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49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2、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5组成,凹弧板2与凹弧板3、凹弧板3与凹弧板4、凹弧板4与凹弧板5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首尾相接,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的固定环。在所述凹弧板2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对称设置有吊耳。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其成本可降低30%,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冶炼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其电磁感应炉内衬为整体筒状固定结构,当内衬放入电磁感应炉中间,在内衬与感应线圈层之间填充夯实耐火材料镁砂后,其内衬无法从感应炉中取出,只有将内衬熔化至钢液中,同钢液一起冶炼。在冶炼生产过程中,每月需要三只内衬,每只内衬需600Kg的钢板材料,一月的内衬费用高达6000元左右。这种处理内衬的方法既增加成本、 浪费能源,又导致所冶炼钢材的成份无法精确控制的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节能降耗、安装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内衬在填充夯实耐火材料镁砂后可轻而易举的从感应炉中取出,可将其长时间的重复安装使用。这样既能大幅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控制所冶炼钢材的成份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 2、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5组成,其内衬本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筒状体,其锥度为0,8-1. 2。凹弧板2与凹弧板3、凹弧板 3与凹弧板4、凹弧板4与凹弧板5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首尾相接,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的固定环。在所述凹弧板2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对称设置有吊耳。所述插销孔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所对应侧边内壁的上下位置各设置两个。所述内衬本体其所用材质是A3钢板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钢托辊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节能降耗、安装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内衬在填充夯实耐火材料镁砂后可轻而易举的从感应炉中取出,可将其长时间的重复安装使用。这样既能大幅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控制所冶炼钢材的成份精度;2.因本专利技术设计成由四幅凹弧板通过铰链及钢插销活动连接组合结构,同时又设置有用于调节内衬四幅凹弧板同心度的调节螺杆,安装使用既方便又简单;当完成填充夯实耐火材料镁砂后,将插销取出,使其由插销连接的两凹弧板脱离打开,从而达到使内衬内径缩小的目的,便于通过吊耳将内衬轻松提出。3.因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设计合理性,该内衬可多次重复安装使用,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节能降耗,其成本可降低30%,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衬本体,2.凹弧板2,3.凹弧板3,4.凹弧板4,5.凹弧板5,6.活动铰链,7.插销孔,8.调节螺杆9.固定环,10.吊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确专利技术,理解本发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内衬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2、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5组成,其内衬本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筒状体,其锥度为1.0, 凹弧板2与凹弧板3、凹弧板3与凹弧板4、凹弧板4与凹弧板5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首尾相接,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的固定环。在所述凹弧板2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对称设置有吊耳。所述插销孔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所对应侧边内壁的上下位置各设置两个。该电磁感应炉内衬其高度为152cm,内径为100cm,用A3钢板材料通过液压机械对各凹弧板液压成型,然后在各凹弧板的接合部位上下各焊接两幅活动铰链将相对应凹弧板首尾相接,同一侧上下铰链的间距为100cm。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上下部位分别对称焊接两个插销孔,同一侧上下插销孔的间距为102cm。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焊接供安装调节螺杆的固定环,固定环的位置在下插销孔的内侧。在所述凹弧板2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也就是在内衬180°弧度的位置上对称焊接吊耳。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用户感应炉容积的大小对其高度、内径进行灵活设计制造。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造工艺简单、性价比高、成本低的优点,能大幅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控制所冶炼钢材的成份精度,与现有内衬相比,是一种使用安装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1)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O)、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 组成,其内衬本体(1)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筒状体,其锥度为0,8-1. 2,凹弧板O)与凹弧板(3)、凹弧板(3)与凹弧板、凹弧板(4)与凹弧板( 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6)首尾相接,在凹弧板( 与凹弧板( 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7),在凹弧板(2) 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8)的固定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凹弧板(2) 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对称设置有吊耳(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孔 (7)在凹弧板( 与凹弧板( 所对应侧边内壁的上下位置各设置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1)其所用材质是A3钢板材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所述内衬本体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2、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5组成,凹弧板2与凹弧板3、凹弧板3与凹弧板4、凹弧板4与凹弧板5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首尾相接,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的固定环。在所述凹弧板2与凹弧板4径向位置的上端部对称设置有吊耳。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0%,其成本可降低30%,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文档编号F27D1/10GK102313451SQ20101021915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方荣华 申请人:江苏省方通新型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电磁感应炉内衬结构,包括筒状结构内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1)是由两扇具有1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2)、凹弧板(3)、一扇具有10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4)及一扇具有20°弧度的轴向凹弧板(5)组成,其内衬本体(1)呈上大下小的圆形筒状体,其锥度为0,8-1.2,凹弧板(2)与凹弧板(3)、凹弧板(3)与凹弧板(4)、凹弧板(4)与凹弧板(5)通过在其接合部的上下部位所设置的活动铰链(6)首尾相接,在凹弧板(5)与凹弧板(2)接合部相对应的侧边内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插销孔(7),在凹弧板(2)两侧边的内壁下部对称设置有供安装调节螺杆(8)的固定环(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方通新型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