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120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机构、驱动机构、承载机构、压紧机构、导向滑槽和门扇;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导向柱、两个套筒、连接杆、滑块和导向轮;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和压紧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了外摆塞拉门和内藏侧拉门的长处,通过塞拉运动解决内藏侧拉门外观平顺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体外侧更加平顺,减小了高速运行压力波对门扇的影响,减小了高速运行的噪音,车体能够比使用外摆塞拉门的车体宽14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扇塞拉过程结束时门扇被压紧在车体上,完全限制了门扇向外脱落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安全性和密封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轨道车辆使用的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高速列车、干线列车和城市轨道列车的入口自动门系统基本分为外摆式塞拉门、内藏式侧拉门和外挂移门三大类。如图1所示,外摆式塞拉门主要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门扇1’的打开和关闭,关键特征是门关闭时门扇1’的外侧与车辆外侧齐平,门打开时向车体2’外部(Y方向)摆出,通常约70mm,图中3’为门扇1’的运动轨迹。外摆式塞拉门的使用存在下列问题(1)减小了车体2’宽度通常铁路车辆两侧对称设有自动门系统,因此在两侧因为门的摆出而占有约140mm空间。通常站台和建筑物到车辆突出部分的距离是被严格控制以防止车辆运行时超过站台和建筑物的界线,因此外摆塞拉门的车体2’宽度受到门的影响。车体2’宽度主要影响座椅或座椅间过道的宽度进而影响乘坐舒适性;( 增加了行车隐患由于外摆塞拉门向车外开启,特别在高速运行时,由于两车相会时受压力波影响,门扇1’存在向外脱落的可能性,这样的例子在国外高速铁路车辆运行时发生过,因此对门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对于锁闭系统的依赖程度高;(3)密封性能较差外摆塞拉门的密封通过锁闭装置向车内拉紧门扇1’而压缩密封胶条实现密封,因此在高速会车或隧道内由于负压影响,存在漏气现象,从而造成乘客耳膜压迫的不适现象。如图2所示,内藏式侧拉门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门扇1’的打开和关闭,关键特征是 关闭时门扇1’与车体2’外侧墙面存在约35mm台阶高度,门打开时藏在车体2’和侧墙间壁4’内,图中3’为门扇1’的运动轨迹(仅沿着X方向运动)。该方案满足宽车体2’和安全性要求,但是仍有以下问题(1)高速运行,特别是运行速度大于250km/h时空气动力学特性差,运行阻力大,能耗高;( 外观不平顺,高度差的存在使得运行时气动噪音较大; (3)由于门扇1’与外侧墙面有一定高度的台阶,影响整车美观;(4)安装内藏式侧拉门的车辆在门区域清洗时不适合机械化操作。外挂移门在开关门的过程中门扇置于车体外侧,距外侧墙面一定距离,通常约 50mm。由于门扇凸出在车体外,因此存在以下问题(1)车辆运行时空气动力学特性差,高速时噪音较大;(2)凸出的门扇占用了车辆与站台的间隙,使得车体的宽度受到影响,车体不能太宽。因此外挂移门通常用于运行速度较低城市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通过对承载机构、驱动机构、密封机构、压紧机构的改进,实现将门扇内置于车体内侧,并能够保证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气密性能。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控制机构、驱动机构、承载机构、压紧机构、导向滑槽和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导向柱、两个套筒、连接杆、滑块和导向轮;其中滑块的顶端和门扇固定相连,滑块的底端和驱动机构相连,滑块套设在连接杆上并沿连接杆移动,两个套筒分别固定在连接杆的两端,套筒套设在导向柱上并沿导向柱移动,导向轮固定在滑块上,导向轮设置在导向滑槽内,导向轮和导向滑槽配合使用;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和压紧机构相连。所述导向滑槽包括直线槽和弧线槽,直线槽沿横向设置,弧线槽沿纵向设置,弧线槽的底端和直线槽连通。所述滑块上设有基座、滑杆和倾斜凹槽,基座位于滑块的底端,基座和驱动机构相连,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滑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倾斜凹槽内,倾斜凹槽位于滑块上,滑杆和倾斜凹槽的配合使用,驱动机构只要提供一个方向的动力即可实现滑块的横向和纵向的运动,使得驱动机构更为简单,整个装置也更简便。为了使得动力能够被顺利的传递,所述倾斜凹槽与横向的夹角为20 70度。本装置还包括密封机构,密封机构设置在门扇的外周,设置在门扇的外周开门时不会受到乘客的踩踏,延长使用寿命。为了使密封机构通过自身的变形,使其贴合于车体的阶梯的,也可以弥补因为车体制造上的误差或高速运行产生的变形,所述密封机构选用可压缩变形的密封橡胶条。所述门扇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门扇滑动的阶梯,门扇上的阶梯上设有密封机构, 门扇上的阶梯上设有密封机构,阶梯的存在可以使得关门后,门扇由于受到阶梯的作用,不会滑落到车体的外侧。