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248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用于船舶、车辆、航空、建筑等领域各类机电设备、设施的振动隔离。钢丝绳隔振器上、下支承夹板中间位置设置一种三向弹性限位机构,由刚性杆和限位座圈构成,刚性杆与限位座圈内腔复合的橡胶层之间按限位需要设计有不同的限位间隙。当钢丝绳隔振器承受任一方向的振动或冲击时,一旦动态位移量超过了设计的限位间隙量,刚性杆和限位座圈内腔复合的橡胶层接触,柔性地阻止了钢丝绳隔振器上、下支承夹板在该方向上继续相互错动,从而实现了弹性限位的目的。既保持了钢丝绳隔振器优良的软化型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征,又可以满足工程中所需的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移限制要求。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用于船舶、车辆、航空、建筑等领域各类机电设备、设施的振动隔离。
技术介绍
目前,包括船舶、运载车辆、航天航空和工程建筑在内各领域一般采用各类型隔振(减震)器如橡胶型减震器、钢丝绳隔振器、空气弹簧等产品实现对机电设备、设施进行隔振、缓(抗)冲和降低结构噪声的传递,达到保护设备、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目的。尤其是具有多向软化型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征的钢丝绳隔振器已得到广泛应用。现行钢丝绳隔振器的最大结构特点是具有多向大位移弹性变形功能,最大动态变形可高达IOOmm以上。这种动变形功能虽然有利于抵抗大冲击变形和降低冲击响应,但对 于某些特殊工况是不允许的,如希望隔振器在某个方向或同时在空间三个方向上能控制这种弹性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可能导致安装钢丝绳隔振器的设备与相邻其它设备之间产生刚性碰撞事故。因此,设计一种具有三向不同变形空间限制能力的钢丝绳隔振器成了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行钢丝绳隔振器在空间三向弹性大变形时的限位能力问题,适应工程领域在特定的限位要求下的隔振需求,同时保留钢丝绳隔振器的软化型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征,实现系统优良的振动隔离效果。本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由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刚性杆、限位座圈、上支承夹板I、上支承夹板II、下支承夹板I、下支承夹板11、底板、下支承夹板III、下支承夹板IV、上支承板、底板、若干紧固螺钉和联接螺钉组成。利用若干螺钉使上支承夹板I、上支承夹板II和下支承夹板I、下支承夹板II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固夹紧成多圈螺旋环状弹性体;或利用若干螺钉使上支承夹板I和II、下支承夹板III和IV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固夹紧成多圈螺旋环状弹性体,再用若干螺钉将下支承夹板III和IV固定到底板上;或利用金属压延法或粘接法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的端部与上支承板和底座中的圆形孔固紧成一体,使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成球形环状弹性体。用于限位的刚性杆通过螺钉固联在上支承夹板I和II或上支承板上,限位座圈通过螺钉固联在下支承夹板I和II或底板或底座上。刚性杆套装于限位座圈内,构成三向弹性限位机构,实现三向弹性限位要求。刚性杆与限位座圈内腔橡胶层之间设计有0. 5 IOmm三向限位间隙。根据不同用途,刚性杆结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或口形,由不锈钢、铝合金或尼龙材料制成。限位座圈壳体同样采用铝合金不锈钢或尼龙材料制成,内腔复合橡胶层,橡胶层厚度为2 10mm。限位座圈内腔的形状、大小根据三向不同限位量的要求设计。限位座圈内腔复合橡胶层的目的是避免刚性杆在振动或冲击过程中与限位座圈壳体产生刚性碰撞,减少振动或冲击响应。当钢丝绳隔振器承受任一方向的振动或冲击时,一旦动态位移量超过了设计的限位间隙量,刚性杆和限位座圈内腔复合的橡胶层弹性接触,柔性地阻止了钢丝绳隔振器上支承夹板I和II与下支承夹板I和II之间或上支承夹板I和II与底板之间或上支承板与底座之间的相对动态位移,避免产生刚性碰撞而受损坏,从而实现弹性限位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适用于在振动冲击环境下对任一方向有弹性位移限制要求的设备隔振缓(抗)冲,避免隔振系统设备之间因产生刚性碰撞而损坏设备。既保持了钢丝绳隔振器优良的软化型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征,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又可以满足工程中所需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移限制要求,结构紧凑,性能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一种实施例总装配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一种实施例总装配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二种实施例总装配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二种实施例总装配左视图;图5、图6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二种实施例上支承夹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二种实施例下支承夹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二种实施例底板结构形状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三种实施例总装配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三种实施例总装配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三种实施例上支承板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第三种实施例底板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的刚性杆的结构剖面图;图14 图15为本技术中的刚性杆不同横截面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中的限位座圈的结构剖面图;图17 图19为本技术中的限位座圈不同结构形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由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刚性杆2、限位座圈3、联接螺钉I 4、联接螺钉II 5、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下支承夹板I 8、下支承夹板II 9和若干紧固螺钉组成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上支承夹板I6、上支承夹板II 7和下支承夹板I 8、下支承夹板II 9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固夹紧成多圈螺旋环状弹性体。分别采用若干紧固螺钉将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和下支承夹板I 8、下支承夹板II 9相联接,使每圈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被夹紧在上支承夹板I6、上支承夹板II 7之间和下支承夹板I 8、下支承夹板II 9之间。刚性杆2通过联接螺钉I 4固联在上支承夹板I 6上,限位座圈3通过联接螺钉II 5固联在下支承夹板II 9上。刚性杆2套装于限位座圈3内,构成三向弹性限位机构。刚性杆2与限位座圈3内腔的橡胶层之间设计有三向限位间隙,这种三向限位间隙可分别设计在0. 5 IOmm之间,由实际限位要求决定。当本技术承受任一方向的振动或冲击时,一旦在该方向上动态位移量超过了设计的限位间隙量,刚性杆2和限位座圈3内腔复合的橡胶层接触,柔性地阻止了本技术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与下支承夹板I 8、下支承夹板II 9在该方向上继续相互错动,从而实现了在该方向上弹性限位的目的。如图3、图4所示,由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刚性杆2、限位座圈3、联接螺钉I 4、联接螺钉II 5、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底板10、下支承夹板11111、下支承夹板VI12和若干紧固螺钉组成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和下支承夹板11111、下支承夹板IV12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固夹紧成多圈螺旋环状弹性体。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或下支承夹板11111、下支承夹板IV12分别采用若干紧固螺钉相联接,将多股不锈钢丝绞合线I夹紧在上支承夹板I 6、上支承夹板II 7之间和下支承夹板11111、下支承夹板IV12之间,再用螺钉将下支承夹板11111、下支承夹板IV12固定到底板10上。刚性杆2通过联接螺钉I 4固联在上支承夹板I 6上,限位座圈3通过联接螺钉II 5固联在底板10上。刚性杆2套装于限位座圈3内,构成三向弹性限位机构。刚性杆2与限位座圈3内腔的橡胶层之间设计有三向限位间隙,这种三向限位间隙可分别设计在0. 5 IOmm之间,由实际限位要求决定。当本技术承受任一方向的振动或冲击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霞胡存慧胡雪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宏源弹性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