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由金属制成的带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生产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16223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轧的由金属制成的带的方法和生产设备,其中,铸造的带作为引导带首先在保护气体下经受用于使组织均匀化的第一过程,在引导带随后为了厚度减小而经受轧制过程之前,其接着经受至少一次另外的热处理。在厚度减小之后,在引导带最后经过分离装置且作为完成轧制的热轧带与跟随的引导带分离之前,引导带经受用于均匀化或者用于再结晶其组织结构的第二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地和非连续地制造热轧的由铸造的金属(尤其是钢)制成的带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利用一种已知的用于水平的带铸造的方法可实现,以最终尺寸小于20mm带厚度的方式浇铸不同钢等级(Mahlsort)的熔液。在此,尤其可以有利地制成具有较高成分的 C、Mn、Al和Si的轻型钢。因此,由文件EP 1 047 510B1已知一种用于制造热轧的薄的扁平产品的生产方法。其后,在一种水平的带铸造设备中以最终尺寸在5mm至18mm带厚度的范围中的方式浇铸钢熔液且钢熔液在达到单机架的粗轧机列之前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受控制地冷却。预轧的热轧带在布置在粗轧机列后面的设备中可选地受控制地冷却、加热或保持温度且热轧带的棱边被后加热。跟随单机架的粗轧机列的有多机架的精轧机列、带有用于冷却热轧带的装置的输出辊道以及布置在前面和后面的用于卷绕热轧带的卷绕机器。在多机架的精轧机列之前的轧制温度可通过布置在粗轧机列后面的用于冷却、加热或保持热轧带温度的设备可选地在奥氏体区域或铁素体区域或在由奥氏体至铁素体的过渡区域中有目的地被调整。此外,由文件WO 2006/066551A1已知一种用于制造由轻型钢制成的热轧带的方法,其尤其可良好地冷拉深且其具有i^eJruSi和Al作为主要元素。通过带铸造所产生的引导带(Vorband)与可选地保持温度、冷却或加热相联系地首先通过处在保护气体下的用于均勻化的装置。接着,引导带经受带有至少50%的总变形率的具有至少一个道次(Mich) 的热轧过程。在最后的道次之后,热轧带被冷却和卷绕。根据铸造速度相对轧制速度的比例,热轧过程串成线地(inline)或分离地实现。均勻化区应引起在热轧带的面上的温度平衡和在热轧带内的应力消除,不依赖于温度水平是否被保持、提高或降低。轧制过程是否应串成线地或与铸造过程分离地实现的问题,基本取决于铸造和轧制时的不同的速度,其中,材料的再结晶特性也是重要的。在铸造过程中提供在给出熔液(khmelzeaufgabe)的区域中的处于液相的材料与在铸造带上的凝结的材料的进一步的方法步骤的直接联系。铸造带通过运输路径供应给再加工。进一步的方法步骤可以是弄直、轧制、切割和卷绕(卷取、盘绕)。通过浇铸设备的这些和另外的组成部分在铸造带中可能产生拉力波动和质量流波动。如果这些干扰在液态的钢的方向上延续,则可产生浇铸干扰和对铸造带的负面影响,例如厚度波动、溢流 (Ueberstroemung)、棱边收缩禾口拆带(Bandabriss)或失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一种用于在带铸造设备上制造热轧带的方法和一种带有卷绕装置或堆叠装置的带铸造设备,使得跟随铸造过程的方法步骤对于待制造的铸造带在其质量和其材料性质方面不具有负面影响,且铸造带在铸造过程之后可划分成可运输或者可存储的预定的尺寸单元,例如被堆叠的钢板或钢卷(线圈)。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和8的特征来实现。相应地,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通过带铸造所制造的引导带为了使组织结构均勻化而与可选地保持引导带的温度、降低温度或提高温度相联系地通过处在保护气体环境下的第一均勻化区,推动器(Treiber)、打环机(Looper)、推动器缺陷 (Treiberfehler)。随后,引导带通过温度调整装置,以便可选地保持引导带的温度、降低引导带的温度或提高引导带的温度。在进一步的进程中,引导带在具有至少一个道次的热轧过程中经受小于49%的厚度减少(Dickenreduktion von kleiner 49%)。随后,引导带在其作为热轧带与后来的引导带分开之前通过第二均勻化区。在第一均勻化区中,氩/CO2-氮-混合物被用作惰性气体。在第一均勻化区中实现在900-1000°C的范围中的温度保持、200°C的温度降低和250°C的温度提高。为了材料可被弯曲成钢卷(线圈),它必须具有在出现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情况下允许变形的合适的组织结构。