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祥瑞专利>正文

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894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焊接或膨胀螺栓连接在船体钢板上。当船体倾覆倒扣水中时,在船底部开孔救援及向船舱内输入氧气,同时能保证倒扣在船舱内的空气压力不泄露,使船体不会因舱内空气泄露、浮力减小而下沉。可根据需要调整救生舱内及船舱内气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很高,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适应性强,携带方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
技术介绍
自救互救是提升海上遇难船舶落水人员救助成功率的有效手段,日前为解决海上救助、落水人员救生,救生筏已成为一种在船舶遇险时落水人员使用的一种救生设备。它能迅速地被施放到水面上并漂浮于水面之上使落水人员登乘。现有技术的救生筏通常以一个底面构造,如气胀式自复正可吊型救生筏、气胀式双面可用救生筏、气胀式开敞型救生筏这些救生筏通过管体充气作业,一般与固定物之间起连接作用,救生时载足额定乘员和全部属具正常的漂浮,是人工合成材料的现代筏船,救生筏平时包装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安装在船舷专用筏架上,可将筏直接抛入水中,救生筏既可自动充胀成形,供遇险人员乘坐,如果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将筏抛入水中,当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救生筏架上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但是上述情况仅限于被困人员可以从船舱内离开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当因船体倾覆倒扣水中,船舱内成为密闭空间,被困人员会严重缺氧,甚至窒息而死的这种情况救生筏无法完成抢救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设置在船体钢板上。优选地,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在救援时焊接在船体钢板上。优选地,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用膨胀螺栓连接在船体钢板上。优选地,所述救生舱组件首尾相接构成正方形腔体结构,所述救生舱组件开设有进气管、排气管、第一逃生门、第二逃生门、压力表。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排气管设置在救生舱的同一救生舱组件面上,且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优选地,所述第一逃生门、第二逃生门与救生舱组件之间均有橡胶密封圈连接。优选地,所述船体与救生舱组件之间均有橡胶密封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逃生门打开状态下可在门洞范围内的船体钢板上开设救生孔。优选地,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救生舱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逃生门成圆形,且直径为760mm。优选地,所述救生舱组件为厚度20_的钢板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若船舶发生倾覆导致倒扣在水中时,船舱内存有大量空气(空气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将压力平衡救生舱设置在浮出水面的船底钢板上,压力平衡救生舱安装完成后,救援人员进入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船体钻孔并安装压力表,测出被救援船舱内压力;如果舱内的压力在人体能承受的范围,救援人员进入压力平衡救生舱内并关闭第一逃生门(向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输入压缩空气,使压力平衡救生舱内气压与被救援船舱内的气压相同),打开第二逃生门,在压力平衡救生舱第二逃生门范围内切割船体开孔,开出救援通道。过程中可按需要通过输气管道向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输入氧气及向事故船舱内输入氧气,且可通过排气管道排气,从第二逃生门把被困人员从船舱内救出后,关闭第二逃生门,然后打开第一逃生门(打开第一逃生门之前需打开排气管道,使压力平衡救生舱内气压与外部气压相同),把被困人员救出到压力平衡救生舱外,打开第一逃生门救援人员进入,重复以上救援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I)当船体倾覆倒扣水中时,在船底部开孔救援及向船舱内输入氧气,同时能保证倒扣在船舱内的空气不泄露,使船体不会因舱内空气泄露而下沉。可根据需要调整舱内气压。(2)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很高,成本低廉等优点。(3)本技术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适应性强,携带方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案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压力平衡救生舱立体图;图2是压力平衡救生舱立面图;图3是压力平衡救生舱剖面图;图4是压力平衡救生舱与船体钢板焊接连接方法的效果图;图5是压力平衡救生舱与船体钢板膨胀螺栓连接方法的效果图;图6是逃生门密封措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案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5、6所示,实施例1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I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设置在船体钢板2上。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I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焊接在船体钢板2上。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组件I首尾相接构成正方形箱体结构,所述救生舱组件I开设有进气管7、排气管8、第一逃生门3、第二逃生门4、压力表,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设置在救生舱的同一救生舱组件I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逃生门3、第二逃生门4与救生舱组件I之间均有橡胶密封圈1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逃生门4可开设救生孔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逃生门3、第二逃生门4成圆形,且直径为760mm。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组件I为厚度20mm的钢板制作而成。实施案例2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I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设置在船体钢板2上。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I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膨胀螺栓连接在船体钢板2上。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组件I首尾相接构成正方形腔体结构,所述救生舱组件I开设有进气管7、排气管8、第一逃生门、第二逃生门、压力表,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7、排气管8设置在救生舱的同一救生舱组件I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逃生门3、第二逃生门4与救生舱组件I之间均有橡胶密封圈1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逃生门4打开状态下可在门洞范围内的船体钢板上开设救生孔6。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救生舱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逃生门3、第二逃生门4成圆形,且直径为760mm。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组件I为厚度20mm的钢板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若船舶发生倾覆导致倒扣在水中时,船舱内存有大量空气(空气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将压力平衡救生舱设置在浮出水面的船底钢板上,压力平衡救生舱安装完成后,救援人员进入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船体钻孔并安装压力表,测出舱内压力;如果舱内的压力在人体能承受的范围,救援人员进入压力平衡救生舱内并关闭第一逃生门(向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输入压缩空气,使压力平衡救生舱内气压与被救援船舱内的气压相同),打开第二逃生门,在压力平衡救生舱第二逃生门范围内切割船体开孔,开出救援通道。过程中可按需要通过输气管道向压力平衡救生舱内输入氧气及向事故船舱内输入氧气,且可通过排气管道排气,从第二逃生门把被困人员从船舱内救出后,关闭第二逃生门,然后打开第一逃生门(打开第一逃生门之前需打开排气管道,使压力平衡救生舱内气压与外部气压相同),把被困人员救出到压力平衡救生舱外,打开第一逃生门救援人员进入,重复以上救援工作。综上所述:当船体倾覆倒扣水中时,在船底部开孔救援及向船舱内输入氧气,同时能保证倒扣在船舱内的空气不泄露,使船体不会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压力平衡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由救生舱组件围成密封箱式结构且设置在船体钢板上,所述救生舱组件首尾相接构成正方体箱体结构,所述救生舱组件开设有进气管、排气管、第一逃生门、第二逃生门、压力表,所述进气管、排气管设置在救生舱的同一救生舱组件面上,且均设置控制阀门,所述第一逃生门、第二逃生门与救生舱组件之间均有橡胶密封圈连接,所述第二逃生门打开状态下可在门洞范围内的船体钢板上开设救生孔,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救生舱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瑞
申请(专利权)人:孔祥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