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781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即两个炉罩通过滚轮设于导轨上,炉台位于两个炉罩内,两根立杆设于任一炉罩顶面炉口的两侧,平台水平设于两根立杆顶端,电机和传动轮分别设于平台两侧,两个吊耳间隔设于炉闸门顶面并通过钢丝连接传动轮,电机转轴通过皮带驱动传动轮,炉闸门通过电机、传动轮沿炉罩炉口升降,炉台台面开有凹槽,炉闸门降至炉台时位于炉台台面的凹槽内,两根拉杆间隔设于设有立杆的炉罩侧面,两个拉攀间隔设于炉闸门侧面并与两根拉杆的位置匹配。本退火炉可经济地实施不同大小工件、不同处理温度的热处理作业,避免了置备多个退火炉的投资,降低了热处理的能源和成本,保证了生产进度,提高了热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
技术介绍
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广泛应用于热处理生产中,该退火炉的工况要求较高,其炉温均勻性彡士 10°c,最大装炉量15T时,升温速率彡100°C,降温速率彡50°C。要达到彡士 10°C的炉温均勻性,炉体必须具备极高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通常其包括设于地面平行的两根导轨1、设有滚轮3的两个炉罩2、分设于两个炉罩2炉口的炉罩拉杆拉攀22及炉台4,炉台4固定位于两根导轨1之间的地面,两个炉罩2通过滚轮3设于两根导轨1上并沿导轨1相向移动,两个炉罩2移动至并拢时通过炉罩拉杆拉攀22紧闭并密封,此时炉台4位于两个炉罩2内,通过退火炉的温控系统即可对位于炉台4上的工件实施热处理,热处理完毕后,松开炉罩拉杆拉攀22并相向移动两个炉罩2以打开退火炉取出工件。从上述可知,该退火炉无法视工件大小调整炉体空腔,对小工件也只能在大的炉体空腔内实施热处理作业;如具备条件可置备多个退火炉,视工件大小不同,将工件放置于合适的退火炉内进行热处理;而在退火炉有限时,只能将小工件放于大退火炉内,或大工件外协加工;显然上述造成投资的增加、能源的浪费或成本的提高。另外,当工件的热处理温度不一时,则不能同炉加工,同样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影响生产进度和热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利用本退火炉可经济地实施不同大小工件、不同处理温度的热处理作业,避免了置备多个退火炉的投资,降低了热处理的能源和成本,保证了生产进度,提高了热处理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包括两个通过滚轮设于导轨上的炉罩和位于所述炉罩内的炉台,还包括炉闸门、两个吊耳、两根立杆、平台、 四根拉杆、四个拉攀、两个传动轮和电机,所述两根立杆垂直设于任一所述炉罩顶面炉口的两侧,所述平台水平设于所述两根立杆顶端,所述电机和两个传动轮分别设于所述平台两侧,所述两个传动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两个吊耳间隔设于所述炉间门顶面,所述两个吊耳通过钢丝连接所述两个传动轮,所述电机转轴通过皮带驱动所述两个传动轮,所述炉闸门通过所述电机、传动轮沿炉罩炉口升降,所述炉台台面开有凹槽,所述炉闸门降至炉台时位于所述炉台台面的凹槽内,所述四根拉杆分别间隔设于所述设有立杆的炉罩两侧面,所述四个拉攀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炉闸门两侧面并与所述四根拉杆的位置匹配。为使炉闸门顺利升降并定位可靠,所述退火炉还包括两根连接杆、两块弧形板、两个导向轮和两个定位辊,所述两根连接杆垂直所述立杆分别设于所述两根立杆下端,所述两块弧形板的弧顶分别设于所述两根连接杆自由端,所述两个导向轮分别设于所述炉闸门两侧面的上端,所述两个定位辊分别设于所述炉间门两侧面的下端,所述两根立柱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滑槽,所述两个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根立柱的滑槽内,所述炉间门提升至最高位时,所述两个定位辊分别抵靠于所述两块弧形板的弧面。为使炉闸门与炉罩炉口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两个炉罩炉口设有台阶肩部, 所述炉闸门的顶面和两侧面设有与所述炉罩炉口匹配的台阶肩部,所述炉闸门降至所述炉罩炉口时,所述炉罩炉口的台阶肩部与炉闸门的台阶肩部重合构成迷宫密封连接。为保证炉闸门与炉罩炉口的可靠连接,所述两根拉杆是电动拉杆。为便于炉闸门的故障维修作业,所述退火炉还包括维修梯,所述维修梯架设于所述设有立杆的炉罩顶面与所述平台之间。由于本专利技术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两个炉罩通过滚轮设于导轨上,炉台位于两个炉罩内,两根立杆设于任一炉罩顶面炉口的两侧,平台水平设于两根立杆顶端,电机和传动轮分别设于平台两侧,两个吊耳间隔设于炉闸门顶面并通过钢丝连接传动轮,电机转轴通过皮带驱动传动轮,炉闸门通过电机、传动轮沿炉罩炉口升降,炉台台面开有凹槽,炉闸门降至炉台时位于炉台台面的凹槽内,两根拉杆间隔设于设有立杆的炉罩侧面,两个拉攀间隔设于炉闸门侧面并与两根拉杆的位置匹配。