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390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输入轴,还包括第一、第二输出轴、各轴上的齿轮、两个离合器和四个同步器;其内输入轴上的三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五挡主动齿轮;外输入轴上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第二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四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第三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第四同步器可选择性地将第五挡扭矩和第七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扭矩相当的情况下,可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变速器
,具体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典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指的是通过两个离合器分别和两根输入轴连接, 传递发动机动力。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包括两组同轴嵌套或平行布置的离合器,同轴、内外嵌套布置的两根输入轴,两根平行布置的输出轴,布置在输出轴上的多个同步器、多个换挡拨叉。变速器奇、偶数挡输入齿轮分别布置在两根输入轴上,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切换以及不同同步器动作,经由不同输出轴实现扭矩变换和输出。双离合器变速器主要应用于乘用车,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是轴向长度较长,不能够适应乘用车越来越高的紧凑性要求,减小了整车布置灵活性。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都采用单独的倒挡轴和倒挡惰轮来实现变速器的倒挡,增加了零部件数量,根据不同结构,至少增加的零件包括1个圆锥滚子轴承、1个组合轴承、1根倒挡轴和2个齿轮。壳体加工、检测内容,使装配过程更复杂,增加了成本。另外,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将1挡主动齿轮同时作为倒挡主动齿轮使用, 即1挡和倒挡共用同一个离合器传递动力。这种布置结构出现了两个问题问题一是在需要频繁切换1挡和倒挡的工况下,例如移库,将会增加1挡、倒挡所在离合器的损耗,降低离合器使用寿命;问题二是使得整车起步时增加了从2挡降1挡过程或者直接用2挡起步,这导致了换挡加速时间延长和可能产生坡道起步后遛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频繁切换1挡和倒挡,增加离合器损耗、换挡加速时间延长可能产生坡道起步后遛的不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 3、第二输出轴4,外输入轴2为管轴,内输入轴1的一端插设在外输入轴2内,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和外输入轴2的输入端相对应;所述各轴上分别设齿轮,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l设于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第二离合器C2设于外输入轴2的输入端;所述内输入轴1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七挡主动齿轮17、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作为五挡主动齿轮;所述外输入轴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22同时作为倒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驻车棘轮39、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和第一输出齿轮30 ;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 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驻车棘轮39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所述一挡 从动齿轮31和三挡从动齿轮3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所述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8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七挡从动齿轮47、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 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七挡从动齿轮47、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4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 40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七挡从动齿轮47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七挡从动齿轮47和五挡从动齿轮45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七挡扭矩和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 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七挡主动齿轮17与七挡从动齿轮47 为常啮合,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与三挡从动齿轮33、五挡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42为常啮合,二挡从动齿轮42和倒挡从动齿轮38为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专利技术将三挡主动齿轮作为三挡和五挡共用,将四挡主动齿轮作为四挡和六挡共用,还将二挡主动齿轮作为二挡和倒挡共用齿轮,使得轴向长度更短,在扭矩相当的情况下,可缩短轴向长度30mm以上;2、本专利技术将二挡从动齿轮同时作为倒挡中间惰性轮使作,取消了倒挡轴和额外的倒挡惰轮,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根据不同结构,至少减少的主要零部件包括1个圆锥滚子轴承、1 个组合轴承、1根倒挡轴和2个齿轮,减少了变速箱壳体加工、检测内容、减少了双离合器总成装配步骤,降低了成本;3、本专利技术将一挡和倒挡分开布置在不同的离合器上,提高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改善了双合器变速器起步控制;4、本专利技术的驻车棘轮39布置在第一输出轴3上紧靠最左端轴承位置,相比将驻车棘轮布置在差速器上的结构而言,减小了驻车机构的强度要求及外形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实现倒挡的各齿轮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示意图。上图中序号内输入轴1、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差速器6、一挡主动齿轮11、三挡主动齿轮13、七挡主动齿轮17、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24、第一输出齿轮30、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驻车棘轮39、第二输出齿轮40、二挡从动齿轮42、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七挡从动齿轮47、差速器主减齿轮60、第一离合器Cl、第二离合器C2、第一同步器SC1、第二同步器 SC2、第三同步器SC3、第四同步器SC4。具体实施方 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一离合器Cl和第二离合器C2 ;外输入轴2为管轴,内输入轴1的一端插装在外输入轴2内,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和外输入轴2的输入端相对应;第一离合器Cl固定安装于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第二离合器C2固定安装于外输入轴 2的输入端。内输入轴1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安装有七挡主动齿轮17、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作为五挡主动齿轮。外输入轴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22同时作为倒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驻车棘轮39、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和第一输出齿轮30 ;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 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驻车棘轮39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所述一挡从动齿轮31和三挡从动齿轮3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所述四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外输入轴(2)为管轴,内输入轴(1)的一端插设在外输入轴(2)内,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和外输入轴(2)的输入端相对应;所述各轴上分别设齿轮,还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设于内输入轴(1)的输入端,第二离合器(C2)设于外输入轴(2)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输入轴(1)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七挡主动齿轮(17)、一挡主动齿轮(11)和三挡主动齿轮(13),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作为五挡主动齿轮;所述外输入轴(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22)同时作为倒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驻车棘轮(39)、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三挡从动齿轮(33)、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8)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驻车棘轮(39)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所述一挡从动齿轮(31)和三挡从动齿轮(3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所述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8)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七挡从动齿轮(47)、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七挡从动齿轮(47)、五挡从动齿轮(45)、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4)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七挡从动齿轮(47)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七挡从动齿轮(47)和五挡从动齿轮(45)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七挡扭矩和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七挡主动齿轮(17)与七挡从动齿轮(47)为常啮合,三挡主动齿轮(13)同时与三挡从动齿轮(33)、五挡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42)为常啮合,二挡从动齿轮(42)和倒挡从动齿轮(38)为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俊尹良杰祁稳陈伟郑海兵方志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