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医学院专利>正文

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及用其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和在生产甘薯酸浆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93801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及用其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和应用,菌种学名:Lactobacillusparacaseisubsp.paracaseiL1,保藏编号:CGMCCNo.4163。制备方法是:制备甘薯淀粉乳,调pH值为4.5~5.5,沉淀蛋白质,取上清液,离心、煮沸,再离心,留取上清液,加入乳糖、酵母粉,调pH值至6.3~6.7,得甘薯汁培养基,将甘薯汁培养基灭菌,待用;将斜面保藏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接种于改良TJA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将此液体培养物接种于已灭菌的甘薯汁培养基中,发酵液即为甘薯酸浆发酵剂。优点是: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是酸浆中对淀粉具有絮凝活性的主要菌株,提高了酸浆质量的稳定性,缩短了生产周期,可以在室内或发酵罐内完成甘薯酸浆的发酵,使酸浆的生产不再受季节、环境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及用其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和在生产甘薯酸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酸浆法生产薯类淀粉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河北卢龙、四川三台、山东招远及海阳、河南社旗及禹州、安徽临泉等地,具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该方法生产出的淀粉加工成粉丝、粉条具有其特有的韧性和亮度,在世界上被誉为“粉丝之冠”的龙口粉丝所用的淀粉就是采用酸浆法生产的。但是,由于酸浆法生产淀粉受到原料季节性的限制,所以目前多应用于中、小型工厂或农村传统手工生产。近年来,“三粉”(即淀粉、粉条、粉丝)加工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并且酸浆法生产的粉丝、粉条等产品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出口到了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收入。酸浆法生产淀粉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的创造,一直流传到今天。把甘薯淀粉乳放置一些时候,经过自然发酵,形成一种具有微酸味的乳白色或黄白色液体,就制成了沉淀淀粉用的“酸浆”。“酸浆”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主要起到促进淀粉与蛋白质等其他杂质的分离,并净化淀粉的作用。淀粉、粉丝、粉条生产的关键就是酸浆的质量问题,它决定了最终粉丝、粉条的质量。但是,由于酸浆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受原料、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及操作方法的影响很大,例如,车间的温度、空气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酸浆的PH值、加工用水的硬度和含金属的种类、不同工人操作时的人为误差等等。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有时由于温度或其他因素造成发酵过度,酸浆质量变劣,出现“倒缸”现象, 即整批的甘薯淀粉不能沉淀,生产不出来,或者生产出来的淀粉发暗发酸;有时酸浆活力不足,使得淀粉不能与蛋白质等其他杂质及时分离。而且,不同批次的甘薯淀粉的质量也往往不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酸浆是自然发酵的产物,没有可用于酸浆生产的发酵剂,不能进行人工接种发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及用其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和在生产甘薯酸浆中的应用,以充分利用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 的对淀粉具有絮凝活性,提高酸浆质量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可在室内或发酵罐内完成甘薯酸浆的发酵,使酸浆的生产不再受季节、环境的限制,为利用酸浆法常年化、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甘薯淀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i,其菌种学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i,保藏编号CGMCC No. 4163。用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制备料液比为1:3 l:5g/ml的甘薯淀粉乳,调pH值为4.5 5. 5,沉淀蛋白质,取上清液,离心取上清液进行煮沸,再离心,留取上清液,分别按上清液体积的0. 3% 0. 5%和 0. 8% 1%加入乳糖、酵母粉,调pH值至6. 3 6. 7,此液体即为甘薯汁培养基,将甘薯汁培养基灭菌,待用;2、将斜面保藏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i,保藏编号CGMCCNo. 4163,接种于改良 TJA液体培养基中,25°C 30°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d 3d,然后将此液体培养物按照接种量体积比8% 10%接种于已灭菌的甘薯汁培养基中,25°C 30°C恒温箱内培养2d 3d, 发酵液即为甘薯酸浆发酵剂。上述的用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制备甘薯酸浆发酵剂的方法在生产甘薯酸浆中的应用。上述的甘薯酸浆发酵剂制得的甘薯酸浆发酵剂在生产甘薯酸浆中的应用,其步骤如下选取鲜甘薯、清洗、粉碎、过滤,按滤液体积5%的量加入甘薯酸浆发酵剂,除去蛋白质、再加入滤液体积洲 3%的甘薯酸浆发酵剂,搅拌、发酵,直到发酵液中的料液达到青白色,有少量水沫,pH在4 5之间,此发酵液即为可用于甘薯淀粉生产的甘薯酸浆。微生物发酵剂是用于生产发酵制品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微生物发酵剂在发酵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发酵制品的生产模式,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甘薯淀粉。直接使用微生物发酵剂,具有如下优点发酵活力强,发酵时间短;保持微生物菌种的活性、比例; 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避免发酵失败造成整个生产的失败;保证发酵产品质量稳定。所以, 酸浆的人工接种发酵对酸浆法生产甘薯淀粉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是酸浆中对淀粉具有絮凝活性的主要菌株。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分离到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进行人工接种发酵生产甘薯酸浆的方法,提高了酸浆质量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酸浆因发酵过度造成的倒缸或活力不足造成的淀粉不能与蛋白质等杂质及时分离现象。3、缩短了生产周期。每年厂家第一次用的自然发酵的甘薯一般需要15d到20d左右的时间,利用本方法生产甘薯酸浆仅需3d 5d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4、采用人工接种发酵,可以在室内或发酵罐内完成甘薯酸浆的发酵,使酸浆的生产不再受季节、环境的限制,为利用酸浆法常年化、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甘薯淀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TJA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菌落形态图片;图2是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的个体形态(X1000)图片。副干酷乳杆菌副干酷亚种Li,菌种学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i,保藏日期2010年9月13日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 4163。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l (菌种学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l,保藏编号CGMCC No. 4163_)的获得途径(见《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 :9-10) 1试验材料甘薯酸浆分离培养基改良MRS培养基灭菌后,加入3%灭过菌的CaCO3,混合; 发酵培养基新鲜甘薯洗净后,按不同比例加水,在组织捣碎机内打浆,双层纱布过滤除渣,滤液中加入0. 3%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115°C,灭菌20min。1.2试验方法1.2. 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将稀释液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30°C下培养48h, 挑选有碳酸钙溶解圈的单个菌落,接入由MRS培养基做成的试管斜面。用同样的方法将斜面上的菌体再进行第二次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斜面菌种冰箱保存、待用。1.2.2菌株的筛选在经过上述两次分离纯化的斜面中,各加入2ml无菌水,制成菌体悬浮液,然后无菌接入由新鲜薯汁(加入0. 3%酵母粉)制成的发酵培养基中,30°C培养48h,然后取该发酵液 15ml,倒入到50ml甘薯淀粉乳中,测定沉淀3ml淀粉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沉淀时间选出分离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1.2.3筛选出来的菌种的初步鉴定 (1)菌落特征的观察肉眼直接观察。(2)个体形态的观察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观察。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明胶水解反应,过氧化氢反应,H2S试验。1.2.4甘薯淀粉乳的制备甘薯清洗一切成1立方厘米左右的小块一以料液比1 :3在组织捣碎机内粉碎:3min — 浆液过140目筛子一取滤液,即为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其菌种学名: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1,保藏编号:CGMCC No.41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力许云贺李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