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8732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属钣金折弯模具,其特征是该断差折弯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又主要由上模座、上固定压模、上可调压模、上组合垫片和上固定螺栓组成,下模又主要由下模座、下固定压模、下可调压模和下固定螺栓组成,在上模座的下部开设与折弯机的压力线呈δ夹角的直角上斜通槽,在此上斜通槽中对应安装上固定压模、上可调压模和上组合垫片,在下模座的上部开设与垂直中心线也成δ夹角的直角下斜通槽,在此下斜通槽中对应安装下固定压模、下可调压模和下组合垫片,且此上、下固定压模和上、下可调压模的底面或顶面均是与上、下模座的底面或顶面对应呈θ夹角的斜面,上、下模合模,Z形工件成型,成本低,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钣金折弯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Z形钣金件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钣金行业,经常遇到Z形件的折弯,这种Z形件的高度(H值)和板厚(t)经常变化,因此针对不同的板厚、不同的高度就要设计不同的折弯模具,不仅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又由于模具不能通用,模具的制作周期又长,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而现用的Z形折弯模具,由于折弯机的压力方向与Z形件折弯力的方向不一致,此二个力的方向存在角度,在折弯时存在一个侧向力,容易使模具间隙产生变化,使折弯后的Z形工件尺寸不稳定,同时该模具的上下模之间的间隙调整麻烦,对上下模的材质和精度要求较高,且结构复杂,给模具加工带来困难,提高了模具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简化模具的安装,不仅模具能通用,而且加工方便,更换、维修成本低,同时降低模具对材质和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Z形工件的折弯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其特征是该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又主要由上模座、上固定压模、上可调压模、上组合垫片、上固定螺栓、紧定螺钉组成,下模又主要由下模座、下固定压模、下可调压模和下固定螺栓组成,该上模座为呈前后向设置的横截面呈不等边矩形的长模座,在该上模座的右侧的上部为竖向上置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且开设有前后向的矩形长通槽的卡装板,该卡装板与折弯机的作上下往复运动的滑块板相对应插装连接,此卡装板为折弯模具与机床滑块板连接的标准结构,可配以不同机床,故该折弯模具可适用于各种折弯机床,该上模座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的下部为相互平行的且与上模座的垂直中心线成S夹角的左下斜面和右下斜面,该上模座的底面(下端面)又是与左下斜面相垂直的平面(即该左下斜面与底面是互为垂直面),即上模座的底面与水平面也成δ夹角,且上模座的底面的右端段又是呈45度向右上方向斜伸且与右下斜面相交的右斜底面,在上模座的下部对应位于左、右下斜面之间的中部部位开设前后向的直角上斜通槽,且该上斜通槽中心线与折弯机的压力线也呈S夹角,该各夹角S均为10° — 30°度,且该各夹角δ均以20°度为最佳;在此直角上斜通槽中的左半部固定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上固定压模并使此上固定压模的下端段外伸出上模座的底面,在上固定压模的中部前后均布地开设左螺孔且各左螺孔均与上固定压模的左侧面相垂直,在上模座的左下斜面上对应于各左螺孔的部位分别开设左通孔,在各左通孔中分别穿装上固定螺栓拧进上固定压模的各左螺孔中,将上固定压模紧固在上模座中,该上固定压模的底面(下端面)为左低右高的斜面,该上固定压模的底面与上模座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Θ,该θ夹角为15° —35°,且此上固定压模的底面与上模座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θ以沈°为最佳;同时在此上斜通槽中的右半部滑动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上可调压模,该上可调压模与上固定压模为相邻面贴合,该上可调压模的下端段也外伸出上模座的底面,且此上可调压模的底面(下端面)也是与上固定压模底面相平行的斜面,(即该上可调压模的底面也是呈左低右高的且与上模座的底面之间呈θ夹角为15° —35°的斜面, 