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脱壳分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5878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0:57
油茶果脱壳分选机,涉及一种油茶果脱壳、果壳和茶籽分选组合装置。由进料斗、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动力传输部件、机架构成,其特征在于:脱壳滚筒部件位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上方,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一起安装在机架上,脱壳滚筒部件上方安装有进料斗,动力传输部件通过皮带依次与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对油茶果进行脱壳,同时又能将果壳和茶籽进行分选,可脱刚采摘的湿茶果、经沤堆微开裂果及开裂的较干茶果,具有脱壳率高、分选效率高、茶籽损耗少、动力消耗低、结构轻巧、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茶果脱壳、果壳和茶籽分选组合装置。技术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科植物,油茶果由果蒲(皮)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仁组成,果蒲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对加工油脂不利,须作脱壳处理,另作它用。鲜果刚采摘下来含水率较高,不及时脱壳易霉变,影响到油茶籽后续的干燥、储存和加工,进而影响茶油的品质和出油率。目前油茶果脱壳采用人工方式脱壳,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油茶果的机械脱壳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才刚起步,中国专利CN101803790A公开了一种油茶果剥壳机,主要结构采用由一圈螺纹钢条焊成的内外笼式结构剥壳装置,内外笼同轴心且相对旋转,内外笼之间形成进料端大、出料端小的一楔形剥壳室,茶果在内外笼之间受搓挤而碎果,内笼的内外壁设有导料输送螺旋叶片,以输送挤入的茶籽。楔形剥壳室的间隙须根据要处理的茶果大小来调整,因此使用起来不很方便,另由于其设计的相邻螺纹钢条间隙大于油茶果剥壳分离后碎果外径,众所周知,茶果有大有小,碎果外径和茶籽外径也都有大有小,因此碎果和茶籽都有可能挤入内笼,也有可能挤入外笼,因此该原理及结构不能很好分选果壳和茶籽。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7月通过鉴定的DGT-A/B型多功能干果脱壳机,适用于板栗、油茶、核桃、澳洲坚果等类型干果的脱壳,但主要用于澳洲坚果的脱壳,对油茶果的脱壳尚处试验阶段,且无后续的壳与茶籽分选设备,用人工进行分选。综上所述,目前油茶果蒲(皮)脱壳、果壳和茶籽分选组合技术及机械尚处空白,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即能有效对油茶果进行脱壳,同时又能将果壳和茶籽分选的组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面所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仅能对油茶果进行脱壳,同时又将果壳和茶籽高效分选的油茶果脱壳分选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油茶果脱壳分选机,由进料斗、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动力传输部件、机架构成,其特征在于脱壳滚筒部件位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上方,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一起安装在机架上,脱壳滚筒部件上方安装有进料斗,动力传输部件通过皮带依次与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连接;所述脱壳滚筒部件由脱壳滚筒、大脱壳盘、主轴、脱壳杆、小脱壳盘和筛网构成,大脱壳盘与小脱壳盘间安装有三根脱壳杆,大脱壳盘与小脱壳盘按左旋方向相错20° -35°安装在主轴两端,靠近进料斗端安装小脱壳盘,使脱离滚筒内形成前大后小的楔形脱壳室,主轴安装在脱壳滚筒内,且一端伸出脱壳滚筒通过皮带与动力传输部件相连,脱壳滚筒下方安装有筛网;所述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由分选室、扫籽轴、橡胶板、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出料口构成,出料口安装在分选室一端,扫籽轴上装有呈50° -70°螺旋角度的橡胶板,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包含至少三对齿辊和光辊,并且齿辊和光辊呈圆弧形安装在扫籽轴下端,使扫籽轴上的橡胶板可在齿辊和光辊形成的圆弧面上旋转,扫籽轴与齿棍和光棍组合部件均安装在分选室内,且一端伸出分选室靠齿轮相互啮合,齿辊和光辊相对转动,扫籽轴通过皮带与脱壳滚筒部件的主轴连接。