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建福专利>正文

新型超越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850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飞轮状的扭矩轮和套设在扭矩轮外围的扩张夹片组,以及设在扩张夹片组外围的摩擦轮,所述扩张夹片组是由多个截面呈楔形状的扩张夹片首尾排列构成的环形状,所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与摩擦轮内环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所述扩张夹片楔形大端侧面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之间设有预紧力弹簧,所述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受力面为面接触,材料应力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超越离合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超越离合器有滚柱超越离合器和契块超越离合器两大类,但由于他们都是线接触而且接触面都会产生滑动摩擦,具有容易磨损的缺点,所以其堵转力矩小且接触面容易磨损,使用寿命比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扭矩、长寿命的新型超越离合器, 该新型超越离合器具有接触面积大,材料应力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飞轮状的扭矩轮和套设在扭矩轮外围的扩张夹片组,以及设在扩张夹片组外围的摩擦轮,所述扩张夹片组是由多个截面呈楔形状的扩张夹片首尾排列构成的环形状,所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与摩擦轮内环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所述扩张夹片楔形大端侧面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之间设有预紧力弹簧,所述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上述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与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之间设有面滚柱轴承。上述面滚柱轴承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之间设有平衡弹簧。上述扭矩轮与扩张夹片相接触的面上设有储油槽。上述扭矩轮与扩张夹片上设置加力杠杆槽,在扭矩轮与扩张夹片之间设置有插置于加力杠杆槽中的加力杠杆。上述扩张夹片任意一个侧面以上设有限位凸块与设在其旁侧控制轮上的限位孔配合定位。上述控制轮与扭矩轮上对应设有穿设锁定孔的锁定销。上述控制轮上设有的限位孔的轴线H与预紧力弹簧弹力的方向K不相垂直。上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设置导通槽。上述扩张夹片外环表面与摩擦轮内环表面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摩擦面,扩张夹片内环表面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为摩擦系数较小的摩擦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受力面为面接触,材料应力小,使用寿命长;(2)堵转力矩比传统的超越离合器大5至10倍;(3)带有滚柱、滚珠、滚针等滚动材料的接触面为纯滚动运动不容易磨损。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立体构造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组装状态剖面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立体构造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组装状态剖面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立体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组装状态剖面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组装状态剖面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面滚柱轴承的);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立体构造示意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加力杠杆的);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组装状态剖面图(其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加力杠杆的);图10是限位凸块与限位孔的关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一如图I、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超越离合器,包括截面呈飞轮状的扭矩轮2和套设在扭矩轮2外围的扩张夹片组3,以及设在扩张夹片组外围的摩擦轮4,扩张夹片组3是由多个截面呈楔形状的扩张夹片5首尾排列构成的环形状,扩张夹片外环表面6与摩擦轮内环表面7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扩张夹片楔形大端侧面8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9之间设有预紧力弹簧10 (但不局限于此),扩张夹片内环表面11与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 12设计成环面接触结构。摩擦轮与扭矩轮的力矩输出与输入端,两者可自由互换。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以图2为主要参照图,首先扭矩轮2通过预紧力弹簧10施加给各扩张夹片5的压力不仅使得各扩张夹片相对于扭矩轮2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在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 12的作用下还使得各扩张夹片5对摩擦轮4有一个初始的压力,当扭矩轮2相对于摩擦轮 4逆时针转动时,各扩张夹片受到预紧力弹簧的弹力也相对于摩擦轮4逆时针转动,此时扭矩轮为自由状态。当扭矩轮2相对于摩擦轮4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预紧力弹簧10和扭矩轮 2施加给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力的合力的作用,使得各扩张夹片压向摩擦轮4,使得各扩张夹片5通过摩擦力与摩擦轮4保持相对静止,此时摩擦轮4利用摩擦力通过各扩张夹片反作用在扭矩轮2上使得扭矩轮2与摩擦轮4契紧在一起,以达到堵转的作用。当扭矩轮2相对于摩擦轮4从顺时针旋转变成逆时针旋转时,各扩张夹片与扭矩轮相接触的面相互分离,扭矩轮再次恢复到自由状态。但是,任何材料都存在摩擦力和弹性变形,当上述系统中的扭矩轮从顺时针旋转变成逆时针旋转时,整个系统将堵转扭矩力产生的弹性形变的能量存储在了扭矩轮与扩张夹片、扩张夹片与摩擦轮两两相接触的面上,所以需要费很大的扭力才能使扭矩轮与各扩张夹片分离。为了让扭矩轮与各扩张夹片的分离变得简单及减少磨损,有如下优化设计。实施二 (如图3、4),在上述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与扩张夹片内环表面11 之间设有面滚柱轴承13但不局限于此,有利于减少摩擦。为了面滚柱轴承13不易偏移,上述面滚柱轴承13与扭矩轮飞轮齿端侧面9之间设有平衡弹簧14,但不局限于此。实施二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就只是增加有面滚柱轴承13,减少了摩擦。另外由于设有面滚柱轴承13的纯滚动,几乎没有摩擦的优势使得扭矩轮很容易和扩张夹片组分离。实施三(如图5、6),在上述扭矩轮2与扩张夹片5上设置加力杠杆槽22,在扭矩轮2与扩张夹片5之间设置加力杠杆23。在扭矩轮与扩张夹片相接触的面上设有储油槽21,但不局限于此。当然,面滚柱轴承13、加力杠杆23、储油槽21这三者都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把面滚柱轴承13与加力杠杆23组合或加力杠杆23与储油槽21组合,但不能把面滚柱轴承13 与储油槽21组合使用,这样使用效果不好。实施三的工作原理参照图6,首先扭矩轮2通过预紧力弹簧10施加给各扩张夹片5的压力不仅使得各扩张夹片5相对于扭矩轮2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在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的作用下还使得各扩张夹片5对摩擦轮4有一个初始的压力,当扭矩轮相对于摩擦轮逆时针转动时, 各扩张夹片受到预紧力弹簧的弹力也相对于摩擦轮逆时针转动,此时扭矩轮为自由状态。 当扭矩轮相对于摩擦轮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预紧力弹簧和扭矩轮施加给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力的合力的作用使得各扩张夹片压向摩擦轮,使得扩张夹片组通过摩擦力与摩擦轮保持相对静止,此时摩擦轮利用摩擦力通过各扩张夹片反作用在扭矩轮上使得扭矩轮与摩擦轮契紧在一起,以达到堵转的作用。此时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的压强很大,材料的弹性形变把该面上的部分润滑油压入储油槽内并加压为高压润滑油,当扭矩轮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摩擦轮从顺时针方向变成逆时针方向时,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 12上压强的降低使得储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部分重新润滑该表面,减小了该表面上的摩擦力,使得扭矩轮与扩张夹片组容易分离。同样参照图6,带有加力杠杆的,由于保持弹簧24的作用,内轴I相对于摩擦轮的逆时针的扭力首先作用在加力杠杆23上,通过加力杠杆23把放大的扭力作用在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上,用于分离因材料形变在扭矩轮飞轮齿形外侧面表面12上产生的阻力,加上储油槽21内润滑油的作用,使得扭矩轮与扩张夹片组的分离更为容易。上述各实施例中讨论的是以扭矩轮在内侧,扩张夹片组在中间,摩擦轮在外侧, 也可以摩擦轮在内侧,扩张夹片组在中间,扭矩轮在外侧,两者可自由互换,图7即为扭矩轮在扩张夹片组和摩擦轮外面,摩擦轮在最里面,带面滚柱轴承的,图7的原理和实施二类似;图8和图9为扭矩轮在扩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赖建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