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518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7:10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包括:外壳单元(3),由该外壳单元能够转动地安置转向轴的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区段;以及至少一个承载件(7,8),其一侧能够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固定部分上,并且其另一侧与外壳单元(3)牢固连接或者能够与外壳单元牢固连接。构建有至少一个撕裂区域(18),在超过预先限定的松脱力的推移力在转向轴的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区段的纵轴线的方向上作用的情况下,承载件(7,8)与外壳单元(3)或者承载件(7,8)的连接能够沿着至少一个撕裂区域撕裂,其中出现外壳单元(3)相对于车身固定的部分的推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包括外壳单元,由该外壳单元能够转动地安置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转向轴的区段;以及至少一个承载件,其一侧能够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固定部分上,并且其另一侧与外壳单元牢固连接或者能够与外壳单元牢固连接。在不同实施形式中公开了在车辆碰撞情况下通过能量吸收而可以推移到一起以便降低驾驶员的受伤危险的转向柱。为了与驾驶员的不同尺寸情况下的座位位置匹配,通常使用长度和/或倾斜度或者高度可调节的转向柱。出于成本原因,也使用更简单的不可调节的转向柱,其同样应当在碰撞情况下通过能量吸收而能够推移到一起。由US 4,991,871A例如提出了一种不可调节的转向柱,其中转向轴以及可转动地安置转向轴的外壳单元分别具有两个可以相对彼此伸缩的区段。在碰撞情况下,外壳单元的距离驾驶员较近的区段从固定在车辆上的保持装置裂开并且在耗尽能量的情况下压入到外壳单元的远离驾驶员的区段中。这种构型复杂并且成本高昂。DE 2 363 395 Al同样公开了一种不可调节的转向柱,其中在碰撞情况下可转动地安置转向轴的区段的外壳单元从固定在车辆上的保持装置裂开并且朝着变形环节例如轴管挤压,其中吸收能量。由于附加地需要的能量吸收部分,该装置也比较复杂。JP 10217981A中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的转向柱,其带有针对碰撞情况的能量吸收机构。在固定方向的闭合状态中,可转动地安置转向轴的外壳单元与保持单元固定连接。保持单元包括车身固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在固定装置的闭合状态中相对于外壳单元不可推移地保持。在碰撞情况下,保持单元的第二部分可以与第一部分分离并且朝着车辆前部的方向与外壳单元一同推移。在保持单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能量吸收部分,其通过在将外壳单元朝着车辆前部的方向上推移时沿着撕裂线的撕裂而吸收能量。EP 1 707 471 Al和EP 1 839 994 A2中也提出了类似地构建的能量吸收机制。 在保持设备的两个分离的部分之间分别设置有分离的能量吸收部分,其中所述两个分离的部分中,一个固定在车身上,并且另一个不可推移地与外壳单元连接,并且它们在正常工作中彼此连接,而在碰撞情况下可以彼此脱开。鉴于保持单元和分离的能量吸收部分的多件式构建,这些设备比较复杂地构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简单地构建的转向柱,其带有针对碰撞情况的能量吸收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转向柱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情况下,由此设置了至少一个承载件,其在转向柱的安装状态中一侧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固定的部分上,并且另一侧与外壳单元(在构建为不可调节的转向柱的情况下)牢固连接,或者可以与外壳单元(在构建为可调节的转向柱情况下) 牢固连接,其中构建有至少一个撕裂区域,在平行于转向轴取向的、超过预先限定的松脱力 (如其在车辆碰撞情况下会出现的那样)的推移力的作用情况下,可以撕裂承载件与外壳单元或者承载件的连接,其中出现外壳单元相对于车身固定的部分的推移,承载件可以安装在该部分上。没有朝着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转向轴区段的纵轴线方向上的、超过预先限定的松脱力的推移力的作用(即当没有出现碰撞情况时在正常工作中),撕裂区域直接在力流 (Kraftfluss)中在机动车的车身固定的部分与外壳单元之间,用于容纳外壳单元的保持力。