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696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过盈配合,将后壳体密封圈的骨架铆接在后壳体上,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之间成为一体并密封,阀体与后壳体密封圈过盈配合,通过后壳体密封圈橡胶产生的抱紧力与阀体形成可靠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简单,后壳体密封圈无锁紧簧,传统真空助力器减少一个零件,改善了制动感觉,降低了助力器开始制动阶段的卡滞感,降低了成本,密封效果明显,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是指汽车真空助力器。技术背景真空助力器是轻、轿、微车制动系统中的制动伺服装置,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汽油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真空,或者是柴油发动机所加装的真空泵所产生的真空,在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借真空助力器内两个工作腔的不同的压力差所产生的推力,按设计比例放大制动踏板力来推动制动主缸活塞,压缩制动主缸内的制动液产生液压,并输送至轮制动器使制动蹄与车轮轮毂接触进而产生摩擦阻力控制车辆减速或制动。后壳体密封装置是真空助力器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零件尺寸精度高、结构复杂,成型困难。后壳体密封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助力器常压工作腔。并为阀体运动提供支撑和润滑。常规真空助力器的后壳体密封装置是由钢质骨架与橡胶塑合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橡胶外面装有一锁紧簧。后壳体密封圈通过与后壳体铆接形成一体结构。后壳体密封圈通过与后壳体内径之间过盈配合并密封,锁紧簧产生的径向锁紧力使密封圈的内唇径与阀体过盈配合并密封,形成助力器的后工作腔,即变压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真空助力器结构复杂,成型困难,制动阶段有卡滞感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过盈配合,将后壳体密封圈的骨架铆接在后壳体上,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之间成为一体并密封,阀体与后壳体密封圈过盈配合,通过后壳体密封圈橡胶产生的抱紧力与阀体形成可靠密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简单,后壳体密封圈无锁紧簧,传统真空助力器减少一个零件,改善了制动感觉,降低了助力器开始制动阶段的卡滞感,降低了成本,密封效果明显,性能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后壳体密封圈2与后壳体3过盈配合,将后壳体密封圈2的骨架铆接在后壳体3 上,后壳体密封圈2与后壳体3之间成为一体并密封,阀体1与后壳体密封圈2过盈配合, 通过后壳体密封圈橡胶产生的抱紧力与阀体1形成可靠密封。权利要求1. 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过盈配合,将后壳体密封圈的骨架铆接在后壳体上,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之间成为一体并密封,阀体与后壳体密封圈过盈配合,通过后壳体密封圈橡胶产生的抱紧力与阀体形成可靠密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用新型后壳体密封装置,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过盈配合,将后壳体密封圈的骨架铆接在后壳体上,后壳体密封圈与后壳体之间成为一体并密封,阀体与后壳体密封圈过盈配合,通过后壳体密封圈橡胶产生的抱紧力与阀体形成可靠密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简单,后壳体密封圈无锁紧簧,传统真空助力器减少一个零件,改善了制动感觉,降低了助力器开始制动阶段的卡滞感,降低了成本,密封效果明显,性能可靠。文档编号F16J15/16GK202301949SQ20112041980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立国, 曹明明, 邢玉伟 申请人:吉林汽车制动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明张立国邢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