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96710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配水稳流组件和连接配水稳流组件的污泥回流组件;配水稳流组件包括配水稳流筒和进水管,配水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为敞开式开口;进水管从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伸入配水稳流筒内;进水管包括管体、连接管体的第一配水管和连接第一配水管的第二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位于配水稳流筒内;第二配水管的顶部连接配水稳流筒的顶壁,第二配水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配水孔,所述若干个配水孔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同时的高效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功能,两种功能同时进行,是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与实现污泥回流的必要组成部分。

Combined device for separating sludge and slud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lurry separation and sludge reflux comb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water flow component independent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water and sludge return steady flow components; water flow components including water regulator tube and a water inlet pipe, water flow tube ope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open water inlet pipe flow from the opening; the bottom of the tube opening into water flow within the cylinder; the water inlet pipe comprises a first pipe pipe, connecting pipe and connecting pipes of the first second pipes, the first distribution pipe and second pipe in the water flow within the cylinder; the top wall at the top of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flow tube, side wall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above structure,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high efficiency sludge separation and sludge recir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two functions a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沉淀池中心配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适用于竖流式沉淀池,水由中心进水管或中心导流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第二种适用于向心辐流式沉淀池,采用的是中心传动刮泥机稳流筒的设备形式,即设置在刮泥机中心布水箱外面的一个圆筒状布水器,水自下而上进入稳流筒,再由稳流筒经过出水孔自上而下进入池内,这两种方式作用均是对从布水口流出的污水再进行整流,避免沉淀池内水流受进水的扰动而影响沉淀效果。但是以上两种配水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两种配水方式的适用对象均比较单一,中心管适用于水量较小的竖流式沉淀池,而稳流筒适用于采用中心刮泥机的辐流式沉淀池;2、同时设备功能也比较单一,两种设备均只能起到配水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沉淀池的配水方式适用对象和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配水稳流组件和连接配水稳流组件的污泥回流组件;配水稳流组件包括配水稳流筒和进水管,配水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为敞开式开口;进水管从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伸入配水稳流筒内;进水管包括管体、连接管体的第一配水管和连接第一配水管的第二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位于配水稳流筒内;第二配水管的顶部连接配水稳流筒的顶壁,第二配水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配水孔,所述若干个配水孔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第一配水管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配水管为圆台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管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配水管、第二配水管和所述配水稳流筒同轴配合。进一步,所述配水孔的数量为4-8个,绕所述第二配水管的中心线环形阵列。进一步,所述配水稳流组件还包括管道固定架,所述管体通过管道固定架连接所述配水稳流筒。进一步,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包括污泥回流筒、污泥回流口和用于排出污泥的回流污泥排放口,污泥回流口用于连接污泥回流提升器的出泥口;污泥回流口和回流污泥排放口设于污泥回流筒;污泥回流筒的顶部开口为敞开式开口。进一步,4个所述污泥回流口分布在所述污泥回流筒的筒壁上。进一步,所述配水稳流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排气管穿过所述污泥回流筒并连通所述配水稳流筒,保证配水稳流筒内的气压稳定。