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2-丁醇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985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型芳香2-丁醇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其中各取代基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可以有益地治疗和/或预防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或病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芳香2-丁醇类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含有上述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用于抗结核杆菌的用途。
技术介绍
继艾滋病之后,结核病又是一危害世界的重大感染性疾病,每年造成2-3百万的患者死亡。世界上已有1100万人综合感染了爱滋病毒和结核杆菌,艾滋病患者发病同时, 由于免疫力低下,此前一度休眠的结核杆菌便大肆泛滥,而且随着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的与日俱增,结核的感染率又了抬头的趋势。由于种种原因,近40年来没有任何上市的药物。 虽然现有的一线抗结核用药能很大程度上遏制着结核杆菌的蔓延,但是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增多以及交叉耐药出现,前景不容乐观。此外,现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周期都在6 个月以上,如此长的治疗时间不但患者很难坚持下来,而且使得耐药菌株的数量不断增多, 因此必须要有快速治疗的抗结核药物。鉴于此,本
需要发展全新结构和作用于新靶点的抗结核药物。ATP合成酶作为一个全新的抗结核靶点,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新型芳香2- 丁醇类化合物就是针对此靶点设计的抗结核杆菌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寻找并开发结核杆菌ATP合成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结核杆菌 ATP合成酶,治疗结核病,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本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芳香2-丁醇类的式I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发现而得以完成。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 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

【技术保护点】
1.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其中:R1表示氢或者表示选自下列的基团:卤素(例如氟、氯、溴、碘)、羟基、烷氧基、甲氧基、硝基、氨基、烷基;R2表示氢或者表示1至5个(例如1-4个、1-3个、或1-2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下列的基团:卤素(例如氟、氯、溴、碘)、羟基、烷氧基、甲氧基、硝基、氨基、烷基;R3表示苯基、萘基和杂环基,所述苯基、萘基和杂环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例如1-5个、1-4个、1-3个、或1-2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卤素(例如氟、氯、溴、碘)、羟基、烷氧基、甲氧基、硝基、氨基、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2.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以及非对映异构体3.通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以及非对映异构体, 其中R1代表氢、卤素、甲氧基R2代表邻、间、对位取代的氢、卤素、烷基R3代表苯基、取代苯基、萘基4.通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以及非对映异构体, 其中R1代表氢、溴、甲氧基R2代表对位取代的氢、氟、氯、甲基R3代表苯基、2-溴苯基、3-溴苯基、4-溴苯基、2,4- 二氟苯基、3,5- 二氟苯基、萘基、5.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6.选自以下的化合物(1) 1-苯基-2-(1-萘基)-1-[2- (3-甲氧基)萘基]-4- (N,N- 二甲氨基)-2- 丁醇 0)1-(4-氯苯基)-2-(1-萘基)-1-[2-(7-溴-3-甲氧基)萘基]-4-(N,N-二甲氨基)-2-丁醇(3)1-(4-氯苯基)-2-(1-萘基)-1-[2-(3-甲氧基)萘基]-4-(N,N- 二甲氨基)-2- 丁醇(4)1-(4-氯苯基)-2- (4-溴苯基)-1-[2- (7-溴-3-甲氧基)萘基]_4_ (N, N- 二甲氨基)-2-丁醇(5)1-苯基-2- (4-溴苯基)-1- [2- (7-溴-3-甲氧基)萘基]~4~ (N,N- 二甲氨基)-2- 丁醇(6)1-苯基-2- (3-溴苯基)-1-(2- [7-溴-3-甲氧基)萘基]~4~ (N,N- 二甲氨基)-2- 丁醇(7)1-(4-氯苯基)-2-0,4-二氟苯基)-1-[2-(3_甲氧基)萘基]_4_(N,N-二甲氨基)-2-丁醇(8)1-(4-氯苯基)-2- (3-溴苯基)-1- [2- (7-溴-3-甲氧基)萘基]~4~ (N,N- 二甲氨基)-2-丁醇(9)1-(4-氯苯基)-2-苯基-1- (2- [7-溴-3-甲氧基)萘基]~4~ (N,N- 二甲氨基)-2- 丁(10)1,2- 二苯基-1- [2- (7-溴-3-甲氧基)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钟武刘平肖军海郑志兵谢云德赵国明王晓奎王莉莉李行舟周辛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