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7643 阅读:4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本体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组成。制动缸本体包括缸体、活塞、缓解弹簧和与活塞相连的推动套,缸体的顶端设有外套筒,推动套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且推动套的顶部可推进至外套筒中。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螺杆、第一弹簧、组合套筒、调整螺母、第二弹簧、拉杆和操纵杆,组合套筒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套筒中;组合套筒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推动套抵接,拉杆与操纵杆相连,操纵杆嵌置在推动套的导向槽中,操纵杆的端部凸台可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其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性能可靠,传动效率高,可满足绝大部分铁路车辆制动缸工作行程稳定的需要,提高铁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
技术介绍
在铁路车辆制动装置中,制动缸的性能的优劣对整个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影响极大。对于制动缸活塞行程超长的车辆而言,其制动力将降低,同时相对于其它活塞行程正常的车辆制动滞后。对于制动缸活塞行程过短的车辆而言,其制动力将增加,同时相对于其它活塞行程正常的车辆制动提前。无论制动滞后或是制动提前,都将导致列车纵向冲击增大。在当今车辆重载高速运行的模式下,保持制动缸活塞行程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无法准确控制列车制动时的纵向冲击力,甚至酿成列车行车安全事故。制动缸活塞行程超长或过短主要是由于车轮与闸瓦之间的间隙较正常值加大或减少造成的。例如,闸瓦磨耗将导致制动缸活塞行程过长,更换新闸瓦会导致制动缸活塞行程过短,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行车的安全。而该间隙的校正有赖于制动装置中的闸瓦间隙调整机构,通过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及时调整制动缸活塞的行程,可使其保持在安全的设计尺寸范围之内。目前,在一些制动装置布置空间较大的传统铁路车辆上,其制动装置中的制动缸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是分开布置的,制动缸与闸瓦间隙调整机构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杠杆、 连杆等传动部件连接,不仅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传动效率低下、工作可靠性差。而在一些制动装置布置空间受到限制的新型铁路车辆上,将制动缸和间瓦间隙调整机构分开布置十分困难,即使勉强完成布置,其仍然存在结构繁琐复杂、传动效率偏低、 运行可靠性不高、容易产生自动故障等缺陷。如何将制动缸的行程与闸瓦间隙的调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试图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性能可靠、传动效率高的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本体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组合而成。所述制动缸本体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与活塞刚性连为一体的推动套、 以及设置在活塞与缸体之间的缓解弹簧,缸体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外套筒,推动套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且推动套的顶部可推进至外套筒中。所述间瓦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螺杆、第一弹簧、组合套筒、调整螺母、第二弹簧、拉杆和操纵杆。组合套筒由左侧端盖、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和右侧端盖可拆卸式连接而成,并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套筒中。在第一筒体外壁上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外套筒的内挡圈抵接,另一端与第二筒体的端面抵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右侧端盖与推动套的顶部抵接。调整螺母位于第二筒体内,调整螺母的左端外锥面可与第二筒体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一离合器,调整螺母的右端外锥面可与第三筒体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二离O拉杆位于第三筒体内,拉杆带纵向盲孔的一端延伸至调整螺母的端面沉孔处,拉杆的另一端从右侧端盖伸出至推动套的顶部,并与操纵杆相连,操纵杆嵌置在推动套的导向槽中,操纵杆的端部凸台可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构成第三离合器。螺杆位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中,螺杆的螺纹段从调整螺母中旋出并伸入到拉杆的一端纵向盲孔内,螺杆的光杆段从左侧端盖伸出至组合套筒之外。调整螺母的左右两侧设有可便于其旋转的推力轴承组件,第一弹簧套装在螺杆上、位于螺杆的光杆段挡圈与左侧推力轴承组件之间;第二弹簧套装在拉杆上、位于右侧推力轴承组件与右侧端盖之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套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条导向槽,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操纵杆的对称中心铰接,操纵杆的两臂分别嵌置在两条导向槽中,操纵杆可在导向槽中摆动,操纵杆两臂上的端部凸台可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构成第三离O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改进如下其一,将普通的制动缸本体与可双向作用的压缩式闸瓦间隙调整机构有机组合为一体,制动缸活塞上的推动套一方面与组合套筒的右侧端盖抵接,另一方面通过操纵杆与拉杆相连,这样取代了原闸瓦间隙调整机构中的联接头,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可跟随活塞一起移动。其二,操纵杆对称铰接在拉杆上,其两臂端部凸台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这样操纵杆的控制方式由拉压变为挤压,且其均衡杆式的结构可确保闸瓦间隙调整机构运行可靠、传动效率高。其三,设置在外套筒与组合套筒之间的复位弹簧可在制动缸缓解后驱使闸瓦间隙调整机构跟随活塞回到初始状态。