本退火炉可经济地实施不同大小工件、不同处理温度的热处理作业,避免了置备多个退火炉的投资, 降低了热处理的能源和成本,保证了生产进度,提高了热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原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侧视图,图4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C部放图,图6为本退火炉炉闸门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包括两个通过滚轮 3设于导轨4上的炉罩2和位于所述炉罩2内的炉台4,还包括炉闸门5、两个吊耳74、两根立杆6、平台7、四根拉杆8、四个拉攀81、两个传动轮72和电机71,所述两根立杆6垂直设于任一所述炉罩2顶面炉口的两侧,所述平台7水平设于所述两根立杆6顶端,所述电机71 和两个传动轮72分别设于所述平台7两侧,所述两个传动轮72通过转轴75连接,所述两个吊耳74间隔设于所述炉间门5顶面,所述两个吊耳74通过钢丝73连接所述两个传动轮 72,所述电机71转轴通过皮带驱动所述两个传动轮72,所述炉间门5通过所述电机71、传动轮72沿炉罩2炉口升降,所述炉台4台面开有凹槽41,所述炉闸门5降至炉台4时位于所述炉台4台面的凹槽41内,所述四根拉杆8分别间隔设于所述设有立杆5的炉罩2两侧面,所述四个拉攀81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炉闸门5两侧面并与所述四根拉杆8的位置匹配。上述炉台4的凹槽41内可垫入陶瓷纤维,炉闸门5降至炉台4的凹槽41内时,陶瓷纤维进一步起到了密封作用。如图4和图5所示,为使炉闸门顺利升降并定位可靠,所述退火炉还包括两根连接杆62、两块弧形板63、两个导向轮52和两个定位辊53,所述两根连接杆62垂直所述立杆6 分别设于所述两根立杆6下端,所述两块弧形板63的弧顶分别设于所述两根连接杆62自由端,所述两个 导向轮52分别设于所述炉闸门5两侧面的上端,所述两个定位辊53分别设于所述炉闸门5两侧面的下端,所述两根立柱6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滑槽61,所述两个导向轮 52分别位于所述两根立柱6的滑槽61内,所述炉闸门5提升至最高位时,所述两个定位辊 53分别抵靠于所述两块弧形板63的弧面。炉闸门5升降时,导向轮52在立柱6的滑槽61 内滑动,使炉闸门5的升降更为顺畅;而炉闸门5位于高位时,定位辊53抵靠于弧形板63 上,避免了炉闸门5的晃动,尤其当炉罩沿导轨移动时使炉闸门定位更为可靠。如图1所示,为使炉闸门与炉罩炉口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两个炉罩2炉口设有台阶肩部21,所述炉闸门5的顶面和两侧面设有与所述炉罩2炉口匹配的台阶肩部51, 所述炉闸门5降至所述炉罩2炉口时,所述炉罩2炉口的台阶肩部21与炉闸门5的台阶肩部51重合构成迷宫密封连接。该迷宫密封结构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退火炉对炉温均勻性、 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的要求,为保证炉闸门与炉罩炉口的可靠连接,所述两根拉杆8是电动拉杆。电动拉杆的设置使炉闸门5与炉罩2炉口的连接更为便捷,进一步保证了炉闸门5与炉罩2炉口的密封性能。为便于炉闸门的故障维修作业,所述退火炉还包括维修梯9,所述维修梯9架设于所述设有立杆6的炉罩2顶面与所述平台7之间。本退火炉在炉闸门升至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纤维炉罩移动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包括两个通过滚轮设于导轨上的炉罩和位于所述炉罩内的炉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炉闸门、两个吊耳、两根立杆、平台、四根拉杆、四个拉攀、两个传动轮和电机,所述两根立杆垂直设于任一所述炉罩顶面炉口的两侧,所述平台水平设于所述两根立杆顶端,所述电机和两个传动轮分别设于所述平台两侧,所述两个传动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两个吊耳间隔设于所述炉闸门顶面,所述两个吊耳通过钢丝连接所述两个传动轮,所述电机转轴通过皮带驱动所述两个传动轮,所述炉闸门通过所述电机、传动轮沿炉罩炉口升降,所述炉台台面开有凹槽,所述炉闸门降至炉台时位于所述炉台台面的凹槽内,所述四根拉杆分别间隔设于所述设有立杆的炉罩两侧面,所述四个拉攀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炉闸门两侧面并与所述四根拉杆的位置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