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976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保护层上标记损伤位置,使用微型打磨装置对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逐层打磨,形成搭接区;(2)对打磨质量进行检测;(3)取一块与碳纤维电热层同质的碳纤维织物,在搭接区以及碳纤维织物上对应位置涂刷环氧导电胶,铺贴碳纤维织物,按照真空灌注工艺进行灌胶固化,即完成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形成了一套评估和鉴别产品质量的参考依据,同时针对修复后效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后形成高温电热的修复问题,填补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破损后的可靠性修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可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热电性能损伤的同质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但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加热功能与结构一体化、加热效率高、升温速率快和抗疲劳性能强等特点。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常常用作大型风电叶片电热防冰或除冰材料。在风电叶片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热铺层的实际生产或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种缺陷或损伤,比如:穿透损伤、褶皱、分层及浸润不良等,损伤根据破坏程度不但会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热铺层的强度和刚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热铺层的电热性能也有所影响,通常表现为阻值异常和加热存在高温区域,但对于损伤程度较小的缺陷一般可以不进行修复处理。

2、目前,现有修复方法往往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形或力学性能进行修复,缺乏针对电热性能损伤修复的系统性方法,以及修复效果的有效验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相关方法和手段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电热层和覆盖在碳纤维电热层表面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逐层打磨,去除所述损伤位置周围的保护层并暴露所述碳纤维电热层时,沿损伤区域的边界按照圆环形、方环形或整体磨断的方式进行打磨并形成搭接区,所述搭接区的宽度为5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逐层打磨,去除所述损伤位置周围的保护层并暴露所述碳纤维电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电热层和覆盖在碳纤维电热层表面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逐层打磨,去除所述损伤位置周围的保护层并暴露所述碳纤维电热层时,沿损伤区域的边界按照圆环形、方环形或整体磨断的方式进行打磨并形成搭接区,所述搭接区的宽度为5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损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逐层打磨,去除所述损伤位置周围的保护层并暴露所述碳纤维电热层时,打磨装置的转速小于等于15000rpm,打磨片粗糙度大于等于120目,打磨片尺寸小于等于3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打磨质量进行检测时,采用以下方法:将电阻测量仪器的一端探针固定于所述搭接区边界位置,另一端探针沿着搭接区的横向和纵向移动,探针在移动过程中所述电阻测量仪器均有电阻值显示即打磨质量合格,否则继续打磨直至搭接区均能测到电阻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完成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修复后,对修复后的电热性能进行测试,以验证修复效果,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操作:首先测试所述碳纤维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亮彭勃严煜坤凡盛冯学斌姚运帅汤晓瞿子豪陈伟哲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