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8616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9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包括形成回路的变量柱塞泵(1.1)和定量柱塞马达(1.2),还包括有球阀(4.5)、梭阀(4.6)、主溢流阀(4.1)和先导溢流阀(4.2);所述主溢流阀(4.1)在阀腔中具有阀芯,所述阀腔上部具有连通到阀腔内的上第一油口、上第二油口、卸油口以及将所述阀芯向下顶的弹簧,所述阀腔下部具有在弹簧抵顶下被封堵阀芯封堵的下第一油口和下第二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地,能自动起到保护系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车辆的转向装置通常采用电机进行驱动,但对于重型车辆,如起重机械或者坦克等车辆,由于车辆本身重量很大,用电机驱动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为此通常采用液压驱动。但是,现有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并且也存在一旦有故障出现导致液压油路堵塞进而损坏整个系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时能起到自我保护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包括形成回路的变量柱塞泵1. 1和定量柱塞马达 1. 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球阀4. 5、梭阀4. 6、主溢流阀4. 1、先导溢流阀4. 2和先导方向控制装置;所述主溢流阀4. 1在阀腔中具有阀芯,所述阀腔上部具有连通到阀弹簧腔内的上第一油口、上第二油口、卸油口以及将所述阀芯向下复位的弹簧,所述阀腔下部具有在弹簧作用下被阀芯封堵隔开的下第一油口和下第二油口;所述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一油口、球阀4. 5的C进油口、梭阀4. 6的A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 2的左侧的第一油路上,所述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二油口、球阀的D进油口、梭阀4. 6的B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 2的右侧的第二油路上;所述梭阀4. 6的P出油口恒定引低压油通过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一油口进入阀弹簧腔,所述球阀4. 5的M出油口恒定引高压油经节流阀5. 1连接到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二油口 ;并经所述主溢流阀4. 1的卸油口、节流阀5. 2将系统高压油连接到先导溢流阀4. 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能进行自我保护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包括先导方向控制装置3,形成回路的变量柱塞泵1. 1、定量柱塞马达1. 2以及球阀4. 5、梭阀4. 6、主溢流阀4. 1和先导溢流阀 4. 2。其中,回路包括位于定量柱塞马达1. 2左侧的第一回路100和位于定量柱塞马达 1.2右侧的第二回路200。主溢流阀4. 1在阀腔中具有阀芯,阀腔上部具有连通到阀腔内的上第一油口、上第二油口、卸油口以及将所述阀芯向下顶的弹簧,阀腔下部具有在弹簧抵顶下被阀芯封堵的下第一油口、下第二油口、下第三油口。球阀4. 5具有C进油口、D进油口和M出油口,通过其内钢球的滚动,可以分别实现C进油口和M出油口的连通或者D进油口和M出油口的连通。梭阀4. 6具有A进油口、B进油口和P出油口,其两端通过感知油压大小并进行比较来决定是A进油口和P进油口连通还是B进油口和P出油口进行连通。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一油口、球阀4. 5的C进油口、梭阀4. 6的A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2的左侧的第一油路上,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二油口、下第三油口、球阀的 D进油口、梭阀4. 6的B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 2右侧的第二油路上。梭阀4. 6的P出油口连通到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一油口,球阀4. 5的M出油口经节流阀5. 1连接到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二油口 ;主溢流阀4. 1的卸油口经节流阀5. 2连接到先导溢流阀4. 2、电磁旁通阀4. 3和机械操作旁通阀4. 4。在变量柱塞泵1. 1上还并联一对相对设置的单向阀2. 1,其中两个单向阀2. 1的进油口相互连接并连接到油箱处的油泵6. 1和低压安全阀8,两个单向阀2. 1出油口分别连接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油泵6. 1的出口处设有相互并联的过滤器6. 11和单向阀6. 12。以上就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其工作方式如下变量柱塞泵1. 1在电机带动下进行转动,通过控制变量柱塞泵1. 1中斜盘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进而可以实现液压油(高压油)是从左侧的第一油路进入定量柱塞马达 1. 2还是从右侧的第二油路进入定量柱塞马达1. 2,从而控制定量柱塞马达1. 2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进而达到转向的目的。梭阀4. 6结构保证连通引低压油进入主溢流阀4. 1弹簧腔(上第一油口 );球阀 4. 2结构保证连通引高压油进入主溢流阀4. 1上第二油口,并经卸油口及节流阀5. 2连接到先导溢流阀4. 2、电磁截止阀4. 3和手动截止阀4. 4 ;主溢流阀4. 1由于弹簧、阀腔内上部的液压油和下部液压油的共同作用下、其内阀芯封堵住下第一油口、下第二油口、下第三油口,主溢流阀上下力平衡。假设左侧的第一油路为高压油,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左侧第一油路压力瞬时升高时,这时进入主溢流阀4. 1下部的第一油口的油压瞬时值要远大于进入主溢流阀4. 1上部的上第一油口和上第二油口的液压油压力及弹簧力,因此推动阀芯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通(而上部的液压油则通过卸油口卸掉),即使得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直接连通,起到泄压作用,保护系统中变量柱塞泵和定量柱塞马达。反之,如果右侧的第二油路是高压油路,主溢流阀阀芯两侧的受力情况同上。通过上述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能进行自我保护的优点。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包括形成回路的变量柱塞泵(1.1)和定量柱塞马达 (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球阀(4. 5)、梭阀(4. 6)、主溢流阀(4. 1)、先导溢流阀(4. 2) 和先导方向控制装置;所述主溢流阀(4. 1)在阀腔中具有阀芯,所述阀腔上部具有连通到阀弹簧腔内的上第一油口、上第二油口、卸油口以及将所述阀芯向下复位的弹簧,所述阀腔下部具有在弹簧作用下被阀芯封堵隔开的下第一油口和下第二油口;所述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一油口、球阀(4. 5)的C进油口、梭阀(4.6)的A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 2)的左侧的第一油路上,所述主溢流阀(4. 1)的下第二油口、球阀的D进油口、梭阀(4.6)的B进油口均连通到定量柱塞马达(1.2)的右侧的第二油路上;所述梭阀(4.6)的P出油口恒定引低压油通过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一油口进入阀弹簧腔,所述球阀(4.5)的M出油口恒定引高压油经节流阀(5. 1)连接到主溢流阀(4. 1)的上第二油口 ;并经所述主溢流阀(4. 1)的卸油口、节流阀(5. 2)将系统高压油连接到先导溢流阀(4.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5.2)还连接到电磁旁通阀(4. 3)和机械操作旁通阀G.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换向系统保护装置,包括形成回路的变量柱塞泵(1.1)和定量柱塞马达(1.2),还包括有球阀(4.5)、梭阀(4.6)、主溢流阀(4.1)和先导溢流阀(4.2);所述主溢流阀(4.1)在阀腔中具有阀芯,所述阀腔上部具有连通到阀腔内的上第一油口、上第二油口、卸油口以及将所述阀芯向下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