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932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接地部(10)和接地部(20)。在接地部(10)和接地部(20)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50)。接地部(10)具有用于形成主槽(50)的槽壁(10a)。主槽(50)具有用于形成主槽(50)的槽壁(20a)。在胎面的正视下,槽壁(10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R)蜿蜒曲折,主槽(50)的沿胎面宽度方向(WTR)的槽宽沿轮胎周向以预定的重复周期(λ)变化。槽宽的最小宽度部分WMIN和槽宽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之比WMIN/WMAX为35%~85%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的充气轮胎,特别是涉及防止排水性降低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在充气轮胎中,为了防止湿路滑胎现象,使用有使进入到路面和胎面之间的水的排水性提高的各种方法。例如,公知有在沿轮胎周向设置的主槽的槽壁上形成正视胎面时为流线型的凹坑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充气轮胎,能够防止在主槽内流动的水产生湍流,从而提高排水性。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05824号公报(第5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存在如下问题。即,若为了提高被主槽划分的接地部的刚性、具体地说花纹块的刚性,而减少与主槽交叉的横槽的数量,则排水性降低,容易产生湿路滑胎现象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减少了与主槽交叉的横槽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排水性降低的充气轮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的主旨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第1接地部(例如接地部10),其沿轮胎周向(轮胎周向R)延伸,并用于与路面接触;以及第2接地部(例如接地部20),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并用于与路面接触; 在第1接地部和第2接地部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例如主槽50),第1接地部具有用于形成主槽的第1槽壁(例如槽壁IOa),第2接地部具有用于形成主槽的第2槽壁 (例如槽壁20a),在胎面的正视下,第1槽壁和第2槽壁沿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主槽的沿胎面宽度方向(胎面宽度方向Wtk)的槽宽沿轮胎周向以预定的重复周期(周期λ)变化,槽宽的最小宽度部分Wmin和槽宽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的比WMIN/Wmx为35% 85%的范围。根据这种充气轮胎,在主槽内产生沿第1槽壁和第2槽壁的水流。沿第1槽壁和第 2槽壁流动的水在通过最大宽度部分Wmax后,随着主槽的槽宽的减少,在最小宽度部分Wmin 向沿第1槽壁和第2槽壁的流线的延长线方向排出。此外,根据这种充气轮胎,由于主槽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槽宽以预定的重复周期变化,因此在主槽内流动的水流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改变其胎面宽度方向Wtk上的宽度。S卩,主槽内的水以预定的重复周期脉动,在最小宽度部分Wmin向沿第1槽壁和第2 槽壁的水流的延长线方向排出。因而,根据这种充气轮胎,由于在减少了与主槽交叉的横槽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向主槽的外侧周期性地排出在主槽内流动的水,因此能够防止排水性降低。另夕卜,当比ffMIN/WMX不满35%时,由于沿第1槽壁和第2槽壁的水流和沿轮胎周向的水流在最小宽度部分Wmin过于集中,因此不能充分地防止排水性降低。此外,当比WMIN/Wmx超过85%时,主槽内的水不会脉动,而不能充分地防止排水性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其中,当设上述主槽的沿胎面宽度方向的平均长度为A时,满足(Wmax-Wmin)/A彡0. 25的关系。由此,与(Wmax-Wmin)/A > 0. 25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防止接地部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防止制动性能降低。在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线非对称的胎面图案的充气轮胎中,公知有用于防止产生湿路滑胎现象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4-90763号公报)。该充气轮胎的用于形成多个接地部的多个槽中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宽的槽(以下称为粗槽)位于自轮胎赤道线偏离的位置(所谓处于偏移)。如此,在设定为内倾的车辆中,由于粗槽相对于轮胎赤道线配置于车辆安装时的内侧,因此与粗槽配置于轮胎赤道线上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减少了槽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排出进入路面和胎面之间的水的排水性能提高。但是,仅限定粗槽的位置则排水性能的提高量较低,因此要求进一步的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或第2特征,其中,在上述第1接地部和上述第2接地部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花纹槽。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至第3特征中的任一特征,其中, 在上述主槽中设置有包含上述槽宽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的宽槽部,上述横向花纹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并与上述宽槽部相连通或靠近上述宽槽部。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至第4特征中的任一特征,其中,自上述轮胎赤道线至上述主槽的距离为上述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胎面接地宽度的9% 25%。本专利技术的第6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至第5特征中的任一特征,其中, 第1槽壁和第2槽壁沿胎面宽度方向具有预定的振幅(振幅a),预定的重复周期是预定的振幅的15倍 100倍。本专利技术的第7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至第6特征中的任一特征,其中, 主槽形成有包含最大宽度部分Wmax的宽槽部(宽部51A),在主槽的底部(底部50btm)形成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70),隆起部形成于宽槽部。本专利技术的第8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特征,其中,上述隆起部的与第1 槽壁相对的第1侧部(侧部70a)沿第1槽壁延伸,并且上述隆起部的与第2槽壁相对的第 2侧部(侧部70b)沿第2槽壁延伸。本专利技术的第9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特征,其中,在胎面的正视下,隆起部随着靠近隆起部的前端部分(前端70f)和后端部分(后端70r)而变细。本专利技术的第10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至第9特征中的任一特征,其中, 隆起部的高度(隆起高度H70)小于主槽的深度(主槽深度H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减少了与主槽交叉的横槽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排水性降低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展开图;图2是用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展开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用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展开图;图4是用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用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的充气轮胎中的胎面的展开图;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图8是放大第3实施方式的主槽附近的展开图;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图10是放大第4实施方式的主槽附近的展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比较评价、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需要留意的是,附图只是示意性地表示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因而,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各附图之间当然也包含有彼此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第1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1. 1)充气轮胎的结构、(1. 2)主槽的详细结构、(1. 3)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1. 1)充气轮胎的结构图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构成充气轮胎1的胎面的展开图。对充气轮胎1中的形成在胎面表面上的各部位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对(1. 1. 1)接地部、(1. 1. 2)主槽进行说明。(1. 1. 1)接地部充气轮胎1包括沿轮胎周向R延伸并用于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部10、接地部20、及接地部30。接地部10具有用于在胎面宽度方向Wtk端部形成主槽50的槽壁IOa (后述)。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第1接地部,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并用于与路面接触;以及第2接地部,其沿上述轮胎周向延伸,并用于与上述路面接触;在上述第1接地部和上述第2接地部之间形成有沿上述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上述第1接地部具有用于形成上述主槽的第1槽壁,上述第2接地部具有用于形成上述主槽的第2槽壁,在胎面的正视下,上述第1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沿上述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上述主槽的沿胎面宽度方向的槽宽沿上述轮胎周向以预定的重复周期变化,上述槽宽的最小宽度部分WMIN和上述槽宽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之比WMIN/WMAX为35%~85%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胁幸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