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3054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4),它们在车辆碰撞情况下能够在移动方向(21)上相对彼此移动;在这两个部分(1,4)之间起作用的至少一个吸收元件(26,26’),用于在这两个部分(1,4)相对移动时吸收能量;以及至少一个开关单元(32),其具有能够在主动开关状态和被动开关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件,其中在开关件的被动开关状态和主动开关状态中,在所述两个部分(1,4)相对移动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大小不同。在碰撞情况下所述两个部分(1,4)移动时,在处于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中的开关件与吸收元件(26)的至少一个区段(27)之间在吸收元件(26)的啮合区域中进行吸收能量的相对移动,其中开关件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该啮合区域中,或者在处于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中的开关件与在碰撞情况下相对彼此移动的两个部分(1,4)之一之间在该部分(1,4)的啮合区域中进行吸收能量的相对移动,其中开关件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该啮合区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它们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可以在移动方向上相对彼此移动;至少一个在这两部分之间作用的吸收元件,其吸收在这两个部分相对彼此移动时的能量;以及至少一个开关单元,其具有可在主动开关状态和被动开关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件,其中在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和被动开关状态中,在所述两个部分相对彼此移动时所吸收的能量大小不同。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传统上具有外壳单元(其也称作“外壳管”),转向杆的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区段由外壳单元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通常,可以调整目前的转向柱的构造,以便能够实现转向轮的位置与驾驶员的座位位置匹配。通常,这些转向柱不仅可进行长度调整而且可以在其高度或倾斜度方面进行调整。此外,也存在仅仅在长度上可调整的转向柱或仅仅在高度方向和倾斜度方向上可调整的转向柱。在夹持装置的打开状态中,转向柱可以被调整,而在夹持装置的闭合状态中,所调节的转向柱的位置被确定。为了在夹持装置的打开状态中调节转向柱,将外壳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相应地调整,通过该支承单元可以将转向柱与机动车的底盘连接。转向杆具有为了转向柱的长度调整而相对于彼此可套叠的区段和为了转向柱的高度调整和倾斜度调整而相对于彼此可枢转的区段。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转向柱在相应能量吸收的情况下应可压缩。为此已知的是, 设置两个在移动方向上可相对彼此移动的部分,其中移动方向通常平行于转向柱的长度调整的方向,即平行于转向杆的连接到转向轮侧端部的区段。在碰撞中两个可相对移动的部分之间,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起作用,以便实现预先给定的能量吸收。例如,在碰撞情况中两个可相对移动的部分可以是支承单元,其形成一种类型的滑块,以及是刚性安置在车辆底盘上的底盘单元,滑块相对于底盘单元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这种构型例如由WO 2006/0似604得知。而在由WO 2007/048153所公开的装置中,在碰撞情况中两个可相对移动的部分由可转动支承转向杆的外壳单元和支承单元形成。在夹持装置的闭合状态中,带齿的制动元件彼此啮合,其中一个制动元件相对于转向柱的长度方向不可移动地与支承单元连接, 而其中另一制动元件通过能量吸收元件与外壳单元连接。在正常工作中,与外壳单元的连接通常不可移动。在碰撞情况中,制动元件可以在外壳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在能量吸收的情况下被移动。在该转向柱方面描述了其他实施例,其中一个或多个制动元件与支承单元的连接通过烟火开关单元实现。由该开关单元,制动元件可以从通过能量吸收元件与外壳单元连接的制动元件提起,以便改变碰撞情况下的能量吸收特征。在转向柱的两个部分在碰撞情况下相对移动时的能量吸收的水平的改变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来预期,例如根据驾驶员的重量或者根据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在由EP 1 479 593 Bl中公开的转向柱中,在碰撞情况下两个可相对移动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吸收元件,其由U形弯曲的金属条形成。这些金属条在一端都固定在支承外壳管和转向杆的支承单元上。在另一端,金属条的至少一个固定在待固定于车辆底盘上的底盘单元上。对于至少一个另外弯曲的金属条,与底盘单元的连接通过烟火开关单元 (“Pyroswitch (高热开关)”)实现。开关单元固定在底盘单元上并且吸收元件与底盘单元的连接通过开关单元的销钉状的开关件来实现,该开关件在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吸收元件的孔眼中而在被动开关状态中从孔眼中拔出,由此断开了吸收元件与底盘单元的连接。 在这两个部分相对移动时的能量吸收由此可以在较高的水平和较低的水平之间切换。类似的可控的能量吸收装置也从EP 1 707 471 Al中得知。吸收元件在此构建为穿孔带。对于至少一个穿孔带,通过高热开关可以闭合和打开与车身固定的固定部分的连接,以便影响吸收特性。具有在碰撞情况下可改变的吸收特征的另一转向柱在EP 1 187 752 Bl中得知。 