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T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3133 阅读:6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8AT自动变速器,它包括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即现有接维娜行星系结构去单向离合器后的整体结构)、小输出齿轮9、大输出轴常啮齿轮23、第一附加离合器11、第二附加离合器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GWM4AT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基础上去掉单向离合器形成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并在去单向离合器拉维系结构中了增加一对齿轮及两个附加的离合器,从而具有了8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驾驶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汽车的动力性能及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驾驶性,本适用于各种前置前驱、动力总成为横置的车辆,用作8挡位变速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一种车辆变速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8AT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车辆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 (CVT)、以及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等几种形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AT结构上可靠性、耐用性、舒适性的综合优势依旧是其他技术短时间无法追赶的。8AT甚至9AT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催生,即便其体积较4AT、5AT庞大了许多,但是多出近一倍的挡位所带来的极致平顺以及出色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的双丰收,使古老的AT变速箱依然备受青睐。4AT自动变速器挡位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且燃油消耗较高。如 GWM 4AT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可以根据驾驶条件及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依据节气门的开启速度在经济型和动力型换挡特性曲线之间来合理选择换挡点,以充分满足驾驶员的个性要求,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的特点。但GWM 4AT只有4个前进挡,其相邻档位速比相差较大,换挡过程有轻微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8AT自动变速器,是在现有GWM 4AT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基础上,去掉单向离合器的同时增加了一对齿轮,并增加两个离合器,从而实现了 8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汽车的动力性能及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驾驶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8AT自动变速器,它包括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小输出齿轮、大输出轴常啮齿轮、第一附加离合器、第二附加离合器,其中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的外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行星齿圈采用花键连接;第一附加离合器的内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花键联接;小输出齿轮与第二附加离合器的内毂间花键连接;小输出齿轮和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小输出齿轮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第一离合器的连接毂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是在现有GWM 4AT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基础上去掉单向离合器形成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并在去单向离合器拉维系结构中了增加一对齿轮及两个附加的离合器,从而具有了 8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倒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驾驶性。作为本技术结构的具体化,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第一至第三离合器、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第一与第二制动器、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双行星排的短行星轮及长行星轮、双行星排和输出齿轮,还包括小输出齿轮与大输出轴常啮齿轮,输入轴上自右至左依次为联接有液力变矩器、油泵、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连接毂、第一离合器的内毂、小输出齿轮、大输出齿轮、第一附加离合器、第二附加离合器、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离合器;输入轴与液力变矩器涡轮、第三离合器外毂花键连接,输入轴与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的毂固联,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前太阳轮、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后太阳轮经滑动轴承(衬套)与输入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与前太阳轮花键连接,第二离合器的连接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行星架花键连接,第二离合器控制行星架是否为动力输入部件,第一离合器控制前太阳轮是否为动力输入部件;后太阳轮与第三离合器内毂和第二制动器的内毂固联,第三离合器控制后太阳轮是否为动力输入部件,第二制动器控制后太阳轮是否转动;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行星齿圈与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的外毂采用花键连接,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和小输出齿轮分别与第一、第二附加离合器内毂花键连接;大输出齿轮的毂外圈与固定于壳体上的双列球轴承内圈过盈配合,小输出齿轮和大输出齿轮径向采用滑动轴承连接,小输出齿轮与第二离合器的连接毂于径向以滑动轴承连接。上述构件间的配合关系为前太阳轮与短行星轮常啮合,短行星轮与长行星轮常啮合,同时长行星轮与后太阳轮常啮合,长行星轮与行星齿圈常啮合,长行星轮轴和短行星轮轴固定在行星架上;大输出齿轮与小输出轴常啮合齿轮常啮合,小输出齿轮与大输出轴常啮齿轮常啮合,小输出轴常啮合齿轮、大输出轴常啮合齿轮与输出轴(花键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该8速自动变速器是在现有GWM 4AT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对齿轮,并增加两个离合器而实现8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在原有4AT的基础上增加四个前进挡位,极大的减小了变速器纵向尺寸,为整车布置节约了很大空间;每个挡位采用三个控制元件控制,多数换挡过程只需两个控制元件动作即可完成,其换挡过程平顺。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 节省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汽车的动力性能及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驾驶性。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前置前驱、动力总成为横置的车辆,用作8挡位变速装置。本技术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输入轴、中间轴与差速器的径向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2—输入轴,3—涡轮,5—泵轮,6—第一离合器,7—第二离合器,8—第二离合器的连接毂,9 一小输出齿轮,10—大输出齿轮,11 一第一附加离合器,12—第二附加离合器,13—第一制动器,14一行星架,15—第二制动器,16—第三离合器,17—前太阳轮, 18—短行星轮,19一后太阳轮,20—长行星轮,21—行星齿圈,22—小输出轴常啮齿轮,23— 大输出轴常啮齿轮,24—输出轴,25—差速器,26—第一离合器的内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所示为一种8AT自动变速器,它包括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即现有接维娜行星系结构去单向离合器后的整体结构)、小输出齿轮9、大输出轴常啮齿轮23、第一附加离合器11、第二附加离合器12。其中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11、12的外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行星齿圈21采用花键连接;第一附加离合器11的内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10花键联接;小输出齿轮9与第二附加离合器12的内毂间花键连接;小输出齿轮9和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10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小输出齿轮9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第一离合器的连接毂8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具体地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2 ,第一至第三离合器6、7与16、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11 与12、第一与第二制动器13与15、双行星排的短行星轮18及长行星轮20、输出齿轮9与 10,还包括小输出轴常啮齿轮22与大输出轴常啮齿轮23。输入轴2上自右至左依次为联接有液力变矩器、油泵、第二离合器7、第一离合器 6、第二离合器7的连接毂8、第二离合器7的内毂26、小输出齿轮9、大输出齿轮10、第一附加离合器11、第二附加离合器12、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第一制动器13、第二制动器15、第三离合器16。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涡轮3、第三离合器(16)外毂花键连接,输入轴2与第二离合器7、第一离合器6的毂固联,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前太阳轮17、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后太阳轮19经滑动轴承(衬套)与输入轴2连接;第一离合器6的内毂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8AT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小输出齿轮(9)、大输出轴常啮齿轮(23)、第一附加离合器(11)、第二附加离合器(12),其中第一与第二附加离合器(11、12)的外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结构的行星齿圈(21)采用花键连接;第一附加离合器(11)的内毂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10)花键联接;小输出齿轮(9)与第二附加离合器(12)的内毂间花键连接;小输出齿轮(9)和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大输出齿轮(10)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小输出齿轮(9)与去单向离合器拉维娜行星系的第一离合器的连接毂(8)径向经滑动轴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磊徐海山王克白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