且该上可调压模的底面与上模座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θ以沈°为最佳),也就是该上可调压模的底面与上可调压模的右侧面的夹角为α,该α为55° — 75°,该α以64°为最佳,该上可调压模左侧面的下端段是与上可调压模底面呈88°夹角的左斜面,同时该左斜面与上可调压模的底面的交汇处位于压力线部位上,在上可调压模与上斜通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上组合垫片,以调整上可调压模的下伸出量从而调整Z形件的H (断差高)值,实现断差高度的改变,该上组合垫片各垫片的厚度可分别为1. 2mm或1. 5mm或Imm或2mm或3mm,在上模座的右下斜面上对应位于上可调压模的中部部位前后均布地开设右螺孔,在各右螺孔中分别旋装紧定螺钉,该紧定螺钉可为内六角螺栓,以顶压上可调压模,使上可调压模克服自身重力而固定定位;该下模座为前后向设置的且横截面的中下部呈矩形而上部呈多边形的长模座,该下模座的右侧面的上部为左高右低与下模座垂直中心线也成S夹角的右上斜面,且此δ角也为10° —30°,且下模座(14)的右侧面的上部(右上斜面)与下模座(14) 垂直中心线之间的δ角也以20°为最佳,该下模座的上端面与右上斜面呈90°夹角(即该下模座的上端面与右上斜面互为垂直面),同时该下模座上端面的左端段又是呈30°的向左下方向斜伸的左顶斜面,在下模座的上部对应位于上端面的中部部位开设前后向的与下模座的垂直中心线也成δ夹角(即与压力线呈δ夹角)的直角下斜通槽,即下斜通槽中心线与下模座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I此δ也为10° —30°,该下斜通槽中心线与下模座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δ尤其20°为最佳;在此直角下斜通槽中的右半部固定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下固定压模,并使此下固定压模的上端段外伸出下模座的顶面,在下固定压模的中部前后均布地开设右螺孔且各右螺孔均与下固定压模的右侧面相垂直,对应于各右螺孔的部位在下模座的右上斜面上分别开设右通孔,在各右通孔中分别穿装下固定螺栓拧进下固定压模的各右螺孔中,将下固定压模紧固在下模座中,该下固定压模的顶面为左低右高的斜面,该下固定压模的顶面与下模座的顶面的夹角为Θ1,该夹角Θ1为15° —35°,且此下固定压模的顶面与下模座的顶面之间的夹角9 1以沈°为最佳;同时在此下斜通槽中的左半部滑动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下可调压模,该下可调压模与下固定压模为相邻面贴合,该下可调压模的上端段也外伸出下模座的顶面,且此下可调压模的顶面也是与下固定压模顶面相平行的斜面,(即该下可调压模的顶面也是呈左低右高的且与下模座的顶面之间呈θ 1夹角的斜面,该θ 1夹角也为15° — 35°,该下可调压模的顶面与下模座的顶面之间的夹角 Θ1也以为最佳),也就是该下可调压模的顶面与下可调压模的左侧面的夹角为α , 该α 1为55° —75°,该α 1以64°为最佳,该下可调压模右侧面的上端段是与下可调压模顶面呈88°夹角的右斜面,同时该右斜面与下可调压模的顶面的交汇处位于压力线的部位上,在此下可调压模与下斜通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下组合垫片,以调整下可调压模的下伸出量从而调整Z形件的H (断差高)值,实现断差高度的改变,该下组合垫片各垫片的厚度可分别为1. 2mm或1.5mm或Imm或2mm或3mm;此外在下模座的底面前后均布地开设安装螺孔,用螺栓将下模座固定安装在折弯机的机座的下模托上。 折弯Z形工件时,先根据工件的落差(断差)高度,按h= (H_1.2)/C0SM° (其中 H为Z形工件的落差(断差)高度,1. 2为模具设计的最小断差高度,单位均为mm)计算上、下组合垫片的高度;按计算值组配上、下组合垫片,将此上、下组合垫片分别对应插入上、下可调压模与上、下斜通槽的槽底面之间,在上模上顶紧紧定螺钉,将组合调整好的上模安装在折弯机床的滑块板上并装卡锁紧,同样将调整组合好的下模安装在折弯机床的机座的下模托上,滑块板缓缓下行,当上、下模完全闭合后,用螺栓将下模安装锁紧在机床的下模托上, 该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安装完毕;机床滑块板上行,将要折弯的板材放在下模的上端, 