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593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23:34
一种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具有凹槽,凹槽的侧壁形成有栅介质层;形成非掺杂的多晶硅层,覆盖基底且填满凹槽,基底上的非掺杂的多晶硅层具有第一厚度;对凹槽内的非掺杂多晶硅层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凹槽内掺杂的多晶硅层作为UMOS晶体管的栅极;去除基底上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去除基底上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后,在ESD区域的多晶硅层形成掺杂类型相反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在基底内形成U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二掺杂区包围第一掺杂区,ESD电路包括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本技术方案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功率器件(Power Device)作为一种新型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如磁盘驱动、汽车电子等领域。功率器件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负载,例如输出整流器要求能够输入20V电压而输出大约3. 3V电压,输入IOV电压而输出大约1. 5V电压;并且要求能够具有IOV至50V范围的衰竭电压。而现有的MOS晶体管等器件无法满足上述需求,例如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s)的衰竭电压范围大约在 0. 5V,因此,为了满足应用的需要,各种功率器件成为关注的焦点。U形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UM0S, U-groove-Metal-Oxide-silicon transistors)是一种常用的功率器件,其沟道的方向垂直于衬底,不但能够提供优良的功率性能,与常规的MOS晶体管相比还能够节省大约40% 的面积。在集成电路芯片的应用中,会出现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 ESD)现象。静电放电瞬间完成,这种瞬间释放的能量极有可能破坏芯片中的脆弱器件。在包括UMOS晶体管的芯片中,也存在静电放电现象会破坏UMOS晶体管,因此在形成UMOS晶体管时,也需要形成保护UMOS晶体管的ESD电路。图1 图5为现有技术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的方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 1 图5,现有技术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的方法包括参考图1,提供具有外延层11的基底10,在所述外延层11内形成凹槽,凹槽的侧壁和底部具有栅介质层(图中未示);沉积掺杂的多晶硅层12,覆盖外延层11并填满凹槽, 外延层11上的多晶硅层12的厚度为IOk埃(10000埃)。参考图2,去除外延层11上的掺杂多晶硅层,剩余凹槽内的掺杂多晶硅层作为 UMOS晶体管的栅极13。参考图3,在外延层11上形成非掺杂的多晶硅层14,非掺杂的多晶硅层14的厚度为故埃。参考图4,形成具有开口的光刻胶层15,开口定义出ESD区域。以具有开口的光刻胶层15为掩膜,对多晶硅层14进行离子注入,在ESD区域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作为第一掺杂区16。参考图5,去除光刻胶层15和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14后,形成光刻胶层17,覆盖第一掺杂区16和栅极13,以光刻胶层17为掩膜,对外延层11进行离子注入,在外延层 11中、栅极13的两侧形成阱区18,该阱区18作为UMOS晶体管的沟道区。参考图6,去除光刻胶层17后,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层19,该图形化的光刻胶层19 覆盖第一掺杂区16的中央区域、栅极13,以该图形化的光刻胶层19为掩膜对第一掺杂区 16的外围区域、UMOS晶体管的源极区域进行离子掺杂,形成第二掺杂区161、源极181,该第二掺杂区161和第一掺杂区16的掺杂类型相反,第二掺杂区161和第一掺杂区16形成PN 结作为二极管,UMOS晶体管的ESD电路包括该二极管。之后形成互连结构将二极管与UMOS 晶体管连接。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工艺步骤复杂,造成工艺时间长,成本高。现有技术中,有许多关于形成UMOS晶体管和形成ESD的方法,例如2010 年7月7日公开的公布号为“1017709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用于ESD防护的MOS器件的形成方法”,然而均没有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的方法工艺时间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部形成有栅介质层;形成非掺杂的多晶硅层,覆盖所述基底且填满所述凹槽,基底上的非掺杂的多晶硅层具有第一厚度;对凹槽内的非掺杂多晶硅层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凹槽内掺杂的多晶硅层作为UMOS晶体管的栅极;去除基底表面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去除基底表面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后,在ESD区域的多晶硅层形成掺杂类型相反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在所述基底内形成U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掺杂区包围第一掺杂区,所述ESD电路包括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可选的,所述第一厚度为IOk士 100埃;所述第二厚度为4k±100埃;或者,所述第一厚度为故士100埃;所述第二厚度为0埃。可选的,对凹槽内非掺杂多晶硅层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之后, 去除基底表面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或者,去除基底表面第二厚度的多晶硅层之后,对凹槽内非掺杂多晶硅层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形成掺杂的多晶硅层。可选的,所述在ESD区域的多晶硅层形成掺杂类型相反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二掺杂区,在所述基底内形成UMOS晶体管的源极包括对ESD区域的多晶硅层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形成第一掺杂区;去除高出凹槽的掺杂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对所述第一掺杂区的外围区域、UMOS晶体管的源极区域进行第三离子注入形成第二掺杂区、U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三离子注入的类型与所述第二离子注入的类型相反。可选的,去除高出凹槽的掺杂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之前, 对ESD区域的多晶硅层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形成第一掺杂区;或者,去除高出凹槽的掺杂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之后,对 ESD区域的多晶硅层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形成第一掺杂区。可选的,所述对ESD区域的多晶硅层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形成第一掺杂区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第一图形化的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图形化的光刻胶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ESD区域的多晶硅层;以所述第一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对ESD区域的多晶硅层进行第二离子注入, 形成第一掺杂区。可选的,去除高出凹槽的掺杂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第二图形化的光刻胶层,所述第二图形化的光刻胶层覆盖ESD区域、暴露出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以所述第二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去除高出凹槽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可选的,对所述第一掺杂区的外围区域、UMOS晶体管的源极区域进行第三离子注入形成第二掺杂区、UMOS晶体管的源极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第三图形化的光刻胶层,所述第三图形化的光刻胶层覆盖第一掺杂区的中央区域、暴露出第一掺杂区的外围区域、暴露出UMOS晶体管的源极区域;以所述第三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对基底进行第三离子注入,形成第二掺杂区、UMOS晶体管的源极。可选的,所述基底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外延层,位于外延层上的掺杂阱,所述外延层作为U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外延层和源极之间的掺杂阱作为UMOS晶体管的沟道区。可选的,所述基底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外延层;形成第二掺杂区、源极之前,去除高出凹槽的多晶硅层和基底上ESD区域外的多晶硅层之后,还包括以所述第二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对所述外延层进行第四离子注入,形成UMOS晶体管的沟道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方案形成UMOS晶体管和ESD电路的方法,将形成UMOS晶体管栅极的多晶硅层和形成ESD的多晶硅层在同一工艺中形成。具体为在基底上形成具有第一厚度的非掺杂的多晶硅层,该多晶硅层也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贞刘宪周王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