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松林专利>正文

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技术

技术编号:7208497 阅读:4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其成分包括:麦麸、豆粕、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酵母膏和黄腐酸;其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麦麸,60~70份;豆粕,15~20份;玉米粉,10~15份;红糖,2~3份;中药组分,2~3份;轻质碳酸钙,2~4份;酵母膏,0.5~0.8份;黄腐酸,0.2~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能够大幅提高活性益生菌的菌株活性和在肠道中的定植性能,并且使由其制得的饲料添加剂富含中药成分,还能使中药成分中起到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强体治病性能和促生长性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而完全取代抗生素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禽饲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
技术介绍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可以造成奶牛业严重损失的严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乳牛的利用年限、产乳数量和乳品质量,而且有害于食品卫生和人类健康。长期以来,养牛户大多采用向奶牛长期喂食抗生素的方式来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抗生素具有杀灭细菌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因此这种喂养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但是,这些抗生素会随着人们食用牛奶以及各种牛奶制品进入人体,这就间接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有可能引发多种药源性疾病,甚至会产生新的“超级耐药菌”,因而这种喂养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避免或减少在奶牛喂养过程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应运而生。所谓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将对奶牛有益无害的活性益生菌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活性益生菌制剂。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功能性牛饲料添加辅料,实现了在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病原性的前提下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不仅可以调节奶牛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奶牛生长率、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可以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增强奶牛免疫力。目前,在现有的奶牛养殖中,常见的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有乳酸菌制剂(包括嗜酸乳酸菌、双歧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芽孢杆菌制剂(包括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杆菌等)、真菌制剂(包括米曲霉菌等)、酵母菌制剂(包括啤酒酵母等)等近百种。在现有的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大多仅使用蛋白质类物质和/或糖类物质作为活性益生菌的培养基,虽然菌株数量上可以满足需求,但大多数菌株的活性不高,在肠道中的定植性能较弱,因此活性益生菌作为奶牛饲料所应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活性益生菌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奶牛的体质,其治疗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现有的奶牛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并不能完全取代抗生素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以便于大幅提高活性益生菌的菌株活性和在肠道中的定植性能,并且使由其制得的饲料添加剂富含中药成分,还能使中药成分中起到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奶牛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强体治病性能和促生长性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而完全取代抗生素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其成分包括麦麸、豆粕、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酵母膏和黄腐酸;其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麦麸,60 70份;豆粕,15 20份;玉米粉,10 15份;红糖,2 3份;中药组分,2 3份;轻质碳酸钙,2 4份;酵母膏,0. 5 0. 8份;黄腐酸,0. 2 0. 5份;其中,所述中药组分的成分包括黄芪、党参、蒲公英、黄芩、川穹、王不留行、路路通、柴胡、当归、益母草、昆布和甘草;中药组分的各成分占中药组分总量的重量份数为黄芪60 80份,党参60 80份,蒲公英60 80份,黄芩40 60份,川穹10 20份,王不留行40 60份,路路通40 60份,柴胡50 80份,当归40 60份,益母草50 80份,昆布80-120份,甘草30 50份。优选地,相应中药组分的各成分占中药组分总量的重量份数为黄芪80份,党参80份,蒲公英80份,黄芩50份,川穹20份,王不留行50份,路路通50份,柴胡50份,当归60份,益母草60份,昆布120份,甘草50份。优选地,该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的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麦麸,67.8 份;豆粕,15份;玉米粉,10份;红糖,2份;中药组分,2份;轻质碳酸钙,2. 5份;酵母膏,0.5份;黄腐酸,0.2份。一种牛饲料用中药活性益生菌的培养方法,包括步骤A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配制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步骤B:将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与水混合成培养基混合物并搅拌均勻,直到培养基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数达到35% ;步骤C 在115°C 121°C下对培养基混合物灭菌20分钟,再冷却至30°C ;步骤D 将活性益生菌浓度为每毫升20亿株的活性益生菌种子液,与玉米芯粉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成活性益生菌固态发酵种子;步骤E 将活性益生菌固态发酵种子按预定接种比例接种到所述的培养基混合物中;步骤F 将接种完成后的培养基混合物放入培养容器中,并在37°C下进行密封发酵,当培养容器内的温度达到40°C时将培养容器翻转;持续发酵,直至所述培养容器温度5不再上升时发酵完成。优选地,相应的预定接种比例为活性益生菌固态发酵种子与培养基混合物的体积比在1 5至3 10之间。一种牛饲料添加剂,包括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牛饲料用中药活性益生菌的培养方法培育出的含中药活性益生菌。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采用十几味中药作为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提高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发挥,又使其所培养出的活性益生菌的活性高于其它培养基培养出的活性益生菌,并增强了有益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能力。由于中药和活性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因此以中药繁殖的活性益生菌作为牛用饲料添加剂,其免疫能力远远超过其它类产品。我们通过将现代微生态学原理同中医相结合,用中药组分培养活性益生菌,从而生产出一种完全取代抗生素的无药残、防病促生长、成本低廉的牛用中药微生态制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行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牛饲料用中药活性益生菌的培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及饲料添加剂作一详细描述。(一 )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其具体成分包括麦麸、豆粕、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酵母膏和黄腐酸;其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麦麸,60 70份;豆粕,15 20份;玉米粉,10 15份;红糖,2 3份;中药组分,2 3份;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又称又称沉淀碳酸钙,是用化学加工方法制得的沉降体积在2. 4 2. 8mL/g之间的颗粒细微的碳酸钙;在国内的工业生产中,轻质碳酸钙大多采用碳化法制得——将石灰石等原料煅烧生成石灰和二氧化碳,再加入水使石灰变成石灰乳,然后通入二氧化碳使石灰乳碳化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对碳酸钙沉淀进行脱水、干燥和粉碎处理即可),2 4份;酵母膏,0. 5 0. 8份;黄腐酸,0. 2 0. 5份。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麦麸、豆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饲料用中药益生菌固体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包括:麦麸、豆粕、玉米粉、红糖、中药组分、轻质碳酸钙、酵母膏和黄腐酸;其各成分占总的质量比为:麦麸,60~70份;豆粕,15~20份;玉米粉,10~15份;红糖,2~3份;中药组分,2~3份;轻质碳酸钙,2~4份;酵母膏,0.5~0.8份;黄腐酸,0.2~0.5份;其中,所述中药组分的成分包括:黄芪、党参、蒲公英、黄芩、川穹、王不留行、路路通、柴胡、当归、益母草、昆布和甘草;中药组分的各成分占中药组分总量的重量份数为:黄芪:60~80份,党参:60~80份,蒲公英:60~80份,黄芩:40~60份,川穹:10~20份,王不留行:40~60份,路路通:40~60份,柴胡:50~80份,当归:40~60份,益母草:50~80份,昆布:80-120份,甘草:30~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汪松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