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1949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模拟控制装置不能很好地模拟出爆胎情况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用于设置在轮毂上,包括主放气阀、电磁阀和遥控组件,遥控组件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电磁阀分别与先导管和导气管相连接,先导管用于和轮胎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主放气阀包括封闭的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主阀芯,主阀芯在气体的推动下可在壳体内滑动,主阀芯把壳体内部分成A腔和B腔,壳体上设有与B腔相通的放气孔,主阀芯可遮挡住放气孔,所述导气管与B腔相通;所述A腔与电磁阀之间通过充气管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汽车轮胎爆胎情况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监测与控制系统(BMBS)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爆胎试验,现有绝大多数的爆胎试验往往需要把轮胎人为进行爆破,这一方面由于破裂后的轮胎不能继续使用,这种试验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不便对轮胎施行爆破,这种试验的难度相对较大。为克服上述这些缺陷,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620029)中公开了一种爆胎试验用装置,包括车轮,在轮毂上开设放气口,放气口处焊接放气管,放气管上设置电磁阀;轮轴外侧设置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外设置绝缘层;轮轴与车辆电源的正极通过开关电路连接,电磁阀的正极与转动轴承电路连接,电磁阀的负极与轮毂电路连接。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常规汽车轮胎轮毂上添加附属装置,利用电磁阀作为控制单元,对轮胎进行放气,可以在不损坏轮胎的前提下,到达与爆胎一样的试验效果,节约成本,有利于重复试验。虽然上述的这种试验用装置描述了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但并没有具体公开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在实际的应用上仍需要花费创造性的劳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行进中汽车轮胎的爆胎情形,且便于控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复位和重复使用的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用于设置在轮毂上,包括主放气阀、电磁阀和遥控组件,遥控组件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电磁阀分别与先导管和导气管相连接,先导管用于和轮胎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主放气阀包括封闭的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主阀芯,主阀芯在气体的推动下可在壳体内滑动,主阀芯把壳体内部分成A腔和B腔,壳体上设有与B腔相通的放气孔,主阀芯可遮挡住放气孔,所述导气管与B腔相通;所述A腔与电磁阀之间通过充气管相通。本模拟控制装置是被固定在汽车车轮的轮毂上的,先导管的外端部与轮辋相连接,并与轮胎内部相通。在汽车行走过程中,本模拟控制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轮毂上。在正常情况下,主阀芯是遮挡住放气孔,电磁阀切断B腔与先导管之间的连通。通过遥控器向遥控组件发射信号,遥控组件指令电磁阀换向,从而使电磁阀沟通轮胎内部与B腔,以及沟通A腔与外界,轮胎内的高压气体进入到B腔内,A腔和B腔之间产生压差,在气体的推动下,主阀芯向着A腔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放气孔的遮挡,轮胎内的气体从放气孔内放出。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和主阀芯均呈圆环状;所述电磁阀为多个,这些电磁阀位于壳体的外侧。壳体和主阀芯呈圆环状,可以在壳体的外侧设置多个对轮胎进行放气的放气结构,多个电磁阀同时动作时,可以达到轮胎瞬间放气完毕的效果,从而更接近轮胎爆胎的情形。作为优选,所述主阀芯靠近放气孔的一端外侧设有环形缺口,缺口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的B腔;所述放气孔位于主阀芯该端面的厚度范围内。通过在主阀芯该端侧设置环形缺口而形成所述的B腔的初始状态,结构简单,便于导气管与B腔的相通,也便于主阀芯在气体推动下的移动。放气孔被设置在主阀芯该端面的厚度范围内,可以利用主阀芯的该端面实现对放气孔的封堵,结构简单,便于在B腔内形成高压,以利于主阀芯的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遥控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圆内部。这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使得本摸拟控制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好,遥控组件具有很好的位置稳定性。