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8921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A),包括构造成由门面板(1)支撑的门把手(2),门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壳体(4)、第二把手壳体(5)以及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6),第一把手壳体布置成相对于门面板(1)具有空隙(9),第二把手壳体在与门面板相反的一侧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而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包括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15)、电路连接部(19)以及锁止检测电极(18),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内侧,电路连接部电连接至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而锁止检测电极(18)以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17)布置的状态组装于第二把手壳体,在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状态下,锁止检测电极电连接至电路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已知的门把手装置应用于在由车辆驾驶员携带的便携装置与设置在车辆处从而认证该便携装置的主体之间进行通信的锁止系统(即智能进入系统)。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车门相应地自动锁止和解锁。根据一种例如在JP4079646B2中公开的已知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电路连接部预先电连接并固定至的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内侧。锁止检测电极通过金属材料与电路连接部一体地形成。因此,锁止检测电极经由电路连接部和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被第一把手壳体支撑。在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状态下,锁止检测电极组装为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布置。因此,例如,在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改变的情况下,锁止检测电极可能不会在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时组装为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处的预定部分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锁止检测电极组装为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处的预定部分布置,例如,可以改变电路连接部的尺寸、由此将电路连接部预先电连接并固定至的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内侧,或者,可以改变第一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因此,在当改变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时为了不改变电路连接部的尺寸以及第一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而避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改变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的灵活性可能会减小。因此存在对于这样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需要,在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在约束增加门把手装置的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改变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包括门把手,所述门把手构造成由门面板支撑,并能够在所述门面板的向外方向上转动,所述门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壳体、第二把手壳体以及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把手壳体布置成相对于所述门面板具有空隙,所述第二把手壳体在与所述门面板相反的一侧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而所述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基于电容来检测锁止指令。所述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包括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电路连接部以及锁止检测电极,所述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的内侧,所述电路连接部电连接至所述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而所述锁止检测电极以沿着所述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布置的状态组装于所述第二把手壳体,在所述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的状态下,所述锁止检测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电路连接部。在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状态下,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连接部相互电连接。因此,电路连接部设置在第一把手壳体处,同时锁止检测电极设置在第二把手壳体处而非第一把手壳体处。具体地,锁止检测电极组装为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处的预定部分布置,同时电路连接部电连接并固定至的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内侧。因此,例如,即使当改变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时,在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状态下,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连接部也相互电连接,而不必改变电路连接部的尺寸、或第一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结果,在约束门把手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同时,增强了改变第二把手壳体的形状和/或尺寸的灵活性。所述门把手装置还包括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二把手壳体接合所述锁止检测电极。因此,在将第二把手壳体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的情况下,锁止检测电极处于与第二把手壳体接合,从而不从第二把手壳体移除或脱离。结果,第二把手壳体可以容易地固定至第一把手壳体。所述接合机构包括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能够与所述锁止检测电极的在所述门把手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接合,而所述第二接合部能够与所述锁止检测电极的在所述门把手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接合,并且,所述锁止检测电极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接合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因此,锁止检测电极借助于锁止检测电极的弹性恢复力而牢固地接合在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 所述锁止检测电极包括呈板形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包括装配部以及接触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与所述装配部接合,而所述接触部在沿纵向方向远离所述装配部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接触,并且, 所述锁止检测电极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一体地连接至所述电极本体的装配部与接触部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按压部接合,所述按压部能够弹性变形以朝向所述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按压所述电极本体。因此,电极本体的装配部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接合,同时一体地连接至电极本体的装配部与接触部之间的部分的按压部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接合。按压部弹性变形从而向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按压电极本体。结果,其接触部在沿纵向方向远离装配部的位置处与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板形电极本体朝向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弹性变形,从而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组装和布置。因此,电极本体可以容易地组装为沿着第二把手壳体的内表面布置。设置所述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板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以面对所述锁止检测电极。根据基于电容变化来检测锁止指令的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门把手处的门把手装置,设置在门把手处的锁止检测电极与门面板之间形成的电容在门把手相对于门面板转动时变化。因此,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可能会基于门把手的转动操作错误地检测锁止指令。根据本公开,基于由设置在电路板处的接地电极限定的接地GND,电容形成在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板之间,从而与锁止检测电极与门面板之间形成的电容并联。由于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锁止检测电极与门面板之间的距离,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电容大于锁止检测电极与门面板之间形成的电容。结果,基于锁止检测电极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大电容添加至锁止检测电极与门面板之间形成的电容而形成的组合电容的变化,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检测锁止指令是否发出。因此,减小了由门把手的转动操作而造成的电容变化,由此抑制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基于门把手的转动操作错误地检测锁止指令。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及特性根据下文参照附图而考虑的详细描述将会变得更为显而易见,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车门的水平截面图,在该车门中安装有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图2是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门把手装置的锁止检测电极以及锁止检测电路接触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A和4B是分别图示了锁止检测电极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图5是图示了锁止检测电极的组装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截取的截面图;和图7是基于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操作的锁止系统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于锁止系统(即智能进入系统)时的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在实施方式中,诸如左、右、前、后、顶和底的方向和定向对应于门把手装置所安装的车辆的方向和定向。如图1和2中图示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下文简称为门把手装置)A包括由门面板1支撑从而能够在车门(即门面板1)的向外方向上转动的门把手2, 以及通过钥匙板而处于锁止状态或解锁状态的辅助锁3。门把手2以其纵向方向对应于车辆纵向方向的方式布置。辅助锁3布置在门把手2的后方。门把手2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第一把手壳体4、由树脂制成的第二把手壳体5、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A),包括:门把手(2),所述门把手(2)构造成由门面板(1)支撑,并能够在所述门面板(1)的向外方向上转动,所述门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壳体(4)、第二把手壳体(5)以及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6),所述第一把手壳体(4)布置成相对于所述门面板(1)具有空隙(9),所述第二把手壳体(5)在与所述门面板(1)相反的一侧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4),而所述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6)基于电容来检测锁止指令;所述锁止指令检测传感器(6)包括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15)、电路连接部(19)以及锁止检测电极(18),所述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15)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4)的内侧,所述电路连接部(19)电连接至所述锁止检测信号处理电路(15),而所述锁止检测电极(18)以沿着所述第二把手壳体(5)的内表面(17)布置的状态组装于所述第二把手壳体(5),在所述第二把手壳体(5)固定至所述第一把手壳体(4)的状态下,所述锁止检测电极(18)电连接至所述电路连接部(1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石将司虫明荣司冈田广毅渥美龙太西山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