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837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3 11:00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光源、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及支撑结构。光源配置在反射板上。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反射板上并罩覆光源。支撑结构配置在反射板上,支撑结构包括一柱体,其中柱体穿过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其中两处而对立体光学调控结构提供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且能有效地降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因受到振动、掉落或是因为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变形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提供较低成本且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用于电子产品中提供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displaypanel)已为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显示面板的种类众多,而可依据电子产品的设计选用。其中,部分种类的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功能,而需在其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提供光源,以达到显示功能。所述背光模组通常包括组装框架、光源以及平面光学调控板。依据光源与平面光学调控板的相对关系,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入式背光模组。以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例,其将光源与平面光学调控板配置于组装框架内,其中光源位在平面光学调控板的下方,使其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光学调控板的引导与调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方向或分布方式后射出背光模组外。然而,在平面光学调控板的架构下,每一光源附近的四个角落需要间隔件作支撑。当背光模组的尺寸愈大即需要愈多间隔件,造成组装与物料成本大幅上升。并且平面光学调控板模具成本高昂,若能减少模具面积,可节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较低的成本且结构较为稳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光源、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及支撑结构。光源配置在反射板上。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反射板上并罩覆光源。支撑结构配置在反射板上,支撑结构包括一柱体,其中柱体穿过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其中两处而对立体光学调控结构提供支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柱体包括多个固定部,这些固定部沿着柱体的一轴线排列在柱体上,各固定部包括一凹槽或是一凸块,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两处中的至少一者固定在这些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反射板的表面夹有多种角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固定部包括两组凸块,两组凸块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形状不同的两孔洞,其中一个孔洞对应于其中一组凸块的形状,以使孔洞适于穿过这组凸块而被另一组凸块挡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结构包括一板体,可移动地配置在柱体上,以支撑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柱体的至少一部分中,柱体的截面积沿着一轴线逐渐增加,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尺寸不同的两孔洞,柱体的至少这部分穿过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两孔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至少一顶面及连接于至少一顶面的至少一侧面,至少一顶面与至少一侧面分别包括两孔洞,柱体穿过至少一侧面与至少一顶面的两孔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孔洞的形状分别相同或是不同,且两孔洞的尺寸分别相同或是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相连的一第一顶面、一第二顶面及分别连接于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其中第一顶面与连接于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不同于第二顶面与连接于第二顶面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一光学膜层,位在反射板、光源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上方,且柱体的两端分别接触反射板与光学膜层。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透过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可以靠本身结构而自行站立在反射板上,减少了间隔件的配置,以降低成本。此外,背光模组还藉由支撑结构支撑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支撑结构的柱体透过凹槽或是凸块形式的固定部、配置在柱体上的板体或是柱体上粗细不同的部位来卡合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以确保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在反射板上的角度与稳定度,有效地降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因受到振动、掉落或是因为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变形的机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6与图7是图4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8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第一顶面与第一侧面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200、300:背光模组110:反射板120:光源130、230、330: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2:顶面133、333a:孔洞134:侧面135、235a、235b、335a:孔洞140、140a、240:支撑结构142、242、342:柱体144、244:固定部146:板体150:光学膜层232a、332a:第一顶面232b、332b:第二顶面234a、334a:第一侧面234b、334b:第二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反射板110、一光源120、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及至少一支撑结构140。需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意性地撷取其中一个光源120、一个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及两个支撑结构140为例,以说明上述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当然,光源120、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与支撑结构140的数量关系并不以图1所示而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可以是发光二极体或其他适当的光源。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配置在反射板110上并罩覆光源120。在本实施例中,由图1来看,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包括一顶面132、连接于顶面132的两侧面134及分别连接两侧面134的两底面。在本实施例中,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面132、侧面134与底面分别为平面,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面132与底面均与反射板110平行,且底面连接于反射板110。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倾斜地朝向反射板110,两侧面134对称,且两侧面134与反射板110之间分别夹有锐角。当然,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光源,配置在该反射板上;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该反射板上并罩覆该光源;以及支撑结构,配置在该反射板上,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柱体,其中该柱体穿过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其中两处而对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提供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1 TW 104141649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板;
光源,配置在该反射板上;
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该反射板上并罩覆该光源;以及
支撑结构,配置在该反射板上,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柱体,其中该柱体穿过
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其中两处而对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提供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包括多个固定部,
该些固定部沿着该柱体的一轴线排列在该柱体上,各该固定部包括一凹槽或是
一凸块,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该两处中的至少一者固定在该些固定部的其中
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些固定部的延伸方向
与该反射板的表面夹有多种角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些固定部包括两组凸
块,该两组凸块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延伸,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形状不同的
两孔洞,其中一个该孔洞对应于其中一组该凸块的形状,以使该孔洞适于穿过
该组凸块而被另一组该凸块挡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板体,
可移动地配置在该柱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纪伟林俊良薛芷苓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