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011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包括伸入减振器工作缸内的活塞阀总成和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上端与减振器的上吊环相连接,下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相连接,在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下部设有与其中心孔贯通的连通减振器工作缸上腔和下腔的径向小孔,在所述中心孔内设有一移动阀杆,在所述上吊环内设有推动所述移动阀杆以调节所述径向小孔的开口的阻尼调节旋转阀。采用此技术方案,移动阀杆作为控制执行装置,比传统的通过控制活塞杆转向角度的方式更容易实现,具有阻尼调节简便,且工作更可靠;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或电子元件,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应用推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元件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
技术介绍
减振器是汽车上的关键部件,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与安全性。普通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阻尼无法随汽车的运行工况和激励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因此,其减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为此,在一些先进的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可变减振器上,采用了电磁阀来控制流量,其原理是通过节流口流量控制对减振器的阻尼实现自动调节,以使车辆更好、更多的适应不同路面的激励,提高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的阻尼可调减振器的节流口流量控制大多采用转动活塞杆的控制方式,如公开号为CN98100809. 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它是以电磁扭矩马达为旋转动力,直接驱动转动活塞杆作90°范围内转动。这种控制装置,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制造和使用成本高,难以在减振器中大规模推广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阻尼调节简便,可靠性高,加工制造容易,维修方便的减振器活塞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包括伸入减振器工作缸内的活塞阀总成和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上端与减振器的上吊环相连接,下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相连接,在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下部设有与其中心孔贯通的连通减振器工作缸上腔和下腔的径向小孔,在所述中心孔内设有一移动阀杆,在所述上吊环内设有推动所述移动阀杆以调节所述径向小孔的开口的阻尼调节旋转阀。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通过设在所述中心孔内的一推杆与所述移动阀杆相作用,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与所述推杆相连接的端部呈凸轮型结构,在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勻设有多个档位固定凹槽,在该档位固定凹槽内设有钢球I。所述移动阀杆的靠近所述径向小孔的端部为锥形结构。在所述推杆和移动阀杆两端面之间为球面接触。在所述推杆和移动阀杆两端面之间设有一钢球II。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与所述推杆之间为点面接触。所述推杆和移动阀杆与所述空心活塞杆均为一组对偶件。所述活塞阀总成与所述空心活塞杆通过空心螺钉固定连接,该空心螺钉与所述空心活塞杆同轴。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设在所述上吊环的阀孔内,阻尼调节旋转阀一端伸出所述阀孔外,并在此端设有与阻尼调节旋转阀通过连接螺钉固定连接的阻尼调节旋钮。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阀杆作为控制执行装置,比传统的通过控制活塞杆转向角度的方式更容易实现,具有阻尼调节简便,且工作更可靠;空心活塞杆与移动阀杆采用对偶件,密封严密,保证了流量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减振器阻尼调节的准确度;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或电子元件,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电控装置,附加成本低,工作可靠,便于工程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阻尼调节旋转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吊环;2、推杆;3、空心活塞杆;4、钢球II ;5、径向小孔;6、活塞阀总成;7、减振器工作缸;8、移动阀杆;9、阻尼调节旋钮;10、阻尼调节旋转阀; 11、档位固定凹槽;12、凸轮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安装在减振器上,以充分发挥减振器的吸振减振的性能。本减振器活塞组件包括伸入减振器工作缸7内的活塞阀总成6和空心活塞杆3,空心活塞杆3的上端与减振器的上吊环1相连接,下端与活塞阀总成6相连接,活塞阀总成6与空心活塞杆3通过空心螺钉固定连接,该空心螺钉与空心活塞杆3同轴。在空心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与其中心孔贯通的连通减振器工作缸7上腔和下腔的径向小孔5,在中心孔内设有一移动阀杆8,移动阀杆8的靠近径向小孔5的端部为锥形结构,在上吊环1内设有推动移动阀杆8以调节径向小孔5的开口的阻尼调节旋转阀10, 阻尼调节旋转阀10通过设在中心孔内的一推杆2与移动阀杆8相作用。推杆2和移动阀杆8与空心活塞杆3均为一组对偶件,密封严密,保证了流量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减振器阻尼调节的准确度。在减振器上吊环1上设有安装阻尼调节旋转阀10的阀孔,阻尼调节旋转阀10 — 端伸出阀孔外,并在此端设有与阻尼调节旋转阀10通过连接螺钉固定连接的阻尼调节旋钮9,如图2、图3所示,在阻尼调节旋转阀10的外圆周表面沿其圆周方向上均勻设有多个档位固定凹槽11,一个凹槽代表一个调节档位,凹槽的个数根据需要设定,在该档位固定凹槽11内设有钢球I,并通过上吊环1内的压缩弹簧顶住,弹簧下端设有螺钉,螺钉螺固于上吊环1上的螺钉孔内。阻尼调节旋转阀10的末端呈凸轮型结构12,阻尼调节旋转阀10在此端与推杆2相连接的,推杆2的上端呈锥形,调节旋转阀与推杆2之间为点面接触。推杆2和移动阀杆8的两端面之间为球面接触。如图1所示,在推杆2和移动阀杆8之间设有一钢球114,在减振器工作时,钢球114和推杆2、移动阀杆8的端面之间为点面接触,钢球Π4的作用是使推杆2和移动阀杆8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使移动阀杆8具有良好的对心性,使其与活塞阀总成6配合良好,确保阻尼力调节的精确性。此外,也可将推杆2和移动阀杆8相接触的两端面其中之一设为球面。本技术工作时,通过转动阻尼调节旋钮9来带动阻尼调节旋转阀10转动,进而由阻尼调节旋转阀10前端的凸轮型结构12推动推杆2及移动阀杆8在空心活塞杆3内轴向移动,移动阀杆8下端的锥形结构与空心活塞杆3下端的径向小孔5及空心螺钉配合, 形成油液的通道,连通减振器工作缸7的上腔和下腔,通过移动阀杆8控制径向小孔5的开口,以调节减振器工作缸7下腔与上腔之间的油液流量的大小,实现对工作缸上下腔的通流量的控制,进而达到调节减振器阻尼的目的,调节简便,工作可靠,且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或电子元件,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电控装置,附加成本低,工作可靠,便于工程应用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包括伸入减振器工作缸(7)内的活塞阀总成 (6)和空心活塞杆(3),所述空心活塞杆(3)的上端与减振器的上吊环(1)相连接,下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与其中心孔贯通的连通减振器工作缸(7)上腔和下腔的径向小孔(5),在所述中心孔内设有一移动阀杆 (8),在所述上吊环⑴内设有推动所述移动阀杆⑶以调节所述径向小孔(5)的开口的阻尼调节旋转阀(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10)通过设在所述中心孔内的一推杆( 与所述移动阀杆(8)相作用,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10)与所述推杆(2)相连接的端部呈凸轮型结构(12),在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 (10)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勻设有多个档位固定凹槽(11),在该档位固定凹槽(11)内设有钢球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活塞组件,包括伸入减振器工作缸(7)内的活塞阀总成(6)和空心活塞杆(3),所述空心活塞杆(3)的上端与减振器的上吊环(1)相连接,下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与其中心孔贯通的连通减振器工作缸(7)上腔和下腔的径向小孔(5),在所述中心孔内设有一移动阀杆(8),在所述上吊环(1)内设有推动所述移动阀杆(8)以调节所述径向小孔(5)的开口的阻尼调节旋转阀(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鑫强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弘祥汽车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