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278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包括桥架板、冷却水管、淬火液管和加热线圈,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间设有绝缘板,冷却水管与桥架板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的加热线圈由密封隔板纵向分隔成加热线圈内室和加热线圈外室,加热线圈内室与冷却水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与淬火液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上设有喷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内冷和淬火冷却双重功能,缩短了淬火等待时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频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碳素结构钢材料的零件,国内的热处理普遍采用局部中、高频加热淬火工艺,具体为采用一个感应加热器对工件要求位置加热,之后再由冷却装置对其加热部位进行冷却。加热器与冷却装置为分体组合连接,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在中频加热时,效果可以,但是对于内圈宽并要求一次加热的高频工艺,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从加热停止到淬火工装移动到工件受热部位时一般需要预留将近3-4秒的时间。由于高频时加热的热层厚度比较薄,热量储备量相对较少,工件降温快,导致工件实际的淬火温度低于标准温度,最终导致表面淬火硬度偏低,影响工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淬火冷却效果好的高频淬火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包括桥架板、冷却水管、淬火液管和加热线圈,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间设有绝缘板,冷却水管与桥架板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的加热线圈由密封隔板纵向分隔成加热线圈内室和加热线圈外室,加热线圈内室与冷却水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与淬火液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上设有喷液孔。所述的喷液孔直径是2mm。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内冷和淬火冷却双重功能,缩短了淬火等待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热线圈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喷液孔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水进水管2、冷却水出水管4、桥架板5、密封隔板7、加热线圈外室8、淬火液管3、绝缘板 6、加热线圈内室 9、喷液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包括桥架板4、冷却水管、淬火液管8和加热线圈。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进水管1和冷却水出水管2, 冷却水进水管1和冷却水出水管2间设有绝缘板3,冷却水管与桥架板4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的加热线圈由密封隔板5纵向分隔成加热线圈内室6和加热线圈外室7,加热线圈内室6 与冷却水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7与淬火液管8连接,加热线圈外室7上设有喷液孔9,喷液孔9的直径是2mm。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加热时,蒸馏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1流入,流经加热线圈内室 6,对加热线圈进行冷却,再由冷却水出水管2流出。加热完成后,淬火液经淬火液管8流入加热线圈外室7,自喷液孔9喷出,及时实现对加热工件的淬火。本技术缩短了工件从加热到实现淬火的等待时间,保证了 高频淬火质量的稳定。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包括桥架板(4)、冷却水管、淬火液管(8)和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进水管(1)和冷却水出水管(2),冷却水进水管(1)和冷却水出水管(2)间设有绝缘板(3),冷却水管与桥架板(4)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的加热线圈由密封隔板(5)纵向分隔成加热线圈内室(6)和加热线圈外室(7),加热线圈内室(6)与冷却水管连接,加热线圈外室(7)与淬火液管(8)连接,加热线圈外室(7)上设有喷液孔(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淬火装置,包括桥架板G)、冷却水管、淬火液管(8)和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包括冷却水进水管⑴和冷却水出水管O),冷却水进水管⑴和冷却水出水管O)间设有绝缘板(3),冷却水管与桥架板(4)通过螺丝紧固;所述的加热线圈由密封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武王永庆孙宝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海同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