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超高压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41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高压杀菌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问题。本装置由液压装置通过管道与增压装置的往复运动腔连通。增压装置的高压腔与超高压腔和液压控制阀连通,超高压容器由内、外缩套紧固及固定在内、外缩套下端的下盖板和紧固上盖板与外缩套的紧固件组成。增压器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缸体上的盖板及底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方便,承受强度高,压力可调,结构简单,既能保压,又能同时卸荷截通,杀菌能力强。(*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装置。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及广岛研究所堀惠一,在该国90年二月的“食品机械装置”杂志第49至52页发表了“食品机械的高压装置”一文,由此文可知该装置由单层高压圆筒、密封圆筒两端的上、下盖及固定其位置的框架组成,并在下盖上加工有进出液体的孔。该装置上盖拆装不方便,框架结构纵向尺寸大,不能同时保压、卸荷节能。日本神户钢研所,机械研究所井上康彦等人,1990年2月在“食品机械装置”杂志第57至62页所介绍的“高压装置技术的现状和展望”一文,所涉及到的高压装置为液体食品的消毒装置,其结构与上面所介绍的装置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把被消毒的液状食品置于挠性膜盒内,再放入高压容器内的高压液体中进行消毒,同时还有一套输液泵和一套气压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单层高压圆筒的强度不高,也不能实现该装置保压,液压装置卸荷节能。上述两种装置的压力均未超过400MPa。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高压杀菌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快速,方便地装入和取出被杀菌的物品,既能在高压装置内保持高压,又能同时在超高压容器内杀菌及杀菌后的快速卸荷,结构简单,压力可调。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把增压装置分别与液压装置,超高容器连通,并在超高容器的内缩套上紧固外缩套,该容器的上部凸缘上装有对应的紧箍套。所述超高压容器主要包括上端带有外凸缘,且在上端面的端部向下加工有孔,该孔底部又开有小通孔的内缩套,外缩套的上端凸缘与装在其上的上盖板凸缘构成对称环状凸缘,紧固外缩套内为阶梯形孔,其上端为环状凸缘,内缩套底部小通孔应与下盖板的孔相通。增压装置由一端为开口,另一端有底的阶梯形孔构成的缸体,装在其开口孔内和有底孔内,两者连为一体,且能在阶梯孔内往复运动的活塞及活塞杆,装在缸体开口孔端面上的缸盖、装在缸体、缸盖底部的底板组成。开口活塞孔段的缸体上开有不同位置的两个孔,且与液压装置连通,位于活塞杆孔段的底部侧面开有一孔,分别与超高压容器下盖板孔和内缩套底部的小孔,液压控制阀连通。超高压容下盖板与缸体、缸盖的底板为同一板体或分开的板体。超高压容器上部的紧箍套由两个环状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环状体的内侧均开有梯形槽,另一端通过紧固杆件连接而成。外缩套上端的环形凸缘与装在其上的上盖板的环形凸缘构成环状梯形凸缘,该紧箍套包在环状梯形凸缘上时,要求环状梯形面接触。内缩套的通孔为圆孔或方孔或正六边形孔。超高压容器采用了双层缩套结构,使内缩套产生压缩预应力达到加强的目的。根据厚壁筒体壁上应力分布规律,可充分发挥材料各自的特性,因此在保证强度,安全可靠情况下,减小了该容器的壁及重量。本技术的两个半环形紧箍连接装置。因其环状一端为铰链结构,故环状紧箍的开、合灵活,解决了既要很方便地把超高压容器的外缩套与其上盖连接在一起,又要在超高压下可靠地连接这一关键问题。