所述大脱壳盘(2)的直径为250-295mm,小脱壳盘(6)的直径为180_250mm。所述光辊直径15-35mm,齿辊直径30_50mm,齿辊和光辊之间的间隙为0. 5_4臟。所述齿棍的圆周和长度方向上布满尖齿。所述小脱壳盘设有凸耳孔。所述脱壳杆米用光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动力由安装在机架上的电动机或小型柴油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脱壳滚筒部件的主轴,动力再经主轴上的皮带传输到扫籽轴,扫籽轴通过齿轮啮合驱动齿辊和光辊相对转动。油茶果通过进料斗进入脱壳滚筒内,油茶果在脱壳滚筒内受到脱壳杆的撞击、挤压以及油茶果相互间摩擦和揉搓综合作用,致使果壳和茶籽分离,一起穿过筛网落入到分选室进行分选,茶籽流动性好,具有弹跳性,易被扫籽轴上的橡胶板扫出室外,带有尖角呈扁状的果壳皮流动性差,易被齿辊上的尖齿带入两辊之间落下,实现壳与籽的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能对油茶果进行脱壳,同时又能将果壳和茶籽进行分选,可脱刚采摘的湿茶果、经怄堆微开裂果及开裂的较干茶果。本技术采用大小脱壳盘装置,且靠近油茶果进料口的脱壳盘直径小,另一端脱壳盘直径大,因此在滚筒内形成前大后小一楔形脱壳室,可适应形状相似、大小不一的油茶果的脱壳;小脱壳盘上还设有一凸耳孔,可调整楔形脱壳室大小,可用来脱刚采摘水分高的湿茶果;脱壳杆采用光杆,可有效减少茶籽的破碎率;分选室内橡胶板呈50° -70°螺旋角度安装在扫籽轴上,一方面将流动性差带有尖角呈扁状的果壳强制扫入齿辊与光辊之间,另一方面将形状为不规则圆形或半圆形、流动性好,具有弹跳性、在圆弧面上不停跳动的茶籽扫出机外,实现茶壳与籽的分离。本技术具有脱壳率高、分选效率高、茶籽损耗少、动力消耗低、结构轻巧、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本技术对油茶果品种为绿海油脂公司长林、赣无系列的油茶果进行脱壳、清选试验后,所得结果如下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I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脱壳滚筒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向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3的B-B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6的C-C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对齿辊和光辊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对齿辊和光辊组合的截面视图。图中,I脱壳滚筒、2大脱壳盘、3主轴、4脱壳杆、5进料斗、6小脱壳盘、7筛网、8分、选室、9扫籽轴、10橡胶板、11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12出料口、13机架、14动力及传输部件、15凸耳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油茶果脱壳分选机,由进料斗5、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动力传输部件14、机架13构成,脱壳滚筒部件位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上方,与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 一起安装在机架13上,脱壳滚筒部件上方安装有进料斗5,动力传输部件14通过皮带依次与脱壳滚筒部件、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连接;所述脱壳滚筒部件由脱壳滚筒I、大脱壳盘2、主轴3、脱壳杆4、小脱壳盘6和筛网7构成,大脱壳盘2与小脱壳盘6间安装有三根脱壳杆4,大脱壳盘2与小脱壳盘6按左旋方向相错20°安装在主轴3两端,靠近进料斗5端安装小脱壳盘6,使脱离滚筒I内形成前大后小的楔形脱壳室,主轴3安装在脱壳滚筒I内,且一端伸出脱壳滚筒I通过皮带与动力传输部件14相连,脱壳滚筒I下方安装有筛网7 ;所述果壳和茶籽分选部件由分选室8、扫籽轴9、橡胶板10、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11、出料口 12构成,出料口 12安装在分选室8 一端,扫籽轴9上装有呈50°螺旋角度的橡胶板10,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11包含五对齿辊和光辊,并且齿辊和光辊呈圆弧形安装在扫籽轴9下端,使扫籽轴9上的橡胶板10可在齿辊和光辊形成的圆弧面上旋转,扫籽轴9与齿辊和光辊组合部件11均安装在分选室8内,且一端伸出分选室8靠齿轮相互啮合,扫籽轴9通过皮带与脱壳滚筒部件的主轴3连接。所述大脱壳盘(2)的直径为250mm,小脱壳盘(6)的直径为180mm,小脱壳盘6设有凸耳孔15。所述脱壳杆4采用光杆。所述光棍直径16mm,齿棍直径5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峰崔勇苏子昊黎子明万伟红谢舒付捷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