在闸瓦磨耗和更换新闸瓦时,制动缸活塞的行程能保持在一定的尺寸范围之内。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制动缸本体与闸瓦间隙调整机构之间省略了一系列的杠杆、连杆等传动部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二、在不影响铁路车辆原有制动装置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制动缸与间瓦间隙调整机构之间的传动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大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三、非常适于各种安装空间受到限制的铁路车辆,可满足绝大部分铁路车辆制动缸工作行程稳定的需要,提高铁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在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制动缸在手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图1(a)所示制动缸中组合套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动缸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a)至图3(d)为正常闸瓦间隙工况时,本专利技术制动缸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示意图。图4(a)至图4(e)为大于正常闸瓦间隙工况时,本专利技术制动缸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示意图。图5(a)至图5(e)为小于正常闸瓦间隙工况时,本专利技术制动缸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 (a)至图1 (c)、以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本体13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组合而成。其中制动缸本体13具有一个缸体9, 缸体9内安装有活塞11,活塞11与缸体9之间设置有缓解弹簧10,活塞11上通过铆接结构刚性连接有推动套21。在缸体9的顶端连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外套筒19,推动套2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条导向槽21a,且推动套21的顶部可推进至外套筒19中。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套装在外套筒19内,可在外套筒19内轴向移动。具体地, 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由螺杆1、第一弹簧2、组合套筒3、调整螺母4、第二弹簧6、拉杆7和操纵杆8等部件构成。组合套筒3的结构如图1(c)所示,它由左侧端盖3a、第一筒体北、 第二筒体3c、第三筒体3d和右侧端盖!Be可拆卸式螺纹连接而成,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套筒19中。在第一筒体北外壁上套装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一端与外套筒19的内挡圈19a抵接,另一端与第二筒体3c的端面抵接。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右侧端盖;^ 与推动套21的顶部抵接。当制动缸本体13中的活塞11充气制动时,推动套21可跟随活塞11移动,推动组合套筒3带动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 —起移动;当制动缸本体13中的活塞11制动后缓解时,复位弹簧18可以推动组合套筒3带动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跟随活塞 11回到初始状态。调整螺母4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第二筒体3c内,调整螺母4的左端外锥面可与第二筒体3c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一离合器A ;调整螺母4的右端外锥面可与第三筒体 3d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二离合器B。调整螺母4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本体(13)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缸本体(13)包括缸体(9)、设置在缸体(9)内的活塞(11)、与活塞(11)刚性连为一体的推动套(21)、以及设置在活塞(11)与缸体(9)之间的缓解弹簧(10),缸体(9)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外套筒(19),推动套(2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21a),且推动套(21)的顶部可推进至外套筒(19)中;所述闸瓦间隙调整机构(12)包括螺杆(1)、第一弹簧(2)、组合套筒(3)、调整螺母(4)、第二弹簧(6)、拉杆(7)和操纵杆(8);组合套筒(3)由左侧端盖(3a)、第一筒体(3b)、第二筒体(3c)、第三筒体(3d)和右侧端盖(3e)可拆卸式连接而成,并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套筒(19)中,在第一筒体(3b)外壁上套装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一端与外套筒(19)的内挡圈(19a)抵接,另一端与第二筒体(3c)的端面抵接,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右侧端盖(3e)与推动套(21)的顶部抵接;调整螺母(4)位于第二筒体(3c)内,调整螺母(4)的左端外锥面可与第二筒体(3c)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一离合器(A),调整螺母(4)的右端外锥面可与第三筒体(3d)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二离合器(B);拉杆(7)位于第三筒体(3d)内,拉杆(7)带纵向盲孔的一端延伸至调整螺母(4)的端面沉孔处,拉杆(7)的另一端从右侧端盖(3e)伸出至推动套(21)的顶部,并与操纵杆(8)相连,操纵杆(8)嵌置在推动套(21)的导向槽(21a)中,操纵杆(8)的端部凸台(8a)可与缸体(9)的内腔凸台(9a)抵接配合,构成第三离合器(C);螺杆(1)位于第一筒体(3b)、第二筒体(3c)和第三筒体(3d)中,螺杆(1)的螺纹段从调整螺母(4)中旋出并伸入到拉杆(7)的一端纵向盲孔内,螺杆(1)的光杆段从左侧端盖(3a)伸出至组合套筒(3)之外;调整螺母(4)的左右两侧设有可便于其旋转的推力轴承组件(5),第一弹簧(2)套装在螺杆(1)上、位于螺杆(1)的光杆段挡圈(1a)与左侧推力轴承组件(5)之间,第二弹簧(6)套装在拉杆(7)上、位于右侧推力轴承组件(5)旁的拉杆挡圈(7a)与右侧端盖(3e)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驰涂智文王宝磊易新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