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901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减振器,包括:外壳(3),外壳(3)为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筒形;橡胶弹簧(1),橡胶弹簧(1)的外周与外壳(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橡胶弹簧(1)的底面与外壳(3)的内壁面形成闭合空间;阻尼部件(4),位于闭合空间内,包括阻尼孔,阻尼部件(4)固定于橡胶弹簧(1)的底部并与橡胶弹簧(1)的底面形成阻尼腔;粘性液体(5),位于闭合空间下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减振器,由于通过橡胶弹簧的弹性力与阻尼结构的阻尼力的复合作用实现减隔振,减隔振的效果较现有技术的橡胶减振器增强,有效地增加了使用该复合减振器的系统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隔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复合减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减隔振系统中,橡胶减振器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橡胶减振器的减隔振效果相对有限,并且减隔振对象的噪音难以有效控制,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随着国内机械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振动和噪音控制标准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増加系统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更好的减隔振效果的复合减振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复合减振器,包括外壳,外壳为上部开ロ、底部封闭的圆筒形;橡胶弹簧,橡胶弹簧的外周与外壳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橡胶弹簧的底面与外壳的内壁面形成闭合空间;阻尼部件,位于闭合空间内,包括阻尼孔,阻尼部件固定于橡胶弹簧的底部并与橡胶弹簧的底面形成阻尼腔;粘性液体,位于闭合空间下部。进ー步地,粘性液体的液面高于阻尼孔。进ー步地,粘性液体的液面与橡胶弹簧底面之间的阻尼腔内容纳气体。进ー步地,橡胶弹簧的外周面上与外壳配合的部分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圆锥面,圆锥面与外壳过盈配合。进ー步地,橡胶弹簧的外周面上与外壳配合的部分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内放置0型圈,0型圈与外壳过盈配合。进ー步地,橡胶弹簧包括橡胶体,其外周与外壳的内壁面密封配合;芯轴,位于橡胶体中心并与橡胶体固定连接;连接装置,连接橡胶体与外売。进ー步地,连接装置为安装板,安装板包括筒形拉伸部和平面部,筒形拉伸部位于橡胶体内部并与芯轴同轴设置,平面部与筒形拉伸部一体设置并从筒形拉伸部向外延伸出橡胶体;外壳包括沿上部开ロ向外部延伸的环形部,环形部与橡胶体的平面部配合并固定连接。进ー步地,橡胶体的底面具有环绕芯轴的凹腔,凹腔形成阻尼腔的至少一部分。进ー步地,芯轴顶部包括与减_振对象连接的连接部。进ー步地,阻尼部件为圆形碟状结构,多个阻尼孔在阻尼部件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进ー步地,阻尼部件的中间包括连接通孔;芯轴的底部包括薄壁圆筒,薄壁圆筒与 连接通孔过盈配合且底部翻边设置。进ー步地,粘性液体为运动粘度在35000cst lOOOOOcst之间、常温下为液体、分解温度高于200°C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减振器,由于通过橡胶弹簧的弹性力与阻尼结构的阻尼カ的复合作用实现减隔振,减隔振的效果较 现有技术的橡胶减振器增强,有效地增加了使用该复合减振器的系统减振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音,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减振器的橡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图I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减振器包括橡胶弹簧1、0型圈2、外壳3、阻尼部件4、粘性液体5,该复合减振器由粘性液体5的阻尼及橡胶弹簧I的弾性共同作用实现对减隔振对象的减振和隔振作用。复合减振器的外壳3为上部开ロ、底部封闭的圆筒形。外壳3上部具有沿上部开ロ向外部延伸的环形部,环形部为平面结构,上面有安装孔,用于与橡胶弹簧I连接。外壳3底部为圆底结构。橡胶弹簧I的外周与外壳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橡胶弹簧I的底面与外壳3的内壁面形成闭合空间。阻尼部件4位于闭合空间内,包括阻尼孔,阻尼部件4固定于橡胶弹簧I的底部并与橡胶弹簧I的底面形成阻尼腔。粘性液体5位于闭合空间下部。其中优选地,粘性液体5的液面高于阻尼孔。更优选地,粘性液体5的液面与橡胶弹簧I底面之间的阻尼腔内容纳气体。