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5791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导光模组的中间位置。该导光模组包括后盖及其内表面的反射片、设于后盖内的导光板和设置于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位于该后盖上且将该光学片组固定于该后盖内的胶框。该光源模组包括灯罩、LED灯板及设置于LED灯板上的LED光源。该后盖和反射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导光板上设有两个平行排列的棱柱状的凸起部,两个凸起部相对的一面分别形成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与导光板的表面倾斜设置,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入光部,该凸起部经由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突出于该后盖之外,伸向所述灯罩内。该光源模组位于该第三入光部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液晶本身并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其作用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LED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源装置。依背光源的位置不同,背光模组一般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设置于背光组件的侧面,其具有轻、薄及耗电低等优点,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正下方,其具有较高的亮度。但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光源只能设置在导光板之侧边,因此该背光模块的至少一个侧边会因光源设置而使边框宽度变大;直下式背光结构须较有较大之灯箱深度时才能使光线均匀混合形成面光源,因此直下式背光模块不易薄形化。为了能使背光模组同时具有窄边框与薄型化的特性,现有技术已揭示一些改进的背光模组结构,然而这些技术方案在实施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利用具有导光柱的导光板或若干具有倾斜部的导光板接合而形成导光板,可改善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和背光模组的厚度,但是导光板之间具有的接合缝会产生不易消除的暗纹并且组装较为困难。鉴于此,提供一种兼具有窄边框与薄型化特性、组装简单的背光模组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窄边框和薄型化特性且组装简单的背光模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导光模组的中间位置。该导光模组包括后盖及设置于该后盖的内表面的反射片、设置于后盖内的导光板和设置于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位于该后盖上且将该光学片组固定于该后盖内的胶框。该光源模组包括灯罩、LED灯板及设置于LED灯板上的LED光源。该后盖和反射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导光板朝向该反射片的一面设有两个平行排列的棱柱状的凸起部,两个凸起部相对的一面分别形成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与导光板的表面倾斜设置,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入光部,该凸起部经由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突出于该后盖之外,伸向所述灯罩内。该光源模组位于该第三入光部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设有的凸起部经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突出于后盖之外,伸向光源模组的灯罩内,同时LED光源容纳于该灯罩内,克服了传统的LED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边框较易导致边框较宽的问题,同时凸起部形成三个入光部,可调整进入导光板中光线的入射方向,可改善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利于达到薄型化。又由于凸起部与导光板为一体成型的,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拼接导光板易产生接合缝的问题,且组装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导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导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光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光源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光源模组沿线Ⅵ-Ⅵ的剖视图。图7是图4所示光源模组沿线Ⅶ-Ⅶ的剖视图。图8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其框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背光模100,包括导光模组20和光源模组40,该光源模组40固定于该导光模组20的中间位置。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该导光模组20包括具有盒状结构的后盖21,贴附于后盖21的内表面的反射片22、设置在后盖21内且被反射片22包覆的导光板23、设置于后盖21内且位于导光板23上的光学片组24,以及位于后盖21上且将光学片组24固定在后盖21内的中空的胶框25。后盖21包括四个侧壁211以及底板212,侧壁211和底板212围成一容纳腔,底板212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开口210。反射片22与后盖21的侧壁211及底板212的内表面相贴合。反射片22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底板212的第一开口21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220,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220的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反射片22由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导光板23包括作为入光面的第一表面235和与第一表面235相对且作为出光面的第二表面236。第一表面235的中间位置设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凸起部230,凸起部230为棱柱状结构,其截面大致呈V型。凸起部230与导光板23为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230与导光板23一体成型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拼接导光板易产生接合缝的问题,且组装容易。两个凸起部230相对的一面分别作为第一入光部231和第二入光部232。第一入光部231和第二入光部232相对于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5倾斜设置,优选地,倾斜角度为30~45°。两个凸起部230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入光部233。凸起部230经由后盖21的第一开口210和反射片22的第二开口220突出于后盖21的底板212的外表面。光学片组24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扩散片241及两个棱镜片242,扩散片241与棱镜片242交叠设置。胶框25大致呈矩形的框体结构,较佳地,胶框25上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起251用以收纳显示面板(图未示)。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光源模组40主要包括灯罩41、导热垫片42、LED灯板43、设置于LED灯板43上的LED光源44,以及导光管46。导热垫片42、LED灯板43、LED光源44和导光管46依次容纳于灯罩41内。灯罩41包括底板412,两个第一侧壁41a、两个第二侧壁41b,以及两个侧翼410。底板412和两个第一侧壁41a、两个第二侧壁41b围成一容纳腔。两个侧翼410分别与第二侧壁41b相连,沿与底板412相平行的方向向外延展。灯罩41的内表面贴附有高反射率的反射层(未标示),该反射层与底板412、第一侧壁41a及第二侧壁41b的内表面相贴合,使灯罩41还可作为LED光源44的反射器,以调整LED光源44出射光入射导光板23的入射角度。导热垫片42为长条状,贴合在灯罩41内的底板412上,导热垫片42位于底板412和LED灯板43之间以用于扩散LED灯板43上的热量,降低LED光源44的温度,提升发光效率。LED灯板43为长条状,其上设有铆合孔431,LED灯板43的两个长边方向的边缘部设置有侧光型LED阵列44a,作为导光板23主要入射光源,在短边方向的边缘部设置至少一个直射型LED44b,作为导光管46的主要入射光源。导光管46的出射光可入射到LED灯板43正上方对应的第三入光部233上。另外,请同时参阅图6和图7,光源模组40还包括设置于LED光源44上方的支撑架45,支撑架45的下表面设置有铆合柱451,铆合柱451可与LED灯板43上设置的铆合孔431(图5所示)相配合。导光管46位于支撑架45上,优选地,导光管46和支撑架45用高反射率塑料材料一体成型。支撑架45除可用以承载导光管46外,还可作为导光管46的反射层。请进一步参阅图7,优选地,导光管46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面可设置成斜面461以提供全反射,进一步地,在该斜面461上设置高反射率的反射层462,以降低该部位漏光量,提升导光效率。请参阅图8,凸起部230突出于后盖21之外,伸向灯罩41内,灯罩41的侧翼410贴合于导光板23的后盖21上,导光管46容纳于灯罩41内,且位于第三入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导光模组的中间位置,该导光模组包括后盖及设置于其内表面的反射片、设置于该后盖内的导光板和进一步设置于该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位于该后盖上且将该光学片组固定于该后盖内的胶框;该光源模组包括灯罩、LED灯板及设置于LED灯板上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和反射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两个平行排列的棱柱状的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相对的一面分别形成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与导光板的表面倾斜设置,该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入光部,所述凸起部经由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突出于该后盖之外,伸向所述灯罩内;该光源模组位于该第三入光部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模组和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导光模组的中间位置,该导光模组包括后盖及设置于其内表面的反射片、设置于该后盖内的导光板和进一步设置于该导光板上的光学片组,以及位于该后盖上且将该光学片组固定于该后盖内的胶框;该光源模组包括灯罩、LED灯板及设置于LED灯板上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和反射片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反射片的一面设有两个平行排列的棱柱状的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相对的一面分别形成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与导光板的表面倾斜设置,该第一入光部和第二入光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入光部,所述凸起部经由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突出于该后盖之外,伸向所述灯罩内;该光源模组位于该第三入光部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导光板的表面的中间位置,该凸起部的截面形状呈V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导光板是一体成型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绍汉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