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59117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4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包括调控单元、密闭的加热罐、与大气连通的储液罐和连接其间的散热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是以密闭罐中电加热液体部分汽化形成的气压与大气压差为排液动力源,以密闭罐冷却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与大气压差为吸液动力源,从而使被加热液体在连接于密闭罐和储液罐之间的管路中形成双向往复循环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传热介质双向变速流动,强化了传热,可节约受热面布置,提高被加热环境的升温速度;能实现无机械泵循环,可节约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可以灵活布置,包括地面、墙面、顶棚及局部表面或物体内部等任何位置,更适合分区小范围供热的灵活控制;节约能耗,调控方便,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能实现传热介质双向变速流动的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采暖以它的节能与高舒适性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建筑物内地热采暖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电热膜地热采暖,即,将电热膜铺设在地板(面)下,通电后利用其低温发热再加热地板(面),它主要存在成本高、加热速度慢等问题;二是电热电缆地热采暖,即,将电热电缆铺设在地板(面)下,通电后利用电缆低温发热再加热地板 (面),它主要存在电缆易老化及加热速度慢等问题;三是循环热水地热采暖,即,在埋于地板(面)下的管道内通循环热水,利用热水放热加热地板(面),它需要额外单设燃气或油锅炉或者电热锅炉提供热源,一般还需循环水泵,它的优势在于供暖面积越大投资的性价比越高,升温速度快,但劣势在于调节的灵活性差,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无泵循环供热,而且具有供热系统升温速度快,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调控和排布方便灵活等优点。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包括调控单元、加热罐、储液罐和连接其间的散热管路,所述的加热罐为密闭容器,所述的储液罐与大气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和储液罐的容积均大于等于散热管路的总容积,并且储液罐的容积大于加热罐的容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内设有加热器或加热罐和储液罐内均设有加热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和储液罐内均设有2个加热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和储液罐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或液位传感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和储液罐的顶部均设有加液口,底部均设有出液管。作为优选方案,设在加热罐底部的出液管上还设有两相流消声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还设有安全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的外壁除底部外均包覆有保温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罐的侧壁上设有液位计或电子液位显示器。作为优选方案,在与加热罐和储液罐相连接的散热管路的两端均设有调节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罐的四壁均包覆有保温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控单元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时间控制单元、液位控制单元和触摸显示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控单元与加热罐和储液罐集成为一体。作为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为水。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是以密闭罐中电加热液体部分汽化形成的气压与大气压差为排液动力源,以密闭罐冷却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与大气压差为吸液动力源,从而使被加热液体在连接于密闭罐和储液罐之间的管路中形成双向往复循环流动。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由于工作时加热罐为密闭容器,通过其中的加热器加热其中的液体至部分气化,使其压力升高至大于散热管路及进入储液罐的阻力之和,可迫使被加热液体从密闭加热罐底部流出进入散热管路并且使热流体呈加速状态,直至全部排入散热管路中,而管路内散热后的液体不断地被压入储液罐,利用加热罐液体位置或温度变化,通过调控单元控制加热罐内的加热器停止工作,而使储液罐内的加热器开始工作,当加热罐冷却到一定状态,其内气体冷凝收缩使压力降低,散热管路和储液罐液体分别回流至加热罐和散热管路内,通过调控单元控制储液罐内的加热器停止工作,加热罐内的加热器再开始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液体在系统中的脉动循环流动。变速的脉动循环可使管路系统散热强化,促进被加热环境升温速度加快。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能实现传热介质双向变速流动,强化了传热,可节约受热面布置,提高被加热环境的升温速度。2)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能实现无机械泵循环,可节约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3)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可以灵活布置,包括地面、墙面、顶棚及局部表面或物体内等任何位置,更适合分区小范围供热的灵活控制。4)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节约能耗,调控方便,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合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调控单元;2、加热罐;21、加热器;22、温度或液位传感器;23、加液口 ; M、安全阀;25、出液管;26、两相流消声器;3、储液罐;31、加热器;32、温度或液位传感器; 33、加液口 ;34、出液管;35、液位计;4、散热管路;5、调节阀;6、保温层;7、壳体;8、壳体支脚。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包括调控单元1、加热罐 2、储液罐3和连接其间的散热管路4,所述加热罐2为密闭容器,所述储液罐3与大气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2和储液罐3的容积均大于等于散热管路4的总容积, 并且储液罐3的容积大于加热罐2的容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罐2内设有2个加热器21和温度或液位传感器22,在加热罐2的顶部设有加液口 23和安全阀M,在加热罐2的底部设有出液管25,在出液管25 上还设有两相流消声器沈,通过加液口 23将传热介质注满加热罐2后,需要密闭加热罐2,使其成为密闭容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罐3内设有2个加热器31和温度或液位传感器32,在储液罐3的顶部设有加液口 33,在储液罐3的底部设有出液管34,在储液罐3的侧壁上还设有液位计35 (也可以是电子液位显示器),所述的加液口 33既可保证储液罐3与大气连通, 也可在使用中补加传热介质。作为优选方案,在与加热罐2和储液罐3相连接的散热管路4的两端均设有调节阀5。作为优选方案,在加热罐2的外壁除底部外及在储液罐3的四壁均包覆有保温层 6,且包覆在储液罐3上的保温层比包覆在加热罐2上的保温层要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控单元1与加热罐2和储液罐3集成为一体,加热罐2和储液罐3置于壳体7内,分别通过壳体支脚8固定连接,所述调控单元1包括温度控制单元、 时间控制单元、液位控制单元和触摸显示屏,其中的触摸显示屏设置在壳体7的外表面上, 以便于操作和显示。作为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热脉动循环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为水,这样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是以密闭罐中电加热液体部分汽化形成的气压与大气压差为排液动力源,以密闭罐冷却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与大气压差为吸液动力源,从而使被加热液体在连接于密闭罐和储液罐之间的管路中形成双向往复循环流动。如图2所示,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工作时加热罐2为密闭容器,通过其中的加热器21加热其中的液体至部分气化,使其压力升高至大于散热管路4及进入储液罐3的阻力之和,可迫使被加热液体从密闭加热罐2的底部流出进入散热管路4并且使热流体呈加速状态,直至全部排入散热管路4中,而管路内散热后的液体不断地被压入储液罐3,利用加热罐2液体位置或温度变化, 通过调控单元1控制加热罐2内的加热器21停止工作,而使储液罐3内的加热器31开始工作,当加热罐2冷却到一定状态,其内气体冷凝收缩使压力降低,散热管路4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回流至加热罐2和散热管路4内,通过调控单元1控制储液罐3内的加热器31 停止工作,加热罐2内的加热器21再开始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液体在系统中的脉动循环流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供热系统能实现传热介质双向变速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军张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