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4874 阅读:6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包括动力输入轴、复合差速器和分动齿轮;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复合差速器,分动齿轮连接复合差速器动力输出端;复合差速器包括串联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以及收容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的壳体;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均为非对称差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非对称差速器串联复合差速器,从而解决了车辆前后桥扭矩分配问题,达到各种工况都能充分利用有效扭矩,使汽车有足够的牵引力,并达到了节油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轮式车辆的传动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ZL98100725. 2的复合式高通过性差速传动装置,其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解决当时四轮驱动汽车在泞泥地面上行走时,用人工操作分动器接通前桥。在较好的路面上行走时,人工操作使动力脱离前驱动桥的一种解放。这项专利技术可以使四驱车常时四驱,无需人工脱或接前桥的工作程序,能解决汽车对角车轮不打滑和前后车轮不打滑问题,它改善了对汽车的通过能力和操纵方便性。而后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由能使前轮和后轮分别驱动的功能,改为前轮和后轮不能分离的驱动方式,提出了一种全时四驱差速传动装置(专利号ZL2006200963024)。上述所有技术中均采用的是对称式锥形行星齿轮差速器,对称式差速器的特性是两半轴齿轮输出扭矩相等,两半轴输出扭矩随工作环境变化。因此,当一个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小于其他车轮面附着力时,与该车轮连接的半轴齿轮的驱动力小,从而影响另一个半轴齿轮输出扭矩,致使与该另一个半轴齿轮连接的较大地面附着力的车轮的地面驱动力减小达成平衡。譬如在汽车在上坡时,前轮在附着力较小,就会出现后轮的驱动力等于前轮的驱动力情形,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运行的效能。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扭矩分配不合理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复合非对称差速器扭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而提出一种可根据车辆种类和环境工况在行驶中能够合理分配扭力、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上述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包括动力输入轴、复合差速器和分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复合差速器,所述分动齿轮连接所述复合差速器动力输出端;所述复合差速器包括串联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以及收容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的壳体;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均为非对称差速器。所述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行星支架、行星齿轮、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行星支架装配固定在壳体上,与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行星齿轮为直径不同、一体的两个锥齿轮,套装在行星支架上,形成塔形;第一半轴齿轮直径较小,与行星齿轮中较小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第二半轴齿轮为实心半轴齿轮,直径较大,与行星齿轮中较大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行星支架、行星齿轮、第三半轴齿轮和第四半轴齿轮;行星支架装配固定在壳体上;行星齿轮为直径不同、一体的两个锥齿轮,套装在行星支架上,形成塔形;第三半轴齿轮为空心半轴齿轮,直径较大, 套装在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半轴齿轮轴上,与行星齿轮中较大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第四半轴齿轮为空心半轴齿轮,套接在第三半轴齿轮的周外径,该第四半轴齿轮直径较小,与行星齿轮中较小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所述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其中所述分动齿轮具有四对,包括前左分动齿轮副、前右分动齿轮副、后左分动齿轮副和后右分动齿轮副;所述前左分动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半轴齿轮,被动齿轮连接前左车轮;所述后右分动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半轴齿轮,被动齿轮连接后右车轮;所述前右分动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的第四半轴齿轮,被动齿轮连接前右车轮;所述后左分动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的第三半轴齿轮,被动齿轮连接后左车轮。本技术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由于采用了非对称差速器串联复合差速器, 从而解决车辆的前桥与后桥扭矩分配问题。汽车在载重行驶中,后轮需求的驱动力大于前轮驱动力,在上坡时车重向后轮转移,后轮更需要足够驱动力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输出扭矩通过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完成传动的任务。即是在上坡、下坡和平路的时候都能充分利用有效扭矩,使汽车有足够的牵引力,并达到了节油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应用在车辆底盘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包括动力输入轴1、复合差速器2和分动齿轮3。动力输入轴1通过花键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复合差速器2,将扭矩传递给复合差速2 ο复合差速器2包括串联的第一差速器21和第二差速器22以及收容第一差速器21 和第二差速器22的壳体23。第一差速器21和第二差速器22均为非对称差速器。第一差速器21包括行星支架211、行星齿轮212、第一半轴齿轮213和第二半轴齿轮214。行星支架211装配固定在壳体23上,与动力输入轴1固定连接。行星齿轮212为直径不同、一体的两个锥齿轮,套装在行星支架211上,形成塔形。第一半轴齿轮213直径较小,与行星齿轮212中较小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第二半轴齿轮214为实心半轴齿轮,直径较大,与行星齿轮212中较大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第二差速器22包括行星支架221、行星齿轮222、第三半轴齿轮223和第四半轴齿轮224。行星支架221装配固定在壳体23上。行星齿轮222为直径不同、一体的两个锥齿轮,套装在行星支架221上,形成塔形。第三半轴齿轮223为空心半轴齿轮,直径较大,套装在第一差速器21的第二半轴齿轮轴214上,与行星齿轮222中较大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第四半轴齿轮2M为空心半轴齿轮,套接在第三半轴齿轮223的周外径,该第四半轴齿轮2 直径较小,与行星齿轮222中较小直径的锥齿轮相匹配啮合。分动齿轮3具有四对,包括前左分动齿轮副31、前右分动齿轮副32、后左分动齿轮副33和后右分动齿轮副34。其中,前左分动齿轮副31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21的第一半轴齿轮213,被动齿轮连接前左车轮;后右分动齿轮副34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21的第二半轴齿轮214,被动齿轮连接后右车轮。前右分动齿轮副32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22的第四半轴齿轮224,被动齿轮连接前右车轮;后左分动齿轮副33的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22的第三半轴齿轮223,被动齿轮连接后左车轮。工作原理动力输入轴1与第一差速器21的行星支架211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将扭矩传递给差速器2的壳体23上,使壳体2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差速器21和第二差速器22工作。第一差速器21的工作过程行星齿轮212中直径较小的行星齿轮啮合第一半轴齿轮213,第一半轴齿轮213通过前左分动齿轮副31连接前左车轮,将较小的扭矩传递给符合所需附着条件的驱动力驱动汽车行走;行星齿轮212中大直径锥行星齿轮啮合第二半轴齿轮214,第二半轴齿轮214通过后右分动齿轮副34连接后右车轮,将较大的扭矩传递给符合所需附着条件的驱动力驱动汽车行走;使第一个差速器的第一半轴齿轮213与第二半轴齿轮214形成前左、后右呈对角驱动,满足前、后差速,左、右差速,同时也满足后大、前小的驱动需求。第二差速器22的工作过程行星齿轮222中的大直径锥行星齿轮啮合第三半轴齿轮223,第三半轴齿轮223通过后左分动齿轮副33连接后左车轮,将较大的扭矩传递给符合所需附着条件的扭矩,驱动汽车行走;行星齿轮222中的小直径锥行星齿轮啮合第四半轴齿轮224,第四半轴齿轮2M通过前右分动齿轮副32连接前右车轮,将较小的扭矩传递给符合所需附着条件的扭矩,驱动汽车行走;使第二差速器22的第三半轴齿轮轴223与第四半轴齿轮2M形成前右、后左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差速扭矩分配器,包括动力输入轴、复合差速器和分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复合差速器,所述分动齿轮连接所述复合差速器动力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差速器包括并联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以及收容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的壳体;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均为非对称差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殿玺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