进一步,所述配水稳流组件、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和所述排气管由作了防腐处理的碳钢或不锈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配水稳流组件和污泥回流组件结构,具有同时的高效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功能,两种功能即是同时进行、分开两层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与实现污泥回流的必要组成部分。使用本实施例,沉淀池运行效率高,使用成本低;能够有效的同时解决沉淀池进水的和污泥回流作用,实现连续进水、高效回流。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便于运行管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图中,1-配水稳流筒;11-底部开口;2-进水管;21-管体;22-第一配水管;23-第二配水管;24-配水孔;3-排气管;4-管道固定架;5-污泥回流筒;51-顶部开口;6-污泥回流口;7-回流污泥排放口;8-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配水稳流组件和连接配水稳流组件的污泥回流组件。配水稳流组件包括配水稳流筒1、进水管2、排气管3和管道固定架4,配水稳流筒1的底部开口11为敞开式开口。进水管2从稳流筒的底部开口11伸入配水稳流筒1内。进水管2包括管体21、连接管体21的第一配水管22和连接第一配水管22的第二配水管23,第一配水管22和第二配水管23位于配水稳流筒1内。管体21通过管道固定架4连接配水稳流筒1。第一配水管22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第二配水管23的顶部连接配水稳流筒1的顶壁,第二配水管2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配水孔24,若干个配水孔24均匀分布。第一配水管22为圆台结构,第二配水管23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配水管22、第二配水管23和配水稳流筒1同轴配合。本实施例中配水孔24的数量为4-8个,绕第二配水管23的中心线环形阵列。水在进水管2内自下而上流动,流过配水孔24后在配水稳流筒1内自上而下流出,完成沉淀池均匀布水,避免扰动的过程。污泥回流组件包括污泥回流筒5、污泥回流口6和用于排出污泥的回流污泥排放口7,污泥回流口用于连接污泥回流提升器的出泥口(污泥回流提升器已另外申请了技术)。污泥回流口6和回流污泥排放口7设于污泥回流筒5。污泥回流筒的顶部开口51为敞开式开口。本实施例中,4个污泥回流口6分布在污泥回流筒5的筒壁上,经污泥回流口6回流的污泥,从回流污泥排放口7流至好氧池前端,完成污泥提升及回流的过程。排气管3穿过污泥回流筒5并连通配水稳流筒1,实现对配水稳流筒1内的气体排气,保证配水稳流筒1内的气压稳定。配水稳流组件、污泥回流组件和排气管3均由作了防腐处理的碳钢、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制成。本实施例是针对目前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中常用到的多斗排泥沉淀池设计。该多斗排泥沉淀池是结合常规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的综合体,一般采用中心管布水及静压穿孔排泥,考虑到能更高效的发挥它的功能,本实施例采用一种更加均匀的布水方式,避免沉淀池内水流受进水的扰动而影响沉淀效果,同时能配合污泥回流提升器使用,起到污泥回流的作用。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现说明其工作流程:1、泥水混合液经管体21和第一配水管22自下而上进入第二配水管23后,从配水孔24均匀分散到配水稳流筒1内,然后在配水稳流筒1内自上而下从底部开口11流出,配水稳流筒1的向下流速控制在0.03m/s,均匀整流从配水稳流筒1流出的污水,避免沉淀池内水流受进水的扰动而影响沉淀效果。2、在泥水混合液均匀配水的同时,污泥回流筒5结合污泥回流提升器使用,在多斗式排泥的沉淀池中(以4个斗为例),采用4个污泥回流提升器,使污泥从泥斗中高效的提升至污泥回流提升器中,由4个污泥回流口6与4个污泥回流提升器的出泥口对接,使污泥自流入污泥回流筒5内,然后通过回流污泥排放口7外连接的控制阀门,控制污泥的排放,实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互独立的配水稳流组件和连接配水稳流组件的污泥回流组件;配水稳流组件包括配水稳流筒和进水管,配水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为敞开式开口;进水管从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伸入配水稳流筒内;进水管包括管体、连接管体的第一配水管和连接第一配水管的第二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位于配水稳流筒内;第二配水管的顶部连接配水稳流筒的顶壁,第二配水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配水孔,所述若干个配水孔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互独立的配水稳流组件和连接配水稳流组件的污泥回流组件;配水稳流组件包括配水稳流筒和进水管,配水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为敞开式开口;进水管从稳流筒的底部开口伸入配水稳流筒内;进水管包括管体、连接管体的第一配水管和连接第一配水管的第二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和第二配水管位于配水稳流筒内;第二配水管的顶部连接配水稳流筒的顶壁,第二配水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配水孔,所述若干个配水孔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管的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管为圆台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管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配水管、第二配水管和所述配水稳流筒同轴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孔的数量为4-8个,绕所述第二配水管的中心线环形阵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一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