由于通过橡胶弹簧的弹性力与阻尼结构的阻尼カ的复合作用实现减隔振,减隔振的效果较现有技术的橡胶减振器增强,有效地增加了使用该复合减振器的系统减振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音,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优选地,为了在复合减振器受压时保持闭合空间良好的密封,橡胶弹簧I的外周面上与外壳3配合的部分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圆锥面,圆锥面与外壳3过盈配合。进ー步优选地,橡胶弹簧I的外周面上与外壳3配合的部分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131,凹槽131内放置0型圈2,0型圈2与外壳3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设至了两个凹槽并对应设置了两个0型圈2,0型圈的作用是对闭合空间进行更好的密封,其数量也可以为ー个或三个以上。0型圈2的选用见GB3452. I中0型圈中国国家标准。如图2所示,橡胶弹簧I包括橡胶体13、芯轴11和作为与外壳3进行连接的连接装置的安装板12。橡胶体13的外周与外壳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橡胶体13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弾性力,起到支撑和隔振作用。芯轴11位于橡胶体13中心并与橡胶体13固定连接,芯轴11的作用是连接减隔振对象、连接阻尼部件以及对橡胶体13形成支撑。安装板12用于连接橡胶体13与外壳3。本实施例中,橡胶体13、安装板12与芯轴11通过硫化作用粘结在一起组成橡胶弹簧I。如图I至2所示,安装板12包括位于橡胶体13内部并与芯轴11同轴设置的筒形拉伸部121和与筒形拉伸部121 —体设置的、从筒形拉伸部121向外延伸出橡胶体13的平面部122。外壳3的环形部与橡胶体13的平面部122配合并用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筒形拉伸部121的作用是控制橡胶弹簧I的轴向刚度及径向刚度。橡胶体13的底面具有环绕芯轴11的凹腔132,凹腔132形成阻尼腔的一部分。该凹腔132由空气和粘性液体5共同填充。芯轴11顶部包括一个位于中心的螺纹孔111,用以连接减隔振对象。芯轴11的底部包括薄壁圆筒112,薄壁圆筒112与后述的阻尼部件4上的连接通孔过盈配合且底部经过翻边处理,因此,通过薄壁圆筒112可将阻尼部件4固定连接在橡胶弹簧I的底部。阻尼部件4为圆形碟状结构,多个阻尼孔在阻尼部件4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粘性液体通过阻尼部件上的阻尼孔时,产生阻尼作用。在阻尼部件4中间具有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用于与橡胶弹簧I的薄壁圆筒112连接。本实施例中,阻尼部件4的外圆轮廓与外壳3的内壁面间有一定间隙,允许粘性液体流动。粘性液体5被密封在闭合空间里,并处在外壳3的底部,在复合阻尼器的阻尼孔内流动时起到阻尼作用,要求其粘度可调,稳定可靠,常温情况下为液体,分解温度较高。优选地,粘性液体为运动粘度在35000cst lOOOOOcst之间、常温下为液体、分解温度高于200°C的有机硅材料。本实施例的复合减振器是ー种粘性液体阻尼减振器与橡胶弹簧的复合减振器,可应用于驾驶室、发动机及控制柜等振动系统的减振和承载,主要承受轴向载荷。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复合减振器由粘性液体的阻尼及橡胶弹簧I的弾性共同作用实现减隔振对象的减振和隔振作用,可有效增加系统减隔振效果,减振作用数倍于橡胶减振器;可以有效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音,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3),所述外壳(3)为上部开ロ、底部封闭的圆筒形; 橡胶弹簧(I),所述橡胶弹簧(I)的外周与所述外壳(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所述橡胶弹簧⑴的底面与所述外壳⑶的内壁面形成闭合空间; 阻尼部件(4),位于所述闭合空间内,包括阻尼孔,所述阻尼部件(4)固定于所述橡胶弹簧(I)的底部并与所述橡胶弹簧(I)的底面形成阻尼腔; 粘性液体(5),位于所述闭合空间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液体(5)的液面高于所述阻尼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液体(5)的液面与所述橡胶弹簧(I)底面之间的所述阻尼腔内容纳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I)的外周面上与所述外壳(3)配合的部分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与所述外壳(3)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I)的外周面上与所述外壳(3)配合的部分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131),所述凹槽(131)内放置O型圈(2),所述O型圈(2)与所述外壳(3)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I)包括 橡胶体(13),其外周与所述外壳(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 芯轴(11),位于所述橡胶体(13)中心并与所述橡胶体(13)固定连接; 连接装置(12),连接所述橡胶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波李建林王继托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