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铆钉铆接器及破切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0707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极柱铆钉铆接器及破切工具,缸体中心设撑杆,其外紧套抓杆,两者底端插在蓄电池极柱上平面开的T形槽内,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抓杆底端为与撑杆和T形槽相配合的三瓣向心夹紧体。油缸组成上端有缸体,下端有外套,两者用螺纹连接,缸体内设有与撑杆上端固定的撑杆活塞和其外周的拉钉活塞;拉钉活塞下端用螺纹与抓杆连接,即成为单油路双活塞结构。油缸启动经两活塞动作带动撑杆抓杆上移和外套和油缸下移挤压极柱外套环,完成铆接。当外套底端装上刀头则活塞动作刀头将切割套环成为破切工具。采用冷铆,解决了现有极柱螺栓松动问题。同时提供了铆接破切工具,便于维修。外形尺寸为Φ40×100,重量约1.5gk;油缸工作压力约12MPa,操作方便、铆接速度快。(*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柱铆钉铆接器及破切工具
极柱铆钉铆接器及破切工具,用于电动力汽车蓄电瓶电极连接极柱铆钉的铆接及拆除,是一种冷拉铆钉铆接及拆除工具,属铆接类。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力汽车蓄电瓶的电极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见图8,蓄电瓶IA上的电极In上端直径比下端小,且外圆为外螺纹的极柱螺钉,螺母2η装在极柱螺钉外,两者螺纹啮合。安装时首先将电引出的导电环IB紧套在电极In下端外圆,旋压螺母2η,通过螺母下方垫圈IC紧压后锁紧导电环1Β,以防止导电环沿电极下表面向上串动。但是由于在汽车行进过程中产生振动,螺栓会松动,难以锁紧,造成导电环与电极下表面接触不良,影响导电。(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极柱铆钉铆接器及破切工具,就是解决现有极柱螺栓连接易松动使电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铆接后破切工具,解决极柱铆钉维修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极柱铆钉铆接器,包括外套、缸体组成、压力油管、液压站,其特征是1)被铆接的极柱上端外圆周为外环槽,外环槽与套环内孔内环槽过盈配合;极柱上平面中心开有T形槽,并形成台阶;幻在缸体中心设有撑杆,撑杆外紧套抓杆,撑杆和抓杆底端均插在极柱T形槽内,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抓杆底端内孔与撑杆底端喇叭形体相配合一致,抓杆底端外周与T形槽相配合一致,且抓杆底端为三瓣向心夹紧体;;3)外套设在缸体下端,外套与缸体间用螺纹连接;外套底端内孔与抓杆外圆间留有环形空间;外套底端内孔与套环外圆过盈配合;4)所述缸体组成内有设在中心的与撑杆连接的撑杆活塞和撑杆活塞外周的拉钉活塞,拉钉活塞下端用螺纹与抓杆连接;拉钉活塞与缸体间、拉钉活塞与撑杆间、拉钉活塞与撑杆活塞间均分别设有密封。由此形成单油路控制双活塞结构。上述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5. 1的斜边与径向的夹角Φ可选为8°为佳。破切工具,其特征是包括上述极柱铆钉铆接器,还包括如下特征破切工具外套是在极柱铆钉铆接器的外套的内圆装有沿周向均布的至少两个轴向进刀刀头而形成。本技术有益效果1)采用环槽铆钉的冷铆技术,连接紧固,解决了螺栓松动和造成的电接触不良的问题。2)同时提供了铆接破切工具,因采用同一台机器,需要破切时十分方便,便于维修。幻采用T形槽和撑杆抓杆底端的配合连接结构;撑杆和撑杆活塞的连接;抓杆和拉钉活塞的连接以形成的单油路控制双活塞结构以及外套和缸体直接连接等结构便完成铆接,与现有液压铆接器比,结构简化,外形尺寸为Φ40Χ 100,重量在1. 5KG左右,均偏小;油缸工作压力小,在12ΜΙ^左右;具有操作方便、铆接速度快。4)喇叭形体斜边与径向的夹角Φ选为8°为佳,可避免Φ角太大该处应力加大。附图说明图1极柱铆钉铆接器和破切工具正剖视图;(挤压或破切套环之前的位置)图2图1中M局部放大图之一(铆接器挤压套环之前的位置);图3图1中M局部放大图之二(铆接器挤压套环之后的位置);图4图1中M局部放大图之三(破切工具切割套环之前的位置);图5图1中M局部放大图之四(破切工具切割套环之后的位置);图6图IK向视图;(进出油管);图7图2A-A剖视图(三瓣向心夹紧体);图8电动力汽车蓄电瓶现有的电极螺栓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极柱铆钉铆接器图1、图2、图3、图6和图7。极柱铆钉结构见图1,图2,电动力汽车蓄电瓶IA的极柱1上端外圆周为外环槽 1. 1,外环槽1. 1与套环2内孔内环槽2. 1过盈配合;极柱上平面中心开有T形槽1. 2,并形成台阶1. 3。铆接器结构见图2,在缸体6中心设有撑杆5,撑杆外紧套抓杆4,撑杆和抓杆底端均插在T形槽1. 