有利的是,在碰撞情况中,当平行于转向柱取向的推移力超过预先限定的松脱力时,撕裂区域的撕裂至少在外壳单元的推移路径的大部分上相对于车身固定的部分是连续的。优选的是,该撕裂区域在承载件本身中构建。在此,撕裂区域尤其可以构建为在承载件中构建的撕裂线,在超过预先限定的松脱力的推移力作用情况下承载件可以沿着该撕裂线撕裂。在一种可替选的实施形式中,撕裂区域可以构建为可分离的固定件用于将外壳单元固定在承载件上。两种措施(在承载件中的至少一个撕裂线或者在外壳单元上的承载件的可分离的固定件)也可以彼此结合地使用。用于将转向柱固定在机动车的固定于车身上的部分的至少一个承载件由此直接被考虑作为能量吸收部分,并且在撕裂时也能够实现将转向柱的外壳单元朝着车辆前部推移。由此,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可以非常简单地给出吸能情况下转向柱的可缩性。在此,能量吸收通过撕裂(=分离能)来实现。优选的是,进一步可以通过承载件的变形(弯曲) 来实现。在碰撞情况下通过驾驶员的撞击而实现的、外壳单元朝着车辆前部的推移在此优选基本上平行于(优选与平行线的偏差小于20° )由外壳单元可转动地安置的转向轴区段的纵轴线来取向。在通过撕裂线给出撕裂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至少一个撕裂线的区域中将承载件的材料弱化,使得在撕裂意义上足够大的起作用的力情况下(=预先限定的松脱力),沿着弱化线进行限定的撕裂。有利的是,撕裂线可以由线型的凹痕形成,其在制造承载件时可以有利地通过冲压来构建。优选的是,承载件构建为板弯曲件或者构建为板弯曲-冲压件,由此能够实现成本低廉的制造。类似地,在通过可分离的固定件来给出撕裂区域的情况下,将固定件设计为使得在出现预先限定的松脱力时固定件分离。有利的是,在此也设计有相应的弱化部或者凹痕, 以便实现受控的脱扣(Auskno印fen)(=撕裂点状连接,例如撕裂点焊连接)或者分离。在此,可以使用所有已知的固定方法。优选的是,固定件通过点焊接或者铆接来实现。当超过预先给定的边界值的力或者力分量在转向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用到转向轴的转向轮侧端部上时,存在碰撞情况。该边界值是预先限定的松脱力,从其开始出现撕裂区域的撕裂。预先限定的松脱力优选为至少500N左右。优选的是,预先限定的松脱力在最大10000N左右,特别优选在最大5000N左右,更优选在最大3000N左右。当在本文的范围中谈及承载件与外壳单元“牢固连接”或者“可以牢固连接”时, 这意味着,承载件的相应区段与外壳单元的连接至少在正常工作中、即当没有出现碰撞时, 并不允许外壳单元相对于承载件的推移。优选的是,该不可推移的连接在碰撞情况中也保持存在,优选至少直到预先限定的起动力(Losbrechkraft),其值大于松脱力,优选的是,具有松脱力的至少两倍值。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将承载件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固定的部分。由此,在碰撞情况下外壳单元朝着车辆前部的推移于是通过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撕裂线和/或固定件的撕裂以及承载件的部分的与其联系的推移来实现。附加地,进一步的推移例如可以通过承载件的部分相对于彼此的弯曲来实现。然而优选的是,在撕裂区域分离之后,至少对于作用力低于第二起动力的情况,通过承载件的中间连接而存在外壳单元与车身固定的部分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承载件还具有与外壳单元的连接,并且还具有与车身固定的部分的连接,并且本身并未完全分离为两个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具有至少一个撕裂区域的至少一个承载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区段,其在转向柱的安装好的状态中固定于车身固定的部分上,其中其优选靠置在车身固定的部分上;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区段,其(在不可调节的转向柱情况下)固定在外壳单元上,优选可以直接地(即不通过分离部分地)、或者(在可调节的转向柱的构型的情况下)通过闭合固定装置而牢固地与外壳单元连接,其中其优选靠置在外壳单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施莱格尔费莉佩·塞加托斯特凡·穆茨纳尼古拉斯·雅克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鲁伯普雷斯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