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530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涉及液晶技术领域,能够比较准确的将背光模组与导光板对齐。包括光源、外壳,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所述第一卡合片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卡合片的一边沿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至所述外壳以外,所述第一卡合片延伸出所述外壳以外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卡合片延伸出所述外壳以外的部分将所述导光板夹住。主要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产品
,尤其涉及液晶产品的背光源中所采用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LCD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于是,用于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 LCD显像质量,因此对于用于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改进越来越被重视。目前IXD中使用的用于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主要有EL(电激发光,Electro Luminescent)、CCFL (冷阴极荧光灯管)、及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三种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背光源则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IXD中的用于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在实现上述背光模组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中,所使用的用于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在将背光模组与导光板对齐时,很容易由于组装原因,使背光模组产生一定的错位(如图2所示)、或倾斜(如图 3所示),导致背光模组所发出的光线不与导光板平行,进而使背光模组发出光线无法全部进入导光板,会损失部分光,而出现背光源亮度低的情况。若背光模组放置的位置高于导光板,或者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向上倾斜,还会发生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比较准确的将背光模组与导光板对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外壳,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所述第一卡合片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卡合片的一边沿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至所述外壳以外,所述第一卡合片延伸出所述外壳以外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卡合片延伸出所述外壳以外的部分将所述导光板夹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外壳,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 第一卡合片的一边和第二卡合片的一边沿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至外壳以外,第一卡合片延伸出外壳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卡合片延伸出外壳以外的部分将导光板夹住。由于在安装时, 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能够将导光板夹住,因此可以避免光源模组的错位、倾斜的发生, 进而能够比较准确的将背光模组与导光板对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光源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中第一斜坡和限位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LED光源发光角度与光强关系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中第一斜坡上反光材料反光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光源1、外壳2,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第一卡合片3的一边和第二卡合片4的一边沿光源1的出光方向延伸至外壳2以外,第一卡合片3延伸出外壳2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卡合片4延伸出外壳2以外的部分将导光板夹住。在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时,安装过程中,将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分置于导光板的上、下两侧,将导光板插入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在制作本技术的光源模组时,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的距离会预留出对应的导光板的上下尺寸的距离。在将导光板插入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后,光源模组可以借助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的夹持力将导光板夹住,使光源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不会随意的移动位置,而且只要在安装的时候将导光板夹住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可以将光源的出光方向与导光板对齐,避免漏光的现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外壳,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 第一卡合片的一边和第二卡合片的一边沿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至外壳以外,第一卡合片延伸出外壳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卡合片延伸出外壳以外的部分将导光板夹住。由于在安装时, 第一卡合片和第二卡合片能够将导光板夹住,因此可以避免光源模组的错位、倾斜的发生, 进而能够比较准确的将背光模组与导光板对齐。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 包括光源5、外壳6,还包括用于将背光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分置于外壳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第一卡合片7的一边和第二卡合片8的一边沿光源5的出光方向延伸至外壳7以外,第一卡合片7延伸出外壳6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卡合片8延伸出外壳6以外的部分将导光板夹住。第一卡合片7延伸出外壳6以外的部分具有第一突起9,第二卡合片8延伸出外壳 6以外的部分具有第二突起10,第一突起9和第二突起10相对设置。为了使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能够将导光板夹得更紧,可以在第一卡合片 7和第二卡合片8上分别设置第一突起9和第二突起10。在将导光板插入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之间后,第一突起9和第二突起10与导光板接触,由于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的面积较大,若将导光板直接插入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之间,则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与导光板之间为面接触,若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不够平整的话,则不能够与导光板紧密结合,在设置了第一突起9和第二突起10后,减小了第一卡合片 7和第二卡合片8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使第一卡合片7和第二卡合片8更加紧密的将导光板加紧。在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时,安装过程中,将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分置于导光板的上、下两侧,将导光板插入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在制作本技术的光源模组时,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的距离会预留出对应的导光板的上下尺寸的距离。在将导光板插入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后,光源模组可以借助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的夹持力将导光板夹住,使光源模组固定在导光板上,不会随意的移动位置,而且只要在安装的时候将导光板夹住第一卡合片3和第二卡合片4之间,可以将光源的出光方向与导光板对齐,避免漏光的现象。进一步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源为LED光源。进一步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突起9和第一卡合片上7与外壳6相接的两边之间、以及第二突起10和第二卡合片8上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威刘佳苏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