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转轴、压紧轮、转臂、支撑轴、支架、驱动器和销轴;其中驱动器和控制机构相连,驱动器固定在支架上,转臂通过支撑轴和支架相连,压紧轮通过转轴和转臂的顶端相连,驱动器通过销轴连接在转臂的底端,驱动器驱动转臂绕支撑轴转动,在驱动器的作用下带动转臂的转动,使得压紧轮压紧门扇并保持在压紧位置不会被打开。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挡块固定在支架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开门动作首先由控制机构控制压紧机构将门扇释放,随后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沿横向进行直线运动,由于承载机构的运动轨迹受导向滑槽的限制,在开门的初始阶段,承载机构带动门扇向纵向(车辆内侧)运动,至此完成向内 “塞”的动作,当导向轮运动至导向滑槽的直线槽时,门扇随驱动机构沿横向进行直线运动, 完成“拉”门的动作,开门时门扇置于车体和侧墙间壁构成的内部夹层中,完成开门塞拉过程。关门动作首先由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沿横向进行直线运动,当导向轮运动至导向滑槽的弧线槽时带动承载机构沿设定轨迹运行,直至将门扇运动到与车辆的外侧齐平后控制机构控制压紧机构将门扇压紧,完成关门塞拉门过程。有益效果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合了外摆塞拉门和内藏侧拉门的长处,同时避免了外挂移门的缺点,通过塞拉运动解决内藏侧拉门外观平顺问题,本技术的车体外侧更加平顺,减小了高速运行压力波对门扇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计算内置塞拉门(平顺)比内藏侧拉门(凹陷)平均压力减小47%,并能够减小风阻,节能环保;平顺的外侧表面,减小了高速运行的噪音,内置塞拉门(平顺)比内藏侧拉门 (凹陷)平均噪声低7. 5dB ;本技术不占用车外空间,车体能够比使用外摆塞拉门的车体宽140mm,通过计算,车体宽度能够增加约4. 2 %,过道空间增加15 % 20 %,提高了车内的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本技术的门扇塞拉过程结束时门扇被压紧在车体上,完全限制了门扇向外脱落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安全性和密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外摆式塞拉门的原理图;图2是内藏式侧拉门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车体和门扇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压紧机构在关门时压紧门扇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压紧机构在开门时释放门扇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控制机构1、驱动机构2、承载机构3、压紧机构4、导向滑槽5、侧墙间壁6、门扇7、车体8和密封机构9 ;侧墙间壁6位于车体8的内侧,侧墙间壁6 和车体8之间形成夹层,夹层大小和门扇7相匹配;控制机构1、驱动机构2、承载机构3、压紧机构4和导向滑槽5位于车体8的内侧;承载机构3包括导向柱10、两个套筒11、连接杆 12、滑块13和导向轮14 ;其中滑块13的顶端和门扇7固定相连,滑块13的底端和驱动机构2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1)、驱动机构(2)、承载机构(3)、压紧机构(4)、导向滑槽(5)和门扇(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3)包括导向柱(10)、两个套筒(11)、连接杆(12)、滑块(13)和导向轮(14);其中:滑块(13)的顶端和门扇(7)固定相连,滑块(13)的底端和驱动机构(2)相连,滑块(13)套设在连接杆(12)上并沿连接杆(12)移动,两个套筒(11)分别固定在连接杆(12)的两端,套筒(11)套设在导向柱(10)上并沿导向柱(10)移动,导向轮(14)固定在滑块(13)上,导向轮(14)设置在导向滑槽(5)内,导向轮(14)和导向滑槽(5)配合使用;所述控制机构(1)分别与驱动机构(2)和压紧机构(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1)、驱动机构O)、承载机构(3)、 压紧机构G)、导向滑槽(5)和门扇(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⑶包括导向柱(10)、两个套筒(11)、连接杆(12)、滑块(13)和导向轮 (14);其中滑块(13)的顶端和门扇(7)固定相连,滑块(13)的底端和驱动机构(2)相连, 滑块(1 套设在连接杆(1 上并沿连接杆(1 移动,两个套筒(11)分别固定在连接杆 (12)的两端,套筒(11)套设在导向柱(10)上并沿导向柱(10)移动,导向轮(14)固定在滑块(13)上,导向轮(14)设置在导向滑槽(5)内,导向轮(14)和导向滑槽(5)配合使用;所述控制机构(1)分别与驱动机构(2)和压紧机构(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5) 包括直线槽(15)和弧线槽(16),直线槽(15)沿横向设置,弧线槽(16)沿纵向设置,弧线槽 (16)的底端和直线槽(1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内置塞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3)上设有基座(17)、滑杆(18)和倾斜凹槽(19),基座(17)位于滑块(13)的底端,基座(17)和驱动机构( 相连,滑杆(18)的一端固定在基座(17)上,滑杆(18)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翔丁瑞权刘落明黄强王星明郭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