设备施加压力、速度和温度不断变化,进而发生物理性的变化,使产品特性达到使用目的。液压设备比以往任何时候工作时间长,制造节拍加快,缩短加工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虽然液压系统在压装、压制エ艺过程中具有其它传动系统(如手工机械等)无法媲美的优越性,但是在液压系统运行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由于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工作介质温度的高低对其粘度产生较大地影响,对控制压力、流量起到一定作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当前多数液压机制造商生产的锻压设备在实现不同压制エ艺时,仅强调使用油的粘度和坏境温度。设备自身不能对工作介质温度起到调节控制。如果长期工作,设备的油箱表面积不能将油热量及时通过流动空气散热或平衡,油质将受到破坏。系统元件会损坏,尤其是密封件更易老化,液压系统渗漏,降低系统综合传动料率。机床不能实现预定地エ艺动作。虽然有的制造商按照用户使用エ艺、坏境,在液压设备系统中设计了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往往采取以下措施I.外制冷方式a.将液压系统回油经过风冷、水冷冷却装置;b.在油箱上安装油冷却装置,将箱体内的液压油拖动到电制冷装置内部进行冷却,再输回到油箱,以达到降温目的。2.内置冷方式将液压系统回油经过散热器进行冷却,散热器的风是由电机风扇驱动。3.增大油箱尺寸。以上各种方式起到了一定冷却效果,但需要消耗一定能量来降低热量。由于无法将油箱温度反馈且对冷却装置控制,因此无论环境温度和工作时间,冷却系统自始至终启动,无功能量损失几乎约占总能量约7% 12%。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科学设计要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油温控制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 足,科学合理的控制液压系统温度,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量损失,避免渗漏,改善了设备对环境的污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机械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控仪表、可 编程逻辑控制器、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油箱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温控仪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控仪表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加热管、液压系统、油箱、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油箱。所述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油箱连接,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点距离油箱箱边100-300mm,距油箱箱底高度为液体高度的 1/4-1/2。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距离温度传感器的位置100mm-300mm处,液位最低点距离油箱箱底200mm-400mm。所述加热管安装在油箱侧面濒临油箱清理板的一面,并与液体表面平行,距离油箱箱底 200mm-300mm。所述液压系统安装在油箱箱盖上部。所述内制冷系统的内制冷散热器及支架布置在油箱箱盖上,其进油ロ由管式电磁阀接在设备液压系统回油管,出ロ安装在油箱内部的液面下面。所述外制冷系统通过管式电磁阀与设备液压系统回油管连接,另一端置于油面下;冷却介质采用风或水,或采用油制冷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铜热电阻测温,具有良好地稳定性;测量温度范围-50°C 150°C。所述液位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油箱内液压油量是否符合设备要求。所述温控仪表由温度传感器模块、数模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器组成。所述加热管包括不锈钢、电阻丝。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电机驱动齿轮泵、压カ阀和滤油器。所述正常运行是油箱在15°C 50°C时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停止运行。所述内制冷系统是由散热器、支架组成;油温在50°C 65°C启动。所述外制冷系统是由电机驱动风冷散热器或水冷散热器组成;油温> 65°C启动;所述水冷散热器冷却循环水为15°C 30°C。所述油箱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组成液压系统平台;整个液压元件、辅助元件和动カ装置均布置在油箱中。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按照经验公式或液压系统产生热量,合理确定油箱尺寸。同时考虑液压系统元件布置空间。油箱散热量ND = KAAt, K-散热系数,A-散热面积,At-油温与气温之差。液压系统产生的热量油泵的功率损耗NI =N(l-n) ;N-油泵的输入功率。溢流阀产生的热量N2 = PQ/6X107 ;油液在系统管道和阀流动产生热量N3 =(0. 03 0. 05)N,总热量N总=N1+N2+N3。按照能量守恒定律ND = N总。根据实验数值、设备工作环境和液压油特性,选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温度点及控制方式。油箱温度'く _15°C启动加热管。加热功率取决于油量、温升时间和环境。-15°C 15°C启动液压系统。15°C 50°C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停止。50°C 65°C启动内制冷装置。>65启动外制冷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液压油温度,按照温度设定点辨识温度区,确定温控装置的工作方式。使控制符合最经济化、节能化。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设备启动后首先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通过补偿导线将油箱的液压油状态传递给温控仪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果液压油量达不到预定体积即高度不满足要求,设备不 工作,同时报警以提示操作者注油。温度传感器通过对重要的传动介质(液压油)温度行检测,由补偿导线将传感器物体热电动势物理量传递给温控仪,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预定优选温度值判定;自动选择设定工作方式对油温进行调整和控制,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设备才能开始运行工作;实现预定的エ艺动作程序,制造出合格产品。按照油箱温度状态,温控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相应的控制元件自动调整油液温度,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油液工作温度范围,即15°C 50°C。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处于节能模式。液压系统工作产生的热量与油箱散发的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本技术的优越性I、采用本方案既可以充分保证油液处于最佳温度范围,液压油值的粘度不会因工作和环境变化而受破坏,也不会碳化;一方面延长了液压油的使用寿命,降低油液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ー方面,使机床液压系统发挥最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液压系统传动效率;2、具有广泛地应用性,增加设备不间断的工作时间,缩短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3、该装置已被广泛应用在Y31、Y32和Y27等类似大型吨位的液压机,尤其是带有充液箱的设备,更加突出其高效率,高可靠性;4、虽然制造エ艺复杂系数提高了 3倍,但停机故障率降低2. 5倍,密封件使用寿命提高5倍,能量消耗减少了约3倍,给企业及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涉节能油温控制装置的逻辑控制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所涉节能油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温度传感器,2为液位传感器,3为加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机械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控仪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油箱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温控仪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控仪表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加热管、液压系统、油箱、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所述加热管、液压系统、内制冷系统及外制冷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油箱。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油箱连接,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点距离油箱箱边100-300mm,距油箱箱底高度为液体高度的1/4-1/2。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距离温度传感器的位置100mm-300mm处,液位最低点距离油箱箱底200mm-400m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节能型油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奎纪国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锻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