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323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包括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以及运载窑具的辊道和带动辊道传动的传动系统,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按窑具运输方向依次排列并通过连接件相互装配,所述预热带和烧成带的辊道上下层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所述烧成带的上下层分别设有两排用于加热烧结窑具的电热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炉膛上下有效利用加热元件的热辐射,通过隔温板的作用可比较精准控制各烧成带内各加温区的上下温度,间隔式窑炉升温速度快,窑炉最高使用温度1300℃,其烧成上下温差小于2℃,大大地提高了成品率;烧成周期短,从室温到烧成温度仅2~3.5小时左右,生产成本低,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辊道窑, 尤其涉及是ー种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陶瓷窑炉市场出现ー种新型电热小辊道窑炉,这种窑炉施工方便,设备能在短时间内完工投产。该窑炉设备断面小、窑体轻薄,但是目前该电热小辊道窑炉ー般采用侧面加热,烧成热效低,特别是烧成带内没有间隔开,导致温差大、控制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间隔式、上下层加温的连续电热辊道窑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包括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以及运载窑具的辊道和带动辊道传动的传动系统,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按窑具运输方向依次排列并通过连接件相互装配,所述预热带和烧成带之间上下层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所述烧成带的上下层分别设有两排用于加热烧结窑具的电热元件。其中,所述烧成带包括三节加温区,相邻加温区之间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不同加温区的加热温度沿窑具运输方向逐渐升高。为了有效监控窑炉各带的烧结温度,本技术进ー步优化,所述加温区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两个测温孔。为了提供窑炉的保温性能且减轻窑炉重量,本技术进ー步优化,所述预热带和烧成带的侧壁采用轻质莫来石标砖、孔砖砌筑,内壁粘贴厚度20_的高铝耐火棉毯,夕卜壁粘贴厚度IOOmm的娃酸招纤维板;底部为轻质粘土砖,内Ilt厚度200mm的闻招耐火棉經;顶部由底向上为炭化硅耐火板、厚度230mm的高铝耐火棉毯和钙板的复合层。其中,所述冷却段的侧壁采用轻质莫来石标砖、孔砖砌筑,外壁粘贴厚度50mm的娃酸招纤维板;底部为轻质粘土砖;顶部由底向上为炭化娃耐火板、厚度230mm的娃酸招纤维板和盖板的复合层。其中,窑炉的长度为13950mm,窑炉内宽360mm,辊道上高度200mm,辊道下高度200mm,所述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的长度比例分别为17%、50%和33%。选择适合的电热元件材料,使得加热效果更理想,本技术进ー步优化,所述电热元件为高铝管绕旋铁铬铝炉丝,铁铬铝炉丝的节径小30mm,节距5mm,高铝管管径25mm、长 810mm。其中,所述电热元件共分6组,每组12只,分别设置在烧成带上下部三个加温区,每组再分3小组,3小组之间采用三角形连接,每小组4只元件并联连接。为了调节窑炉内气压情况,本技术进ー步优化,所述预热带还设有ー排湿管,所述冷却带还设有ー排气管,所述排湿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测温孔。为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智能控制,本技术进ー步优化,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辊棒、传动齿轮、传动轴、减速机和变频控制器,传动系统工作吋,由变频器控制减速机的输出轴按设定速度转动,并通过传动轴、传动齿轮带动辊棒转动,使放置在辊棒上的窑具按预定的速度经由预热带向烧成带、冷却带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炉膛上下有效利用加热元件的热辐射,通过隔温板的作用可比较精准控制各烧成段内的上下温度,其烧成上下温差小于2°C,缩短了烧成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间隔式窑炉设计,窑炉升温速度快,最高使用温度1300°C,,从室温到烧成温度仅2 3. 5小时左右,大大地提高了成品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 图I是本技术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 :预热带;12 :烧成带;13 :冷却带;21 电热元件;22 :测温孔;23 :耐火挡火板;31 :棍棒;32 :窑具。