为便于主放气阀中的主阀芯复位,以及对轮胎进行多次爆胎试验,在壳体上设有充气嘴,充气嘴与A腔相通。可以通过充气嘴实现对轮胎的充气,以便对轮胎进行多次爆胎模拟试验,从而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实现轮胎的充气之前,需要通过操作遥控器,使遥控组件指令电磁阀换向,使充气嘴、A腔、充气管、先导管和轮胎内部相通,而使B腔与先导管之间被切断连通。作为优选,在壳体上设有主放气管,主放气管用于和轮胎内部相通,主放气管可与所述B腔相通;主放气管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出气口在壳体轴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导气管的出气口更靠近所述的放气孔。设置有主放气管,且主放气管的进气口与导气管的出气口在壳体轴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在主阀芯运动到主放气管出气口的外侧时,轮胎内的气体可以同时从主放气管内进入到B腔内,最后从放气孔内排出,增加了本模拟控制装置的放气效果,使得本模拟控制装置在实现对轮胎放气作业时更接近爆胎的真实情况,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主放气管为多根,它们沿壳体的周向均布。它们为多根,进一步提高了本模拟控制装置对轮胎实现放气时的放气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主放气管为金属软管,主放气管的外端部设有活动的联接头,该联接头内设有内螺纹。通过设置联接头实现主放气管与轮辋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便于实现主放气管与轮辋之间的拆卸,提高了本模拟控制装置与轮胎之间的连接、拆卸的方便性。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安装底板呈圆环状,所述放气孔朝向安装底板,并位于安装底板内圆的径向范围内。安装底板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轮毂上,放气孔位于安装底板内圆的径向范围内,使得安装底板的设置不会影响到放气孔的正常排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模拟控制装置可以在不损坏轮胎的前提下实现对汽车轮胎的爆胎情况进行模拟,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在进行爆胎试验时的成本。本模拟控制装置利用电磁阀和所述结构的主放气阀实现轮胎的爆胎模拟,结构简单,该模拟控制装置的造价低。本模拟控制装置可以安装在汽车轮毂上,从而可在汽车行进过程中实现对轮胎爆胎的情况进行模拟,所得到的检测数据更贴近实际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安装在轮毂上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安装在轮毂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中,本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是安装固定在汽车车轮轮毂1的中心位置处,结构包括电磁阀11、主放气阀和遥控组件8。在轮毂1上焊接有安装底板16,主放气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安装底板16上。电磁阀11与遥控组件8电连接,遥控组件8用于接受遥控器的信号,而指令电磁阀11作相适应的换向。遥控组件8是以电池作为工作电源, 电池与遥控组件8设置在一起。主放气阀的结构包括封闭的壳体4和设于壳体4内的主阀芯6,主阀芯6把壳体4 内部空腔分为A腔14和B腔5,A腔14和B腔5在主阀芯6的隔断作用下在壳体4内并不相通,且在气体的推动下,主阀芯6可在壳体4内滑动。电磁阀11上分别连接有先导管12 和导气管13,先导管12的外端与轮胎内部相通,导气管13与B腔5相通,电磁阀11通过充气管10与A腔14相通。在实际的工况下,先导管12与导气管13之间是否相通取决于电磁阀11的换向。在壳体4上于B腔5的位置处设有放气孔15,放气孔15沟通B腔5与外界。在本模拟控制装置未工作时,放气孔15 —般被主阀芯6遮挡住。而本模拟控制装置在通过先导管12实现轮胎内部放气时,遥控组件8指令电磁阀11换向,从而使先导管12 与导气管13相通,使充气管10与外界相通,轮胎内的气体自先导管12、电磁阀11、导气管 13进入到B腔5内,A腔14和B腔5之间产生压差,主阀芯6在壳体4内向着A腔14方向滑动,主阀芯6在运动后解除对放气孔15的封堵,进入到B腔5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胎爆胎模拟控制装置,用于设置在轮毂上,包括主放气阀、电磁阀和遥控组件,遥控组件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换向,电磁阀分别与先导管和导气管相连接,先导管用于和轮胎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主放气阀包括封闭的壳体(4)和设于壳体(4)内的主阀芯(6),主阀芯(6)在气体的推动下可在壳体(4)内滑动,主阀芯(6)把壳体(4)内部分成A腔(14)和B腔(5),壳体(4)上设有与B腔(5)相通的放气孔(15),主阀芯(6)可遮挡住放气孔(15),所述导气管(13)与B腔(5)相通;所述A腔(14)与电磁阀(11)之间通过充气管(10)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胜潘之杰李铂刘巍薛辉辉周国军黄乾生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