2内,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5. 1,喇叭形体的斜边与径向的夹角Φ选为 8°。抓杆底端内孔4.1与撑杆底端喇叭形体相配合一致,抓杆底端外周4. 2与T形槽1.2 相配合一致。见图7,抓杆底端为三瓣向心夹紧体4. 3,即由周向三瓣4. 3组成。见图1、外套3设在缸体6下端,外套上端与缸体下端间用螺纹3. 3连接。见图2,外套3底端内孔3. 2 与套环2外圆2. 2过盈配合,且外套底端内孔3. 2与抓杆外圆间留有环形空间3. 1,供外套底端能相对抓杆下移挤压套环2。见图1,缸体6内有两个活塞中心的撑杆活塞8和撑杆活塞外周的拉钉活塞7,撑杆5上端固定于撑杆活塞8上。拉钉活塞7下端用螺纹7. 3与抓杆4连接。拉钉活塞上装有与缸体间的外圆动密封7. 1 ;拉钉活塞上装有与撑杆5间的内孔密封7. 2 ;缸体6上装有与拉钉活塞间的内圆密封6. 3,6. 4 ;撑杆活塞上装有与拉钉活塞间的外圆动密封8. 1。项7. 4为密封7. 2盖板。见图1和图6,进油管13与油缸壁进油孔6. 2连通,拉钉活塞7后腔的油缸壁开的出油孔6. 1与出油管12连通,以形成单油路控制双活塞油缸组成。图1中项10为油缸后盖,项10. 1为油缸后盖密封。项9为限位油堵铆接工作过程1)见图2,按上述描述结构制作极柱铆钉(作环槽1. 1、套环2和开T形槽1.2),并将撑杆和抓杆底端用三瓣向心夹紧体4. 3夹紧,并插入T形槽内。2、见图1,按动液压站按钮,压力油经压力油管进入油缸,油缸开始工作,压力油11从进油管13进入通过进油孔6. 2 进入油腔,推动撑杆活塞8向上移动,将一体的撑杆和抓杆向上提,使T形槽内抓杆底端三瓣向心夹紧体4. 3上面紧靠台阶1. 3,直至撑杆活塞8由上端的限位油堵9限位不再上移, 此时从进油孔6. 2进入缸体的油,推动缸体6和一体的外套3向下移动,外套通过过盈配合和底端斜面挤压套环2,将套环与极柱铆钉紧固,铆接完成到达图3位置。幻挤压完成到位后,系统自动回位,外套上升脱离套环外周,撑杆恢复初始位置,抓杆向外回弹(见图1,图2 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实施例2 破切工具,见图1、图4图5图6图7。极柱铆钉破切工具除下列特征外, 其余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1)见图4,图5,本实施例破切工具外套3Α是在极柱铆钉铆接器的外套3的内圆装有沿周向均布的两个轴向进刀刀头14而形成。破切工作过程见图1和图4,破切过程与铆接过程中油缸组成、撑杆、抓杆、外套等上下动作均相同,只是铆接时,撑杆抓杆上移和外套下移是挤压套环2,而破切时是在切割套环。见图4,破切工具初始位置,套环存在。见图 5,破切工具破切完毕位置,套环已不存在,刀头14在原套环2位置。权利要求1.极柱铆钉铆接器,包括外套(3)、缸体组成、压力油管、液压站,其特征是1)被铆接的极柱(1)上端外圆周为外环槽(1.1),外环槽与套环(2)内孔内环槽(2. 1) 过盈配合;极柱上平面中心开有T形槽(1. 2),并形成台阶(1. 3);2)在缸体(6)中心设有撑杆(5),撑杆外紧套抓杆G),撑杆和抓杆底端均插在极柱T 形槽(1. 2)内,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5. 1);抓杆底端内孔(4. 1)与撑杆底端喇叭形体相配合一致,抓杆底端外周(4. 与T形槽相配合一致,且抓杆底端为三瓣向心夹紧体(4.3);3)外套(3)设在缸体(6)下端,外套与缸体间用螺纹(3.3)连接;外套底端内孔(3. 2) 与抓杆外圆间留有环形空间(3. 1);且外套底端内孔与套环外圆(2.2)过盈配合;4)所述缸体组成内有设在中心的与撑杆连接的撑杆活塞(8)和撑杆活塞外周的拉钉活塞(7),拉钉活塞下端用螺纹(7.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和撑杆活塞外周的拉钉活塞(7),拉钉活塞下端用螺纹(7.3)与抓杆连接;拉钉活塞与缸体间、拉钉活塞与撑杆间、拉钉活塞与撑杆活塞间均分别设有密封。紧体(4.3);3)外套(3)设在缸体(6)下端,外套与缸体间用螺纹(3.3)连接;外套底端内孔(3.2)与抓杆外圆间留有环形空间(3.1);且外套底端内孔与套环外圆(2.2)过盈配合;4)所述缸体组成内有设在中心的与撑杆连接的撑杆活塞(8体(6)中心设有撑杆(5),撑杆外紧套抓杆(4),撑杆和抓杆底端均插在极柱T形槽(1.2)内,撑杆底端为喇叭形体(5.1);抓杆底端内孔(4.1)与撑杆底端喇叭形体相配合一致,抓杆底端外周(4.2)与T形槽相配合一致,且抓杆底端为三瓣向心夹1.极柱铆钉铆接器,包括外套(3)、缸体组成、压力油管、液压站,其特征是:1)被铆接的极柱(1)上端外圆周为外环槽(1.1),外环槽与套环(2)内孔内环槽(2.1)过盈配合;极柱上平面中心开有T形槽(1.2),并形成台阶(1.3);2)在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明张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恒升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