本技术设计出一增压装置,它利用活塞有效断面积大于活塞杆有效断面积的原理,将液压装置产生的压力提高,压力提高的倍数取决于上述两者的有效面积比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本技术主要由超高压容器,增压装置及液压装置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液压装置产生的高压流体通过管道输入到增压装置的活塞孔段,从增压装置的活塞杆孔段输出的超高压流体通过管道进入超高压容器杀菌腔中,对带菌物品进行杀菌处理。超高压容器由筒体[10]、[11]、上盖板[14]、紧箍套[12]、双“O”形密封环[13]组成。筒体系两层缩套结构,内、外缩套均加工有凸缘,内缩套[11]在其上端面中部向下的加工有孔。该孔的底部又开有一小通孔,此小通孔通过下盖板[14]上的孔与增压装置的活塞杆孔段连通,外缩套[10]紧套在内缩套[11]上,外缩套上端的凹槽恰好与内缩套上端的凸缘相接触,而外缩套上端的凸缘与装在其上的上盖板[14]凸缘构成对称的环状凸缘。紧箍套[12]内侧开有梯形槽,其形状正好与上述的对称环状凸缘相吻合,紧箍套是把超高压容器筒体与上盖板[14]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关键零件。紧箍套由两个半环状体组成,它们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使两个半环状可以灵活地开、合,另一端可通过紧固连杆连接在一起。双“O”形密封环[13]由一金属环和“O”形非金属密封圈构成,该环内孔与内缩套的孔一样大,环的外圆面上装有两个“O”形密封圈,它们分别与上盖板[14]的凹槽和内缩套上端的凹槽相接触。增压装置主要由缸体[9]、活塞及活塞杆[6]、缸盖[5]及其密封件[7]、[8]等组成。缸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有底,缸体在同一轴线上开有阶梯形孔,阶梯形孔内装有连为一体的、可以产生往复运动的活塞及活塞杆[6],缸体开口端通过螺钉和螺纹装有一缸盖[5]。与活塞相配合的孔段的缸体上开有不同位置的两个孔,分别与液压装置的有关管道连通,而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孔段的底部侧面开有一孔,分别与超高压容器下盖板[4]和内缩套[11]底端的小通孔,液压控制阀[15]连通,活塞及活塞杆的外圆面上分别装有“O”形密封圈[7]、[8]。活塞与活塞杆的有效断面积之比为8。液压装置的全部液压元件均系外购件,各种控制阀[2]、[3]、[15]是根据液压动力源[1]的主要参数来选取,而液压动力源的压力和流量参数是由本技术装置的需要来决定的。其原则是在选择国内目前压力最高者的同时,选流量最小者,以达到本装置重量轻,外形尺寸和节能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杀菌装置,包括增压装置及密封圈,超高压容器和它的上、下端面上的上、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增压装置分别与液压装置、超高压容器连通,并在超高压容器的内缩套上紧固外缩套,该容器的上部凸缘上装有对应的紧箍套;所述超高压容器主要包括上端带有外凸缘,且在上端面的中部向下加工有孔,该孔底部又开有小通孔的内缩套,外缩套的上端凸缘与装在其上的上盖板凸缘构成对称环状凸缘,紧固外缩套内为阶梯形孔,其上端为环状凸缘,内缩套底部小通孔应与下盖板的孔相通;增压装置由一端为开口,另一端有底的阶梯形孔构成的缸体,装在其开口孔内和有底孔内、两者连为一体、且能在阶梯孔内往复运行的活塞及活塞杆,装在缸体开口孔端面上的缸盖,装在缸体和缸盖底部的底板组成;开口活塞孔段的缸体上开有不同位置的两个孔,且与液压装置连通,位于活塞杆孔段的底部侧面开有一孔,分别与超高压容器下盖板和内缩套底部的孔、液压控制阀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超高压杀菌装置,包括增压装置及密封圈,超高压容器和它的上、下端面上的上、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增压装置分别与液压装置、超高压容器连通,并在超高压容器的内缩套上紧固外缩套,该容器的上部凸缘上装有对应的紧箍套;所述超高压容器主要包括上端带有外凸缘,且在上端面的中部向下加工有孔,该孔底部又开有小通孔的内缩套,外缩套的上端凸缘与装在其上的上盖板凸缘构成对称环状凸缘,紧固外缩套内为阶梯形孔,其上端为环状凸缘,内缩套底部小通孔应与下盖板的孔相通;增压装置由一端为开口,另一端有底的阶梯形孔构成的缸体,装在其开口孔内和有底孔内、两者连为一体、且能在阶梯孔内往复运行的活塞及活塞杆,装在缸体开口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正锡魏荣森秦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