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6692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0:24
一种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包括枢转支撑在底部元件上的钩杆、感应杆和开放元件。钩杆被布置为通过与撞针相结合而将座椅靠背保持在升起位置。感应杆被布置为从感应杆不抵靠撞针的解锁位置向感应杆抵靠到撞针上的锁定位置移动。开放元件被布置为:当感应杆处于解锁感应位置时,被保持在开放元件抵靠在感应杆上的解锁位置;在感应杆从解锁感应位置向锁定感应位置移动过程中,被保持在开放元件离开感应杆并抵靠在钩杆上的不完全锁定位置;以及在感应杆移动到锁定感应位置时,移动离开感应杆和钩杆并被保持在锁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能够稳定指示锁定状态的报警元件的位置,并且座椅锁定装置能够正确地、可靠地指示锁定状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以如下可倾斜的方式锁定支撑在车体上的座位靠背的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即使得该座椅可以在升起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摆动,以将座椅锁定在升起位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在先技术中的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包括钩杆,该钩杆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并被布置为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撞针结合以将座椅靠背固定在升起位置;感应杆,其被布置为用以通过抵靠在撞针上而感知撞针与钩杆的结合;以及报警元件,其被布置为在指示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在此位置撞针与钩杆结合)与指示为解锁状态的解锁位置(在此位置撞针与钩杆脱离)之间跟随感应杆移动。专利文献1CJP4362556B2或US2006/0170270A1)显示了该类型的座椅锁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I公开的座椅锁定装置中,报警元件的锁定/解锁位置是由感应杆的位置决定的。因此,如果撞针相对于座椅锁定装置的入口位置由于座椅安装位置的误差、座椅靠背活动部分的松动等原因而偏离了标准位置,用于感知锁定状态的感应杆的停止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会发生偏移。结果用于指示锁定状态的报警元件的位置容易变得不稳定,并且座椅锁定装置可能变得无法正确地指示锁定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在该装置中,报警元件与开放杆相连接,这样使得报警元件与该开放杆同步。以此布置方式,座椅锁定装置能够可靠地指示锁定状态而与用于感知锁定状态的感应杆停止位置的误差无关。专利文献 2 (JP2010-143330A 或 CN101746291A)。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可靠地探测锁定状态、解锁状态、不完全锁定状态的车辆座椅锁定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车辆座椅锁定装置包括底部元件、钩杆、感应杆和开放元件。底部元件适合于被固定到车体和以可在升起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支撑在该车体上的座椅靠背中的一个上。钩杆可枢转地支撑在底部元件上,由第一弹簧在一方向上推压并被布置为通过与由车体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支撑的撞针相结合而将座椅靠背保持在升起位置。感应杆可枢转地支撑在底部元件上,由第二弹簧在一方向上推压,并被布置为在撞针与钩杆结合时,抵抗第二弹簧的弹力,从解锁感应位置(在该位置感应杆不抵靠撞针)向锁定感应位置(在该位置感应杆抵靠撞针并移动到撞针上)移动。开放元件可枢转地支撑在底部元件上,由第三弹簧在一方向上推压,并被布置为当感应杆处于解锁感应位置时,被保持在解锁位置(在该位置,开放元件抵抗第三弹簧的弹力抵靠在感应杆上);在感应杆从解锁感应位置向锁定感应位置移动过程中,被保持在不完全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开放元件离开感应杆并抵靠在钩杆上);以及,在感应杆移动到锁定感应位置时,移动离开感应杆和钩杆并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保持在锁定位置。其中,开放元件被布置为借助于第三弹簧的弹力而抵靠底部元件,并通过抵靠所述底部元件而被保持在锁定位置。其中,开放元件连接操作报警元件,这样当开放元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操作报警元件被保持在解锁指示位置;当开放元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操作报警元件被保持在锁定指示位置,并且操作报警元件被布置为通过使操作报警元件抵靠引导元件而被保持在锁定指示位置,该引导元件对能够移动的操作报警元件进行支撑,即操作报警元件能够在解锁指示位置与锁定指示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开放元件包括第一操作部,用以通过从锁定位置沿锁定释放方向旋转超越解锁位置并抵靠在钩杆上而使得钩杆沿离开撞针的方向旋转;第二操作部,该第二操作部 被布置为在开放元件被保持在不完全锁定位置时抵靠钩杆;以及第三操作部,该第三操作部被布置为在开放杆被保持在解锁位置时抵靠感应杆。其中,开放元件包括枢转支撑在底部元件上并包含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的第一开放杆,以及与第一开放杆同轴地能够枢转地被支撑的第二开放杆,该第二开放杆包含第三操作部,且所述第一开放杆和第二开放杆被布置为第一开放杆能够沿锁定释放方向抵抗布置在第一开放杆和第二开放杆之间的第四弹簧的弹力旋转超越一位置,在该位置第二开放杆抵靠在底部元件上以防止第二开放杆进一步旋转。其中,第一开放杆连接于操作报警元件,并被布置为借助于操作报警元件的操作而沿锁定释放方向旋转。本技术实现了能够稳定指示锁定状态的报警元件的位置,并且座椅锁定装置能够正确地、可靠地指示锁定状态。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后座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从解锁状态转向第一锁定状态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时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前的不完全锁定状态时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的侧视图;图7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第一锁定释放操作状态时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第二锁定状态前的不完全锁定状态时的侧视图;图9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0是根据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图5所示状态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10显示了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座椅。在下文中,后向是指图I中的左斜上方向、图2中的左斜下方向以及图3-10中的向左的方向。前向是指图I中的右斜下方向、图2中的右斜上方向以及图3-10中的向右的方向。在图I所示的示例中,车辆座椅I是车辆的后座。图I中所示的后座I包括适合于安装在车体地板上的坐垫2,和通过在侧向或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延伸的铰杆(未示出)枢转安装在坐垫2后端部上的座椅靠背3,这样,座椅靠背3则能够向前以及向后倾斜。座椅锁定装置4被安装在座椅靠背3中,并被布置为通过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撞针5结合而将座椅靠背3保持在图I中实线所示的第一升起或直立位置和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升起或直立位置上。如图I所示,由双点划线示出的第二升起位置比由实线示出的第一升起位置更加向后倾斜。而且,座椅靠背3可以通过对一操作报警元件6的压迫操作使座椅锁定装置4脱开撞针5而向前倾斜到图I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折叠位置,该操作报警元件6被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肩部并被布置为上下移动。撞针5是固定在车体上面对座椅靠背3 —侧的位置上的元件。撞针5包括位于前面位置的第一结合部51,和位于与第一结合部51所在的前面位置向后隔开的后面位置的第二结合部52。如图2所示,座椅锁定装置4包括底部元件7,其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底板71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板72,所述底板71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座椅靠背3的座椅框架(未示出)上,所述盖板72被安置为面对底板71的侧表面并被固定到底板71上。底部元件7上由沟槽73和74分别在底板71和盖板72上形成了大致位于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中部的撞针接纳沟槽。撞针接纳沟槽73和7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当座椅靠背3升起后从后侧接纳撞针5的第一结合部51和第二结合部52的形状。在底板71和盖板72之间设置有钩杆8、第一开放杆9和第二开放杆10以及感应杆11。钩杆8被布置为通过与撞针5的第一结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户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