该组织性能使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具有道次的轧制过程达到直至49%的变形率。通过该变形过程,材料的再结晶被推动。在紧接的第二均勻化区中,现在所获得的热轧带在热轧带的保持的温度下、在相对减小的温度下或在相对更高的温度下经历至少在边缘区域中实现的再结晶。在布置在第一轧机机架后面的第二均勻化区中,材料可再结晶且因此可吸收拉应力和压应力。该再结晶的方法尤其适合轻型钢,其此外可具有非常大的凝结间隔(Erstarrungsintervall),也就是说,其构造从熔液的凝结开始直至完全的透凝 (Durcherstarrung)的或多或少较大的“温度窗口 ”,且依赖于此具有零强度温度或者零黏度温度ο在引导带通过第二均勻化区之后,热轧带以相对轧制带速度或者运输带速度同步的工作速度供应给分离装置、以预定的长度在引导带中被切断且在卷绕设备中被卷绕成钢卷(线圈)。然而,用于切割热轧带的过程也可已间接地在热轧带已离开第二均勻化区之后实现,其中,在长度上被切割的热轧带通过合适的运输装置被引导到堆叠设备中且在该处以板的形式堆叠。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设计方案中,铸造过程与轧制过程分离。与此相联系的优点是,一方面铸造速度可根据熔液的凝结过程的进程来选择,而另一方面热轧过程可在限定的热轧带温度下实现直至达到预定的变形率。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在用于使组织结构均勻化的第一过程之后引导带的运输速度借助于质量流调节单元来影响。由此阻止,来自制造方法内的随后的过程流程的干扰负面地影响铸造过程和铸造带,且例如可产生厚度波动、溢流、棱边收缩和拆带或失速。根据权利要求9的特征,用于执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生产设备由已知的铸造机器构成,在铸造机器后面布置有处在保护气体环境下的用于影响铸造的引导带的组织结构的第一均勻化区,在其中引导带的温度可选地被保持、降低或提高。在第一均勻化区后面布置有用于可选地保持引导带的温度、用于降低温度或用于提高温度的第一温度调整装置。在引导带的运输方向上观察,在质量流控制设备排列在第一与第二引导带输送元件之间的情况下,在第一温度调整装置后面布置有第二温度调整装置,在其中铸造带被带到合适的轧制温度上,也就是说可选地通过保持铸造带的温度、通过降低温度或通过提高温度。在第二温度调整装置后面布置有第一轧机机架,在其中利用至少一个道次具有合适的温度的引导带经受小于49%的厚度减少。在布置在第一轧机机架后面的第二均勻化区中,引导带现在作为热轧带在700-900°C的温度中尤其在热轧带的边缘区域中经受再结晶,使得材料可在不损伤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吸收拉力或者压力以及在卷绕或堆叠时出现的塑性变形。最后,在第二均勻化区后面布置有分离装置,其以与热轧带输送装置的运输速度同步的工作速度运行。在分离装置中,连续地通向该装置的且热轧制的热轧带在切割之后被卷绕或作为板被堆叠。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设备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一温度调整装置后面布置有由跳动辊(Tanzerwalze)或盘绕杆(Schlingenheber)构造成的质量流调节单元。在此,在弓I导带的运输方向上观察,质量流调节单元被排列在第一引导带输送元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续地或非连续地制造热轧制的由铸造的金属尤其是钢制成的带的方法,据此铸造的所述带作为引导带经受至少一次热处理过程且随后作为热轧带被卷绕或堆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铸造过程之后获得的引导带通过可选地保持温度在大约900-1000℃、通过降低所述温度大约200℃或通过提高所述温度大约250℃与用于使组织均匀化的第一过程相联系地暴露于处在保护气体下的环境,所述引导带在所述第一均匀化过程之后通过可选地保持所述温度在880-940℃、通过降低所述温度大约50℃或通过提高所述温度大约50℃来经受至少一个另外的热处理,所述引导带在进一步的进程中经受具有至少一个道次的热轧过程,其中,所述引导带经受小于49%的厚度减少,所述引导带接着通过可选地保持所述温度在大约700-900℃、通过降低所述温度大约100℃或通过提高所述温度大约50℃来经受用于均匀化或者用于再结晶所述组织结构的第二过程,并且所述引导带随后经过与运输速度或带速度同步的分离设备且作为轧制的热轧带与所述引导带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弗兰茨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