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ー并參阅附图说明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根据依据生产设计能力,确定长度为13950mm,分6节、节长2325mm,其中预热带11 ー节、烧成带12三节、冷却带13两节,比例分别为17%、50%、33%。窑内截面有效尺寸窑内宽360mm辊上高度200mm,棍下高度200mm,窑顶、窑底和窑墙的厚度230mm、204mm、255mm窑炉。窑炉内部用耐火砖、棉混合使用,其中预热带11和烧成带12的窑炉侧壁采用轻质莫来石标砖、孔砖砌筑,内壁粘贴优质厚度20_的高铝耐火棉毯,外壁粘贴普通硅酸铝纤维板(厚度100mm);窑底部用普通轻质年土砖,内铺(厚度200mm)高招耐火棉毪;窑顶部用炭化硅耐火板、高铝耐火棉毯、钙板等耐火材料,由底向上铺盖炭化硅耐火板一高铝耐火棉毪(厚度100mm)―韩板一高招耐火棉毪(厚度100mm)―韩板一高招耐火棉毪(厚度20mm),窑顶耐火材料总厚度为230mm。砌铺板时,板间缝留足耐火泥,缝上还须盖上特地加工的相应的“盖缝条”,以确保窑顶的密封性。而冷却段的窑炉侧壁采用轻质粘土标砖、孔砖砌筑,内壁不再粘贴高铝耐火棉毯,外壁粘贴普通硅酸铝纤维板(厚度50_);窑底部用普通轻质粘土砖;窑顶部用炭化硅耐火板、普通硅酸铝纤维板、钙板等耐火材料,由底向上炭化硅耐火板一普通硅酸铝纤维板(厚度100mm)—钙板一普通硅酸铝纤维板(厚度100mm),窑顶耐火材料总厚度为230mm,砌铺エ艺要求同预热烧成带12。全窑分节制造成装配式窑炉,即热带、烧成带12和冷却带13通过连接件相互装配,每节以金属框架做成整体,窑体外部用0. 6mm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将每个金属框架连成ー个整体,电热系统、测温系统、余热利用设置、电(线)缆槽、棍棒31传动齿轮箱全部安装在窑金属架结构架上,整台设备结构合理紧凑,美观大方。由于该窑前后均用不锈钢板固定,为防止窑体膨胀使窑体发生变形,窑体砌筑时留适当的膨胀缝十分必要,膨胀缝设置间隔加热带每2米左右、预热带11和冷却带13为2米 2. 5米左右;膨胀缝设置大小及方式缝宽20毫米,上下、两边交错,缝内塞以高温棉。本技术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的微型窑的电热元件21采取辊道上下对称原则分布,共有72只电热元件21,每只元件功率约为4Kw,所述烧成带12包括三节加温区,相邻加温区之间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23,不同加温区的加热温度沿窑具32运输方向逐渐升高,电热元件21共分5组,每组12只,分别设置在烧成带12上下部三个加温区,每组再分3小组,3小组之间采用三角形连接,每小组4只元件并联连接。为能保证各加温区域加热的独立性,最大限度減少加温区域间温度控制相互干扰,在每加热段设置耐火挡火板23。在本实施例中,电热元件21材料选铁铬铝圆丝,该材料最高熔点达1520°C,最高使用温度打1400°C,符合1300°C使用要求。经计算,每支元件炉丝长需要6m(其中电热件加热段需要5m,其他为连接需要加长),将炉丝按螺旋エ艺加工,形成节径小30mm,节距5mm, 用小25mm、长810mm的高铝管穿过内螺纹,既形成功率4KW的电热元件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带11还设有ー排湿管,所述冷却带13还设有ー排气管,本技术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共设置10个测温孔22,它们分别设置在排湿管处,预热带11上下,烧成带12上下,冷却带13和排气管上,通过设置测温孔22可以有效监控窑炉各带的烧结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还包括有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主要包括辊棒、传动齿轮、传动轴、减速机和变频控制器等。传动系统工作吋,由变频器控制减速机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以及运载窑具的辊道和带动辊道传动的传动系统,预热帯、烧成带和冷却带按窑具运输方向依次排列并通过连接件相互装配,所述预热带和烧成带的辊道上下层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所述烧成带的上下层分别设有两排用于加热烧结窑具的电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成带包括三节加温区,相邻加温区之间设有用于隔温的耐火挡火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区上下部分别设有两个测温孔。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带和烧成带的侧壁采用轻质莫来石标砖、孔砖砌筑,内壁粘贴厚度20_的高铝耐火棉毯,外 壁粘贴厚度IOOmm的硅酸铝纤维板; 底部为轻质粘土砖,内Ilt厚度200mm的闻招耐火棉經; 顶部由底向上包括炭化硅耐火板、厚度230mm的高铝耐火棉毯和钙板的复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段的侧壁采用轻质莫来石标砖、孔砖砌筑,外壁粘贴厚度50_的娃酸招纤维板;底部为轻质粘土砖;顶部由底向上为炭化娃耐火板、厚度230mm的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世代许翊从黄玉芳刘小燕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陶瓷行业技术创新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