在转向柱的两个在碰撞情况下可移动的部分之间,U形弯曲的保持条用作能量吸收元件,其中通过烟火元件可以使得用于将吸收元件与这两个部分之一连接的至少一个螺栓无效,以便改变吸收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简单构建的并且有利的转向柱,其中在碰撞情况下转向柱的两个部分移动时能量吸收的大小可以借助开关单元来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转向柱来实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中,第一实施变形方案设计为,当开关件处于其主动开关状态中时,在碰撞情况中转向柱的两个部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吸收元件的啮合区域中通过能量吸收在开关件与吸收元件之间出现相对移动,其中开关件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该啮合区域中。在第二实施变形方案中设计为,在开关件处于其主动开关状态中时,在碰撞情况中转向柱的两个部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在这两个在碰撞情况中相对(=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分之一的啮合区域中通过能量吸收在开关件和该部分之间出现相对移动, 其中开关件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该啮合区域中。与其中开关单元仅用于将吸收元件耦合或去耦合的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中因此在开关件处于其主动状态中时,开关件形成了能量吸收机构的主动部分,其方式是开关件相对于吸收元件、或者相对于吸收元件的与其共同作用的区段、或者相对于转向柱的与其共同作用的部分以耗费能量的方式移动。由此可以实现简单且有效的构型。例如,在两个在碰撞情况下相对移动的部分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吸收元件可以被用于在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中实现在开关件与吸收元件之间的附加的能量吸收。由此,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两种不同的能量吸收水平在开关件未与对应件耗费能量地啮合情况下的较低能量吸收水平,以及在开关件与对应件形成耗费能量的啮合情况下的较高能量吸收水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开关单元或开关单元的壳体固定在吸收元件本身上。由此可以在安装到转向柱中之前执行预安装并且必要时执行功能检查,由此使得安装容易并且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可靠性。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设计为,在碰撞情况下转向柱的两个部分相对移动时,吸收元件的第一区段以不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这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上,而吸收元件的第二区段以不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这两个部分的第二部分上。吸收元件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可以是吸收元件的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它们通过吸收元件的弯曲部彼此连接,其中整体上构建U形弯曲的条。吸收元件因此可以以传统方式构建为“弯曲板”或“撕裂弯曲板”,即在这两个部分相对移动时出现吸收元件上的弯曲做功(Biegearbeit)或耦合地出现吸收元件上的撕裂做功和弯曲做功。优选地,开关单元的开关件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吸收元件的第一区段中, 该第一区段以不可以移动的方式保持在这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上,而开关单元固定在吸收元件的第二区段上,第二区段以不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这两个部分的第二部分上。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形式,开关件啮合到吸收元件的啮合区域中或啮合到转向柱的与该开关件共同作用的部分的啮合区域中可以为开关件啮合到设置在啮合区域中的开口中,在碰撞情况下这两个部分相对移动时该开关件使开口至少局部扩张。该开口因此可以是平行于这两个部分的移动方向走向的长孔,该长孔在输出状态中(当尚未出现碰撞时)具有开关件通过其延伸的较大宽度的区域,并且具有较小宽度的区域,在碰撞情况中在开关件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4),它们在车辆碰撞情况下能够在移动方向(21)上相对彼此移动,在所述两个部分(1,4)之间起作用的至少一个吸收元件(26,26’),用于在所述两个部分(1,4)相对移动时吸收能量,以及至少一个开关单元(32),其具有能够在主动开关状态和被动开关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件(33),其中在开关件(33)的被动开关状态和主动开关状态中,在所述两个部分(1,4)相对移动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大小不同,其特征在于,在碰撞情况下所述两个部分(1,4)移动时,在处于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中的开关件(33)与吸收元件(26)的至少一个区段(27)之间在吸收元件(26)的啮合区域(39)中进行吸收能量的相对移动,其中开关件(33)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所述啮合区域中,或者在处于开关件的主动开关状态中的开关件(33)与在碰撞情况下相对彼此移动的所述两个部分(1,4)之一之间在该部分(1,4)的啮合区域(39)中进行吸收能量的相对移动,其中开关件(33)在其主动开关状态中啮合到所述啮合区域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尼·施尼策尔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鲁伯普雷斯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L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