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压载平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97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载平衡块,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压载平衡块。船用压载平衡块,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壳体内充填混凝土内芯,壳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中安设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混凝土代替铁铸件,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矿产资源。2、采用在壳体内灌注混凝土,易于生产制作,且减少了污染。3、壳体制成长方体,叠放稳定,便于实现无间隙叠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载平衡块,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压载平衡块
技术介绍
船用压载平衡块通常安放在船舱底部起镇舱平衡作用,市场年需量大。现有的船用压载平衡块由生铁铸造而成,生产成本高;模与铸件不易分离,浇铸麻烦且造成污染。加上现有鉄矿产资源紧缺,需要找到一种能替代生铁,节约资源的替代品来做船用压载平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能节约资源、便于生产制作的船用压载平衡块。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壳体内充填混凝土内芯,壳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中安设提手。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提手的上表面与壳体顶面齐平或低于壳体顶面。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壳体为长方体。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凹槽空腔的截面呈半圆形或圆弧形。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壳体的钢板厚度为2_5mm。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混凝土内芯的混凝土标号为C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混凝土代替铁铸件,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矿产资源。2、采用在壳体内灌注混凝土,易于生产制作,且减少了污染。3、壳体制成长方体,叠放稳定,便于实现无间隙叠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左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船用压载平衡块,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3,钢板厚度为2. 5mm,壳体3内充填混凝土标号为C20的混凝土内芯4,壳体3的顶部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2,凹槽2的两侧边与提手1两端相焊接,提手由直径为16mm的圆钢构成,提手1 的上表面与壳体3的顶面齐平。所述的壳体3为长方体。本技术可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立式结构壳体的高度大于壳体长度,壳体宽度与长度相同;卧式结构壳体的长度大于壳体的宽度和高度,壳体的宽度大于壳体的尚度。权利要求1.一种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壳体内充填混凝土内芯,壳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中安设提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的上表面与壳体顶面齐平或低于壳体顶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的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长方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钢板厚度为 2-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空腔的截面呈半圆形或圆弧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内芯的混凝土标号为C2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压载平衡块,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压载平衡块。船用压载平衡块,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壳体内充填混凝土内芯,壳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中安设提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混凝土代替铁铸件,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矿产资源。2、采用在壳体内灌注混凝土,易于生产制作,且减少了污染。3、壳体制成长方体,叠放稳定,便于实现无间隙叠放。文档编号B63B39/02GK201980395SQ20102068847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松林 申请人:武汉江南锚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压载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壳体,壳体内充填混凝土内芯,壳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中安设提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江南锚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