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先舟专利>正文

使用离心超越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87301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离心超越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气动马达、离合器、第二气动马达、输出组,所述输出组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内燃机依次经过第一气动马达、离心超越离合器与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气动马达与输出组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共同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和第二气动马达通过控制阀系统和储气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启用条件是由输出轴的转速决定,由此便可以实现自动变速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中的混合动力配置,可实现全程无级变速,提高燃料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离心超越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离合器在机械传动装置
具有广泛的用途,现在使用的离合器种类繁多,目前具体应用到车辆动力系统减速箱中的离合器主要是超越离合器。超越离合器是利用主、从动滚道的速度变化或旋转方向的变换实现自行离合,当主动滚道的速度与从动滚道的速度相同时,才能传递动力,否则均为相对滑动。传统的超越离合器只能由主动滚道的输入条件决定其启用或停用,而不能由从动滚道的输出状态来决定。因此利用传统的超越离合器不能实现在大范围内的多级自动变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由输出轴的转速来确定离合器的启用或停用的离心超越离合器,以及使用该离心超越离合器的自动变速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离心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套筒和中间星轴,所述中间星轴上均匀分布有外大内小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离心楔块,所述离心楔块在凹槽内沿着凹槽底端转动,所述离心楔块一侧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凹槽第一侧的中间星轴上,所述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离心楔块的另一侧被所述复位弹簧压在凹槽的第二侧;所述离心楔块静止时,其顶端不接触外套筒的内表面,所述离心楔块运动的最大径向高度大于中间星轴的凹槽底端到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的距离,所述离心超越离合器由中间星轴的转速值以及中间星轴和外套筒的转速关系来决定其启动或关闭。作为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优化,所述凹槽底端和离心楔块底端为相配合的圆弧形,且所述离心楔块底端的圆弧半径小于凹槽底端的圆弧半径。作为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优化,所述复位弹簧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星轴上。—种使用如上所述的离心超越离合器的自动变速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多组变速齿轮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各组变速齿轮内连接有相应的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外套筒与对应的各组变速齿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中间星轴与对应的各组变速齿轮的输出端连接。作为自动变速系统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动变速系统包括两组变速齿轮和相应的两个离心超越离合器,第一个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外套筒与第一组变速齿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个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中间星轴与第一组变速齿轮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个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外套筒与第二组变速齿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个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中间星轴与第二组变速齿轮的输出端连接。—种使用如上所述的离心超越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电动机、离合器、第二电动机、输出组,所述输出组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离合器为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内燃机依次经过第一电动机、离心超越离合器与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机与输出组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共同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通过电路控制系统和电池组相连。作为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所述输出组为车辆的前后车轮,前车轮与第二电动机相连,后车轮与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中间星轴相连。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也可用于内燃机和气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气动马达、离合器、第二气动马达、输出组,所述输出组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离合器为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内燃机依次经过第一气动马达、离心超越离合器与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气动马达与输出组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共同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和第二气动马达通过控制阀系统和储气瓶相连。作为用于内燃机和气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所述输出组为车辆的前后车轮,前车轮与第二气动马达相连,后车轮与离心超越离合器的中间星轴相连。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超越离合器,结合了离心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的特点,能实现“速度控制开关”的功能,即只有在与输出轴相连的中间星轴转速达到额定值并且与输入轴相连的外套筒的转速大于与输出轴相连的中间星轴转速时,离心超越离合器才能开启;在输出轴的转速低于额定值时,离心超越离合器处于“关”的状态。因此,该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启动条件是输出轴的转速达到额定值,在此之前,无论输入轴的转速状态如何,都无法启动离合器结合,这在传统超越离合器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这样就无法传输动力了。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给的离心超越离合器的启用条件是由输出轴决定,而不是由输入轴的输入条件决定。由此便可以实现所述的自动变速系统在大的变速范围内的自动变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中的混合动力配置,可实现全程无级变速,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减排,提高了整个驱动系统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离心超越离合器断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离心超越离合器结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超越离合器,是结合了离心式离合器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特点,离合器的中间星轴1上均匀分布有外大内小的凹槽6,凹槽6内设置有离心楔块2,凹槽6底端和离心楔块2底端为相配合的圆弧形,且离心楔块2底端的圆弧半径小于凹槽6底端的圆弧半径,离心楔块2在凹槽6内沿着凹槽6底端转动。离心楔块2一侧连接复位弹簧3的一端,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由螺钉4固定在凹槽6第一侧的中间星轴1上,复位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离心楔块2的另一侧被复位弹簧3压在凹槽6的第二侧斜面上;离心楔块2静止时,其顶端不接触外套筒5的内表面。离心楔块2运动的最大径向高度大于从中间星轴1的凹槽6底端到外套筒5的内表面的距离。离心超越离合器由中间星轴1的转速值以及中间星轴1和外套筒5的转速关系来决定其启动或关闭。在中间星轴1静止或顺时针低速旋转的情况下,离心楔块2被复位弹簧3压在凹槽6的第二侧大斜面上,此时,外套筒5和中间星轴1没有接触,处于完全分离状态,如图1所示。当中间星轴1的顺时针旋转速度达到临界值时,离心楔块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3的压力,开始向凹槽6第一侧扩张。然而,当中间星轴1与外套筒5顺时针同向旋转,且当中间星轴1转速高于外套筒5时,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是将离心楔块2向它原来所在的一侧也就是凹槽6的第二侧推开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离心超越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内燃机、第一气动马达、离合器、第二气动马达、输出组,所述输出组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离心超越离合器,所述内燃机依次经过第一气动马达、离心超越离合器与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气动马达与输出组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出组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共同驱动输出端,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和第二气动马达通过控制阀系统和储气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舟
申请(专利权)人:张先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