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海洋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026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海洋链霉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株,为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sp.)FXJ7.388,其保藏号为CGMCC?No.4474。所述的菌在制备抑菌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抑菌体现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所述革兰氏阳性菌具体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2386、枯草芽孢杆菌CGMCC?1.2428和/或白色念珠菌CGMCC?2.53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分离出海洋链霉菌FXJ7.388,其具有如下优点:海洋链霉菌FXJ7.388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抗性:具体为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株海洋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放线菌是一类基因组DNA的G+C mol %含量高、具有复杂形态分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因其菌落多呈放射状而得名。放线菌能生产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药用微生物资源,迄今发现的两万余种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约一半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临床抗生素的滥用使致病菌耐药性急剧增强,已有抗生素的疗效已经大幅度降低,迫切需要寻找新型抗生素。随着土壤来源放线菌中发现新活性产物的几率越来越低,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超过70%的海洋,其环境具有高盐、高渗透压、低温、寡营养、特殊光照等特点,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放线菌往往具有不同于陆生土壤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次生代谢途径,因此,海洋是寻找新放线菌菌种及其活性化合物的理想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菌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株,为海洋链霉菌(Sti^ptomyces sp. )FXJ7. 388,其保藏号为 CGMCC No. 4474。所述的海洋链霉菌(Sti^ptomyces sp. ) FXJ7. 388CGMCC No. 4474在制备抑菌产品中的应用也是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所述抑菌体现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所述革兰氏阳性菌具体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Jt^1 葡萄王求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牛古草芽子包杆菌 (Bacillus subtilis)和/或白色念珠菌(Candidia albicans)。所述产品为药物。所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1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抑菌产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为发酵所述的海洋链霉菌(Sti^ptomyces sp.) FXJ7. 388CGMCC No. 4474,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抑菌产品。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C -30°C,所述发酵的温度具体为^°C。所述发酵时间为7天-14天,所述发酵时间具体为7天或14天。在收集发酵产物后,还包括如下步骤A、将所述发酵产物过滤除菌丝体、收集滤液;B、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步骤A得到的滤液,收集有机相;C、减压蒸馏除去步骤B得到的有机相中的乙酸乙酯,得到残留物;D、将步骤C得到的残留物溶解于甲醇中,得到抑菌产品。所述抑菌体现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所述革兰氏阳性菌具体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Jt^1 葡萄王求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牛古草芽子包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或白色念珠菌(又名,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所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aphylococcus aureus)尤其优选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1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1-1)。所述产品为药物。海洋链霉菌FXJ7. 388于2010年12月1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一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 4474,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链霉菌Str印tomyces sp. ο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新分离出海洋链霉菌FXJ7. 388,其具有如下优点海洋链霉菌FXJ7. 388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抗性具体为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海洋链霉菌FXJ7. 388在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海洋链霉菌FXJ7. 388的分离一、菌种分离2009年1月间从大连湾取得渤海近海海泥样品,样品尽快带回实验室中进行处理。海泥样品自然风干后用无菌水制成悬浮液,采用60°C加热十分钟的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ISP-3培养基作为分离培养基,于培养30天,挑单菌落于GYM培养基上纯化,得到海洋链霉菌FXJ7. 388。二、菌种鉴定1、16S rRNA 分析提取海洋链霉菌FXJ7.388基因组DNA,采用放线菌16S rRNA通用引物 5,-AGAGTTTGATCMTGGCTCAG-3,; 1492r :5,-TACGGYTACCTTACGACTT-3,)扩增 16SrRNA 基因并纯化测序,序列测定结果通过NCBI的BLASTN程序进行相似性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海洋链霉菌FXJ7. 388的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通过genbank比对,结果发现与海洋链霉菌FXJ7. 388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 99 %的已知菌株有两株,分别为链霉菌Sti^ptomyces xinghaiensis NRRL B-24674T (genbank 号为 EF577247)及链霉菌 Sti^ptomyces chungwhensis DSM 41843 (genbank 号为 AY382292)(见图 1 所示)。2、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1)形态观察将海洋链霉菌FXJ7. 388 与链霉菌 Sti^ptomyces xinghaiensis NRRL Β-24674τ(购自美国农业部)及链霉菌Mi^ptomyces chungwhensis DSM 41843(购自德国菌种保藏中心)分别在GYM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形态结果如下海洋链霉菌FXJ7. 388培养两周之后仅可见少量浅褐色的基内菌丝产生,培养1个月后可见极为稀疏的白色气生菌丝分布于菌落边缘处,不产色素; 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培养3天后即可见浅褐色的基内菌丝,培养4_5天后即可见灰白色的气生菌丝和浅黄色的孢子丝,不产色素;Sti^ptomyces chungwhensis培养4天后可见浅褐色的基内菌丝,5-6天后可见灰色的气生菌丝和白色的孢子丝,产生少量黑色素。2) PH 值海洋链霉菌FXJ7. 388 的生长 pH 范围为 5-9,而 Mi^ptomyces xinghaiensis 及 Streptomyces chungwhensis 的生长 pH 范围均为 6-8。3) NaCl 耐受海洋链霉菌 FXJ7.388、 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Streptomyces chungwhensis分别在含0_3% NaCl的GYM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海洋链霉菌FXJ7. 388在含2_3 % NaCl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在含 0-2% NaCl 的条件下可生长并生长良好,Streptomyces chungwhensis在含0_6% NaCl的条件下可生长并生长良好。4)、碳、氮源利用方面方法详见东秀珠、蔡妙英等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XJ7.388,其保藏号为CGMCC No.447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刘宁郗丽君张利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