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09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在悬浮液体有不同粒径的粒子进行分离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缸内设有由滤网构成的其直径小于缸体直径10~50%的过滤框,在过滤框内设置有驱动设备带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非常简单,其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实际使用的效果表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离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效果可靠,优于现有技术设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在悬浮液体有不同粒径的粒子进行分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轻工和食品生产行业以及相关的实验工作中有时需要对悬浮液体中不同粒径的悬浮粒子进行分离。在现有技术中缺少进行这类分离作业的专用设备,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的离心分离装置或旋流分离设置。而这类的分离设备结构相当复杂,制造成本也很高,而且实际的分离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当被分离液粘度较大时,其效果会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而且作业效果好于现有技术的,对具有不同粒子的悬浮液进行不同粒径粒子分离专用的设备。本技术是在缸内设有由滤网构成的其直径小于缸体直径10~50%的过滤框,在过滤框内设置有驱动设备带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本技术在作业时,通过动力设备的驱动带动齿形圆盘叶轮在液体中旋转,使悬浮液产生很大的旋涡,同时呈螺旋状下降运动,液体的旋转带动其内的悬浮粒子与过滤框上的滤网孔相互作用,小于过滤框上的滤网孔径的粒子即可通过网孔进入滤框外和缸内壁之间,而大于滤网孔径的粒子则被网孔所阻隔,仍保留于过滤框内,如此实现对悬浮液中的不同粒径的悬浮粒子进行分离的作业。需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齿形圆盘式叶轮采用涂料行业使用的高速分散机上的齿形圆盘式叶轮,关于这种叶轮的细节,可参见《涂料工艺》883~886页(涂料工艺编委会,1997.12.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本技术的装置可以将过滤框设置于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其上带有网格孔筒的支撑框架内。这种结构可以使过滤框具有一定的刚性,避免高速旋转的液体形成的周向压力,引起过滤框上滤网的破坏。本技术的齿形圆盘式叶轮轴可以设置于升降装置上。这种结构可以便于将缸体及其内的过滤框移出,以便于取出处于过滤框内的较粗粒径的悬浮液和位于过滤框外的较细粒径的悬浮液。当本技术的缸体下底和支撑框架及过滤框的下底均设有可向下开启的机构,并在缸体的侧壁靠近下底处设有排液管和阀门,这样分出不同粒径的悬浮液将更为方便。本技术的结构非常简单,其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实际使用的效果表明本技术分离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效果可靠,优于现有技术设备。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图。为更为清楚地表现本技术的结构,图中的缸体部分采用剖视表示,其中a部分为未剖视的缸体外部;b部分为支撑框架的外部;c部分为设于支撑框内的过滤框的内部。图中1为驱动电机,2为用于升降手柄,3为立柱,4为缸体,5为叶轮轴,6为齿形圆盘叶轮,7为支撑框,8为位于支撑框上的孔,9为升降机构,10为滤网构成的过滤框,11为装置的可上下移动横梁。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参见附图,在立柆3上设置有横粱11,在横梁1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传动机构(可以是皮带传动机构,或者是其它的带有减速机构的传动机构,在附图中未表示),以及叶轮轴5。在叶轮轴5上安装有齿形圆盘式叶轮6。叶轮6位于由滤网构成过滤框10之内,在过滤框外设置有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框7,而支撑框架7位于缸体4之内。在支撑框7上开有网格孔筒8。如此构成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其中过滤框上的滤网网孔径可根据所要进行的作业情况进行选取。本技术的横梁11与其支立柱3间设有可使横梁11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其最简单的结构是螺杆和螺母付构成的手动升降机构,利用转动手柄2使螺母付运动,实现横梁11的上下运动;也可以采用液压或电动操纵机构实现横梁升降运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利用其对经打浆处理后的魔芋浆液进行葡甘聚糖与淀粉的分离。鲜魔芋经打浆处理后形成葡甘聚糖与淀粉在酒精水溶液中的悬浮液,其中干燥状态的葡甘聚糖粒子直径一般为60~120目,淀粉粒子的直径一般小于180目,当葡甘聚糖在酒精水溶液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其直径会大于120目。对鲜魔芋浆采用现有技术(如离心分离或旋流分离)进行分离较为困难,特别是当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量与鲜魔芋比例(重量比)小于2比1时,根本无法进行分离。用本技术装置进行处理时,所采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6的直径为250毫米,过滤框7的直径为700毫米,缸体内径为1000毫米,过滤框的滤网孔径为60~120目。所处理的鲜魔芋浆中酒精浓度为25~35%(重量比),悬浮液中固体含量为10~30%(重量比),粘度不大于100厘泊,其酒精与鲜魔芋的比例约为0.8~1.6比1。处理作业中每次加入的处理物料量相当于鲜魔芋250公斤,处理时叶轮转速为600~1200转/分,经处理10~30分钟即可将鲜魔芋浆中的的淀粉充分分离。处理完毕后将齿形圆盘式叶轮升起,移出缸体,将过滤框从缸内取出后将其中的物料进行离心处理,即可得到魔芋粗粉。本技术的装置中也可以将缸体的下底和支撑框架及过滤框的下底均设有可向下开启的机构,在缸体的侧壁靠近下底处设置排液管和阀门(这些结构在图中未表示)。在完成分离作业后可以先打开排液管上的阀门,使含有小直径的悬浮液先排出,然后再将缸体的下底和支撑框架的下底打开,这样在过滤框内的物料可以直接排出,使作业更为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是在缸内设有由滤网构成的其直径小于缸体直径10-50%的过滤框,在过滤框内设置有驱动设备带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是过滤框设置于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其上带有网格孔筒的支撑框架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是齿形的圆盘式叶轮轴设置于升降装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是缸体的下底和支撑框架及过滤框的下底均设有可向下开启的机构,缸体的侧壁靠近下底处设有排液管和阀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在悬浮液体有不同粒径的粒子进行分离的装置。本技术是在缸内设有由滤网构成的其直径小于缸体直径10~50%的过滤框,在过滤框内设置有驱动设备带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本技术的结构非常简单,其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实际使用的效果表明本技术分离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效果可靠,优于现有技术设备。文档编号B01D36/00GK2776519SQ200520078539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郭金山, 苏致兴, 李海生, 赵惠东 申请人:兰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是在缸内设有由滤网构成的其直径小于缸体直径10-50%的过滤框,在过滤框内设置有驱动设备带动的齿形圆盘式叶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山苏致兴李海生赵惠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