板材里端贴紧折弯机床的后挡料板,机床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其特征是:a、该可调式Z形断差折弯模具主要由上模(1)和下模(13)组成,上模(1)又主要由上模座(3)、上固定压模(8)、上可调压模(5)、上组合垫片(4)、上固定螺栓(7)和紧定螺钉(6)组成,下模(13)又主要由下模座(14)、下固定压模(9)、下可调压模(10)和下固定螺栓(11)组成,该上模座(3)为呈前后向设置的横截面呈不等边矩形的长模座,在该上模座(3)的右侧的上部为竖向上置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且开设有前后向的矩形长通槽的卡装板(2),该上模座(3)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的下部为相互平行的且与垂直中心线成δ夹角的左下斜面和右下斜面,该上模座(3)的底面又是与左下斜面相垂直的平面,即上模座(3)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也成δ夹角,且上模座(3)的底面的右端段又是呈45度向右上方向斜伸且与右下斜面相交的右斜底面,在上模座(3)的下部对应位于左、右下斜面之间的中部部位开设前后向的直角上斜通槽,且该上斜通槽中心线与折弯机的压力线之间也呈δ夹角,各夹角δ均为10°—30°度;b、在此直角上斜通槽中的左半部固定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上固定压模(8)并使此上固定压模(8)的下端段外伸出上模座(3)的底面,在上固定压模(8)的中部前后均布地开设左螺孔且各左螺孔均与上固定压模(8)的左侧面相垂直,在上模座(3)的左下斜面上对应于各左螺孔的部位分别开设左通孔,在各左通孔中分别穿装上固定螺栓(7)拧进上固定压模(8)的各左螺孔中,将上固定压模(8)紧固定位,该上固定压模(8)的底面为左低右高的斜面,该上固定压模(8)的底面与上模座(3)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θ,该夹角θ为15°—35°;c、同时在此上斜通槽中的右半部滑动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上可调压模(5),该上可调压模(5)与上固定压模(8)为相邻面贴合,该上可调压模(5)的下端段也外伸出上模座(3)的底面,且此上可调压模(5)的底面也是与上固定压模(8)底面相平行的斜面,即该上可调压模(5)的底面也是呈左低右高的且与上模座(3)的底面之间呈θ夹角为15°—35°的斜面,该上可调压模(5)左侧面的下端段是与上可调压模(5)底面呈88°夹角的左斜面,同时该左斜面与上可调压模(5)的底面的交汇处位于压力线部位上,在上可调压模(5)与上斜通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上组合垫片(4),在上模座(3)的右下斜面上对应位于上可调压模(5)的中部部位前后均布地开设右螺孔,在各右螺孔中分别旋装紧定螺钉(6)顶压固定上可调压模(5);d、该下模座(14)为前后向设置的且横截面的中下部呈矩形而上部呈多边形的长模座,该下模座(14)的右侧面的上部为左高右低与下模座(14)垂直中心线之间也成δ夹角的右上斜面,且此δ角为10°—30°,该下模座(14)的上端面与此右上斜面呈90°夹角,同时该下模座(14)上端面的左端段又是呈30°的向左下方向斜伸的左顶斜面,在下模座(14)的上部对应位于上端面的中部部位开设前后向的直角下斜通槽,该下斜通槽的中心线与下模座(14)垂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为δ,该夹角δ也为10°—30°;e、在此直角下斜通槽中的右半部固定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下固定压模(9)并使此下固定压模(9)的上端段外伸出下模座(14)的顶面,在下固定压模(9)的中部前后均布地开设右螺孔且各右螺孔均与下固定压模(9)的右侧面相垂直,对应于各右螺孔的部位在下模座(14)的右上斜面上分别开设右通孔,在各右通孔中分别穿装下固定螺栓(11)拧进下固定压模(9)的各右螺孔中,将下固定压模(9)紧固定位,下固定压模(9)的顶面为左低右高的斜面,该下固定压模(9)的顶面与下模座(14)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θ1,该夹角θ1为15°—35°;f、同时在此下斜通槽中的左半部滑动安装长方形截面的下可调压模(10),该下可调压模(10)与下固定压模(9)为相邻面贴合,该下可调压模(10)的上端段也外伸出下模座(14)的顶面,此下可调压模(10)的顶面也是与下固定压模9顶面相平行的斜面,即该下可调压模(10)的顶面也是呈左低右高且与下模座(14)的顶面之间呈θ1夹角的斜面,该夹角θ1为15°—35°,该下可调压模(10)右侧面的上端段是与下可调压模(10)顶面呈88°夹角的右斜面,同时该右斜面与下可调压模(10)的顶面的交汇处位于压力线的部位上,在此下可调压模(10)与下斜通槽的槽底面之间设置下组合垫片(12),在下模座(14)的底面前后均布地开设安装螺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玲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