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车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34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车顶结构,该机动车车顶结构包括安装支架(8)和用于保护乘员头部的气囊(7)。在该机动车车顶结构中,借助安装支架(8)沿着前支柱(4)和车顶侧边(1)地安装气囊(7),并且安装支架8被配置在前支柱装饰件(5)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3)所接合的接合部(33)的周边的里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车顶结构,在该机动车车顶结构中,借助安装支架沿着前支柱和车顶侧边安装用于保护乘员头部的气囊。
技术介绍
在侧面碰撞或类似情况时,气囊从车顶侧边开始在乘员和侧门的玻璃部之间膨胀展开,由此保护乘员的头部(参见JP2002-211345A)。传统地,用于安装气囊的支架被配置在远离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 (headliner)所接合的接合部(重叠部)的位置处。在机动车车顶结构中,气囊的袋体被容置在前支柱装饰件与车顶内衬里侧的空间中。该袋体由软布材料制成。袋体被卷成卷或者被折叠,然后被容置在前支柱装饰件与车顶内衬里侧的空间中。因此,由于袋体的伸展,前支柱装饰件的端部和车顶内衬的端部彼此重叠的接合部与其他部分相比可能会隆起(接合部朝向车辆内部的内侧隆起)。这里,由于车顶内衬尺寸大而厚度小而前支柱装饰件的尺寸小并且因此能够确保刚性,所以车顶内衬的接合部的刚性比在前支柱装饰件的接合部的刚性低。因此,车顶内衬的接合部更可能隆起。在上述传统结构中,安装支架被配置在远离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的位置处。因此,安装支架难以抑制袋体的伸展。结果,难以防止车顶内衬隆起,由此使得接合部的外观劣化。这里,增加用于固定接合部的夹子(clips)等的数量或者为车顶内衬设置保持件以使得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稳定被认为是可行的措施。然而,这样的措施可能会妨碍气囊的膨胀展开。同时,存在例如由于气囊也占用空间而使得用于固定接合部的空间不能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现状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机动车车顶结构,该机动车车顶结构包括沿着前支柱和车顶侧边设置以保护乘员头部的气囊并且能够防止前支柱装饰件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隆起以及稳定接合部的外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车顶结构,该机动车车顶结构包括气囊,其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以及安装支架。在该车顶结构中,借助所述安装支架沿着(cross)前支柱和车顶侧边地安装所述气囊,以及所述安装支架被配置在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的周边的里侧,由此抑制所述气囊的袋体的伸展。根据上述构造,安装支架被配置在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的周边的里侧,从而能抑制袋体的伸展,因此能够防止车顶内衬隆起。因此,作为防止接合部隆起的措施,不需要增加用于固定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的夹子等的数量或者为车顶内衬设置保持件以稳定接合部。结果,不会妨碍气囊的伸展,并且还可以增大诸如设置在车顶侧边和前支柱中的导线和排水管等其他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此外,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也能够减少组装步骤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门洞装饰件的安装基部被安装到门用开口周缘部,所述开口周缘部形成在所述前支柱和所述车顶侧边;以及所述车顶内衬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被夹持在设置于所述门洞装饰件的安装基部的唇部与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夹持部之间。该构造获得如下效果。设置到门洞装饰件的安装基部的唇部和设置在安装支架的夹持部夹持车顶内衬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因此,确实能防止车顶内衬隆起。另外,即使从车辆内部的内侧产生按压车顶内衬的力,在车顶内衬的里侧的安装支架的夹持部也能确实地接收该力。由此,能够防止车顶内衬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留下车顶内衬缺少刚性的印象并且由此产生内部结构奢华的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气囊的袋体的保持部, 所述安装支架被定位于所述气囊的袋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所述夹持部从所述保持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该构造获得如下效果。夹持部从保持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因此,在幕帘气囊(curtain airbag)充气展开期间,保持部不会妨碍幕帘气囊的充气展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安装支架由安装螺栓安装固定到前支柱板和车顶侧边板的任一方,以及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被构造成与被锁定部锁定在一起的锁定部,并且由此阻止所述安装支架的转动,所述被锁定部形成在所述前支柱板和所述车顶侧边板中的任一方。该构造获得如下效果。安装支架包括被构造成与被锁定部锁定在一起的锁定部,并且由此阻止安装支架的转动,被锁定部形成在前支柱板或者车顶侧边板。因此,能够防止安装支架与车顶内衬错位。这里,即使仅利用一个安装螺栓也能够防止安装支架的转动。因此,与例如通过使用多个安装螺栓将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到前支柱板或者车顶侧边板来防止安装支架的转动的结构相比,该结构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少利用安装螺栓的安装操作所需的劳动量。此外,在通过安装螺栓将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到前支柱板或者车顶侧边的操作期间,能够防止安装支架的转动。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操作的作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前支柱装饰件与车顶内衬所接合的接合部的隆起,并且在机动车车顶结构中能够稳定接合部的外观,该机动车车顶结构包括沿着前支柱和车顶侧边设置以保护乘员的头部的气囊。此外,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大诸如设置在车顶侧边和前支柱中的导线和排水管等其他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还能够减少组装步骤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用于保护乘员头部的气囊如何沿着位于车身侧部上方的车顶侧边和前支柱地被安装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前支柱装饰件、车顶内衬、门洞装饰件等如何被安装到车身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安装支架的安装结构的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的视图。图6是示出安装支架的转动止动机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多个车顶构件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间隔地安装在机动车的左右一对车顶侧边1之间。图4中示出的车顶板27从上方被安装到车顶构件2和左右一对车顶侧边1。另外,车顶内衬3从下方被安装到车顶构件2和左右一对车顶侧边1。另外,门洞装饰件6被安装到形成在车顶侧边1、前支柱4等(后面将要说明的车顶侧边1的下端部 1B、前支柱4的后端部4B等)的前门用开口周缘部。此外,如图1所示,借助多个安装支架 8沿着前支柱4和顶部侧边1地安装用于保护乘员头部的气囊7。气囊7的结构气囊7包括长形的袋体25和充气机60 (参照图1)。袋体25内置在车顶侧边1和前支柱4中。充气机60向袋体25供给气体以使袋体立即膨胀展开。当袋体由充气机60 供给气体时,袋体25立即膨胀展开,由此进入侧门的玻璃部与乘员之间从而保护乘员的头部。前支柱4的结构如图4所示,前支柱4包括侧体外板观、前支柱加强件9以及前支柱内板10 (与前支柱板对应)。侧体外板观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沿倾斜向外向前方向鼓出,并且侧体外板观的该中央部具有U形横截面。另外,前支柱加强件9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鼓出,并且前支柱加强件9的该中央部具有U形横截面。前支柱内板10 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l鼓出,并且前支柱内板10的该中央部具有L形截面。附图标记沈表示挡风玻璃。接着,侧体外板观的前端部28A (在车身前方向Fr上的端部)、前支柱加强件9的前端部9A以及前支柱内板10的前端部IOA依次重叠。另外,作为顶板27的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车顶结构,该机动车车顶结构包括:气囊,其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以及安装支架;其中,借助所述安装支架沿着前支柱和车顶侧边地安装所述气囊,以及,所述安装支架被配置在前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车顶内衬相接合的接合部的周边的里侧,由此抑制所述气囊的袋体的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勇太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