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391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装置,它由下支撑部以及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构成,其中下支撑部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并在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该装置可解决盒体类零件上一些比较隐蔽且空间小的位置上难以进行压铆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铆设备由于设计上的局限性,大多不能直接在盒体类零件顶部连接盖板处压铆,一般都需要经过几到工序才能完成(如先折一刀再压铆,再折完剩下刀数);对于已折弯成形的盒体只能采用接铆或手工敲铆,其可靠性差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压铆设备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特殊的压铆装置,旨在解决盒体类零件上一些比较隐蔽且空间小的位置上难以进行压铆的问题,该装置操作简便、工序流程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下支撑部以及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构成,其中下支撑部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并在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所述下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和设在支撑主体上的两个左右分布的转轴,且支撑主体的右端为下凸的圆弧形结构,所述铆钉定位模布置在该圆弧形结构的右端。所述上施压部包括其中部连在左转轴上的连杆I、以及其中部连在右转轴上的连杆II,两连杆的相对端以连杆I下置、连杆II上置的方式搭接在一起,连杆I左端铰接一根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相连的连接螺杆,所述铆接头铰接在连杆II的右端。所述连杆II左部下端面开有长槽,而连杆I右部上端面制有伸入至该长槽内并可在其内滑动的凸棱。本技术优点是本压铆装置由下支撑部和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构成, 而下支撑部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匹配的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对那些位置较隐蔽、空间较小部位进行压铆时,只需将铆钉和工件的相应部位置于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之间,利用压铆机的压力使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相互靠近,从而达到工件与铆钉铆合的效果,方便有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压铆装置的外形和原理类似如夹钳,它由一个下支撑部1和一个上施压部2构成,使用时需安装在压铆机上(如TOX或海格尔压铆机,为现有设备),具体为下支撑部1用螺栓固定在压铆机平台(压铆机上的一个安装平台)上,上施压部2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上述下支撑部1包括支撑主体1-1,该支撑主体上装有两个左右分布(以图1为参考)的转轴1-2 (左转轴和右转轴),支撑主体的右端为下凸的圆弧形结构1-1-1从而避开工件与压铆装置的干涉,更好地解决了盒体类零件特殊位置的压铆问题,在该圆弧形结构的右端还装有一个铆钉定位模1-3。上述上施压部2由连接螺杆2-4、连杆I 2-1、连杆II 2-2以及铆接头2_3构成。其中连杆I的中部连在左转轴上,连杆II的中部连在右转轴上,两连杆的相对端以连杆I下置、连杆II上置的方式搭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为保证两连杆的搭接出能紧密的配合在一起,本例在连杆II左部下端面开有长槽2-2-1,而连杆I右部上端面制有伸入至该长槽内并可在其内滑动的凸棱2-1-1);连接螺杆2-4铰接在连杆I的左端且与压铆机的上端相连; 而铆接头2-3铰接在连杆II的右端并于所述铆钉定位模1-3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铆钉和工件置于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之间,开启压铆机使其对连接螺杆2-4施压,施压后连杆I 2-1左端向下运动带动连杆II 2-2左端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杆II右端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铆接头2-3向产品施压,达到工件与铆钉铆合的效果。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下支撑部(1)以及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2)构成,其中下支撑部(1)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2)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并在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铆钉定位模(1-3)和铆接头(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1)包括支撑主体 (1-1)和设在支撑主体上的两个左右分布的转轴(1-2),且支撑主体的右端为下凸的圆弧形结构(1-1-1),所述铆钉定位模(1-3)布置在该圆弧形结构的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施压部(2)包括其中部连在左转轴上的连杆I (2-1)、以及其中部连在右转轴上的连杆II (2-2),两连杆的相对端以连杆 I下置、连杆II上置的方式搭接在一起,连杆I左端铰接一根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相连的连接螺杆(2-4 ),所述铆接头(2-3 )铰接在连杆II的右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II(2-2)左部下端面开有长槽(2-2-1),而连杆I (2-1)右部上端面制有伸入至该长槽内并可在其内滑动的凸棱 (2-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装置,它由下支撑部以及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构成,其中下支撑部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并在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铆钉定位模和铆接头。该装置可解决盒体类零件上一些比较隐蔽且空间小的位置上难以进行压铆的问题。文档编号B21J15/10GK202097353SQ201120111140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学峰 申请人:苏州富士特金属薄板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下支撑部(1)以及活动安装于其上的上施压部(2)构成,其中下支撑部(1)固定在压铆机平台上,上施压部(2)与压铆机气动施压部分连接,并在该下支撑部和上施压部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铆钉定位模(1-3)和铆接头(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士特金属薄板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