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用单晶硅加工
,特别是一种CZ直拉法太阳能单晶生长工艺。
技术介绍
氧及碳是柴氏(CZ)长晶法中两种非预期加入的杂质。氧原子来自石英坩埚的分解,以插入型(Interstitial)单一原子存在于硅晶体中。若每个氧原子与邻近两个硅原子键结成SiO2,此键结在电性上而言是钝性的。若每四个氧原子与硅原子键结成SiO4,则此氧硅合物提供η型的导电作用,它们被称为氧授与者(Oxygen Donors) 0这氧授与者可经由插入型氧原子在450°C热处理下产生,其亦可在650°C、30分钟的热处理中消灭。若在 6500C 750°C长时间的加热,则生成SiO2凝核。在750°C 1000°C的高温下,则更易促进氧原子的扩散及生成Si02。热处理可导致次表面下的氧原子扩散到硅晶圆表面而离开晶圆, 此次表面有均勻结构无缺陷,被称为“去裸带”(Denuded hne),而晶圆内部的氧原子则形成SiO2析出物,析出物附近的应力场变成杂质原子的吸附区,此效应被称为本质杂质吸取作用(Intrinsic Gettering)。去裸带对只运用硅表面层做电传作用的MO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Z直拉法太阳能单晶生长工艺,包括引晶、放肩和转肩等径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拉晶速度及降温速率,在转肩等径过程之前完成固液界面由凸转平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引晶工艺按照常规的CZ法进行太阳能单晶生长工艺的前期操作,设备升温,待达到液面熔化温度后,进入引晶步骤,引晶工艺过程为:以3-8mm/min的拉晶速率向上拉晶,维持细晶直径3-5mm,待细晶长度150-200mm,以相对较快的拉晶速度提速,缩小细晶直径1-2mm维持长度3-5mm,降低拉速进入放肩步骤;(2)放肩工艺引晶结束时,进入放肩步骤, 此步骤的工艺过程为:放肩降低拉速至0.4-0.8mm/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CZ直拉法太阳能单晶生长工艺,包括引晶、放肩和转肩等径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拉晶速度及降温速率,在转肩等径过程之前完成固液界面由凸转平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引晶工艺按照常规的CZ法进行太阳能单晶生长工艺的前期操作,设备升温,待达到液面熔化温度后,进入引晶步骤,引晶工艺过程为以3-8mm/min的拉晶速率向上拉晶,维持细晶直径3_5mm,待细晶长度150_200mm,以相对较快的拉晶速度提速,缩小细晶直径l_2mm维持长度3-5mm,降低拉速进入放肩步骤;(2)放肩工艺引晶结束时,进入放肩步骤,此步骤的工艺过程为放肩降低拉速至0. 4-0. Smm/min,维持一个线性降温速率15°C -25°C /hr,待晶体直径放大至70-130mm,以1.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四海,张笑天,丁磊,徐大国,马先松,马青,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明鑫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