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414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涉及一种散热器,解决了目前散热器为达到较好散热效果而尺寸较大、质量较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具有能与发热体相连面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为具有一端敞口的内、外散热腔的夹层结构,在内、外层散热腔中择一容纳散热液,另一散热腔构成气流通道,一密封盖覆盖在容纳散热液的容纳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由于这样形成的夹层结构,一散热腔构成气流散热通道,另一散热腔构成液体散热腔体,将气体散热和液体散热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散热效果,而且散热器自身重量较轻,便于安装、运输,而且可以降低用于支承该散热器的支架的承载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散热装置主要依靠两种方式达到散热目的一种是风冷,在散热器上安装较大功率的风扇,利用强制风冷提高散热的效果并有效减小散热器的尺寸,但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碰到的问题是风扇本身是一个寿命不长的元件,所以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会因为风扇的故障而大打折扣;如果不使用风扇,利用自然风散热,需要加大散热片的数量和体积则成本加大。另一种是液冷,通常在其一表面连接所需散热的发热体,并且其壳体呈杯状结构,为保证散热效果,壳体一般尺寸较大,散热液则充装在壳体的杯状容腔内,造成质量较大,在运输、安装方面有诸多局限,而且散热器一般需要安装在支架上得到相应的支承, 使得支架需要具有较大的承载。两者均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兼有液冷和风冷散热效果,又降低其重量的散热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具有能与发热体相连面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为具有一端敞口的内、外散热腔的夹层结构, 在内、外层散热腔中择一容纳散热液,另一散热腔构成气流通道,一密封盖覆盖在容纳散热液的容纳腔上。气流通道中气体可利用自然风从壳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并排出。由于这样形成的夹层结构,一散热腔构成气流散热通道,另一散热腔构成液体散热腔体,气体散热和液体散热两者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散热器使用时既能保证散热效果,而且自身重量轻。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所述的外层散热腔中容纳散热液,散热效果好。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由复数个导气孔构成,所述的导气孔穿透壳体并设在壳体的侧壁下方呈周向均布。当散热器下表面连接发热体,影响气体流通时,在侧边开设导气孔, 气体流通更为流畅,增加气体的流速,并且气体均勻地从下方的发热体往上流通,散热效果好。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由复数个导气孔或导气槽构成,设在壳体与发热体相连面上。适用于发热体不阻碍气体从壳体相连面流通的情况。所述的外层散热腔为中空的圆环形腔体,适用于圆形的发热体;所述的密封盖为中间开孔并呈台阶状,台阶面扣合在外层散热腔的敞口端。密封效果好,并且不妨碍气体的流通。所述的外层散热腔为中空的矩形腔体,所述的密封盖为中间开孔并呈台阶状,台阶面扣合在外层散热腔的敞口端。适用于长条形的发热体。所述的内层散热腔的底边高于外层散热腔的底边,壳体的侧边和底边都可充分接触散热液,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所述的壳体侧壁设有穿透外层散热腔的导气管,方便布线并且不影响外层散热腔的密封结构。所述的壳体为金属材质,便于加工,并且导热效果好;所述的散热液为导热硅油, 传热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由于这样形成的夹层结构,一散热腔构成气流散热通道,另一散热腔构成液体散热腔体,将气体散热和液体散热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散热效果,而且散热器自身重量较轻,便于安装、运输,而且可以降低用于支承该散热器的支架的承载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层散热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散热器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2-内层散热腔、3-密封盖、4-外层散热腔、5-导气孔、6_散热液、 7-灯罩、8-铆钉、9-LED基板、10-导线、11-导线管、12-导气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具有能与发热体相连面的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为具有一端敞口的内、外散热腔的夹层结构,外层散热腔4中容纳散热液6,内层散热腔2开设与外界连通的敞口气流通道,一密封盖3覆盖在外层散热腔4上。壳体1为一中空的圆柱体,中空部分即为内层散热腔2。壳体1的侧壁的下方开有复数个导气孔5构成气流通道的入口并且导气孔5呈周向均布,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设在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的密封盖3为中空圆环状结构并呈台阶状,台阶面与外层散热腔4的腔口相抵触。外层散热腔4内形成液体对流,气体从导气孔5进入,从设在壳体 1上表面的出口流出。所述的壳体1为金属材质,所述的散热液6为导热硅油,在气流通道流通的气体可为空气。既保证了散热效果,而且散热器自身重量较轻。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内层散热腔2的底边高于外层散热腔4的底边,所述的壳体 1侧壁设有穿透外层散热腔4的导气管12。壳体1的侧边和底边都可充分接触散热液,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应用时可以在壳体1的下表面通过铆钉8连接LED基板9,再套上灯罩 7。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所述的外层散热腔4为中空的矩形腔体,所述的密封盖3为中间开孔并呈台阶状,台阶面扣合在外层散热腔4的敞口端。所述内层散热腔2的入口由导气槽构成,设在壳体1与发热体相连面上。该结构适用于不阻止气体从壳体1底部流通的散热体。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可在壳体1的下表面通过铆钉8连接LED基板9,再套上灯罩7。LED基板9和灯罩7都设有导气的通孔。权利要求1.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具有能与发热体相连面的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为具有一端敞口的内、外散热腔的夹层结构,在内、外层散热腔中择一容纳散热液(6),另一散热腔构成气流通道,一密封盖C3)覆盖在容纳散热液(6)的容纳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层散热腔 (4)中容纳散热液(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由复数个导气孔( 构成,所述的导气孔(5)穿透壳体(1)并设在壳体(1)的侧壁下方呈周向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由复数个导气孔或导气槽构成,设在壳体(1)与发热体相连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层散热腔 (4)为中空的圆环形腔体,所述的密封盖(3)为中间开孔并呈台阶状,台阶面扣合在外层散热腔的敞口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层散热腔 (4)为中空的矩形腔体,所述的密封盖(3)为中间开孔并呈台阶状,台阶面扣合在外层散热腔的敞口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层散热腔 ⑵的底边高于外层散热腔⑷的底边,所述的壳体⑴侧壁设有穿透外层散热腔⑷的导气管(12)。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热体相连面上开有与构成气流通道散热腔相通的导线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热体相连面上开有与构成气流通道散热腔相通的导线管(11),所述的导线管(11)与发热体相连面密封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为金属材质,所述的散热液(6)为导热硅油。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涉及一种散热器,解决了目前散热器为达到较好散热效果而尺寸较大、质量较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具有能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散热装置,包括具有能与发热体相连面的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为具有一端敞口的内、外散热腔的夹层结构,在内、外层散热腔中择一容纳散热液(6),另一散热腔构成气流通道,一密封盖(3)覆盖在容纳散热液(6)的容纳腔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桂潮姜熠
申请(专利权)人:艾迪光电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