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91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包括:上模装置;导套,其套设在上模装置的下端,并通过压缩弹簧连接上模装置和导套;铆头,其设置在导套内,并与上模装置的下端相连;与上模装置相对设置的下模。铆接时,将上模装置和下模固定在液压机上,导套通过压缩弹簧与上模装置的下端连接,铆头位于导套内。在铆接过程中,上模装置往下移动,由导套端面先接触调节平板,形成预压,使调节平板和衬套紧密贴合在一起,解决了调节平板一边翘起,不能和衬套紧密贴合的难题,随着上模继续下移,压缩弹簧收缩,铆头从导套内伸出进行铆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张紧轮铆接产生缝隙,造成张紧轮总成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的难题,提高了装配精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传动轮系普遍分为橡胶皮带传动和无声链传动两大系统。在一般车型中,橡胶皮带的传动较为常见,这种传动方式具有大功率、高效传递的特点,且因皮带的可弯曲度大,而使有效空间中传动路径长,进而带动更多附件,从而简化传动机构。 张紧轮为皮带传动提供合适的张紧力,确保凸轮轴驱动的准确性,保证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轴101和调节平板104铆接前,是自由装配在一起的(轴101和调节平板104间隙配合),并由衬套103支撑着。由于调节平板104的形状不规则,且衬套103 支撑区域在调节平板104的边缘,再加上重力的原因,调节平板104和衬套103不能紧密的贴合、产生间隙。在铆接时,铆头先接触调节平板104翘起部位,铆接后,调节平板104就不能和衬套103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产生间隙,导致包塑轴承102和调节平板104装配后的垂直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则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废品率达到90%以上。若将此类产品装配在发动机上后,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由于包塑轴承歪斜,将造成皮带偏跑,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以解决张紧轮总成铆接后垂直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的缺陷,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包括上模装置;导套,其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上模装置的下端,并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导套;铆头,其设置在所述导套内,并与所述上模装置的下端相连;与所述上模装置相对设置的下模。优选的,在上述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中,所述上模装置具体包括上模,其中心设有中心通孔;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的导柱,该导柱的下端伸出所述中心通孔,所述导套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柱上,且所述上模的下端和所述导套的上端间隔预设距离。优选的,在上述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中,所述上模的下端外圈设有容纳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螺旋凹槽;所述导套的上端外圈设有容纳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螺旋凹槽,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旋凹槽内。优选的,在上述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中,所述铆头具体包括位于下端的铆头部和位于上端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导柱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铆头螺纹连接在所述导柱的下端。优选的,在上述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有容纳汽车张紧轮包塑轴承的定位槽,该定位槽的底部设有支撑汽车张紧轮总成的轴的支撑住。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铆接时,将本技术提供的上模装置和下模固定在液压机上,导套通过压缩弹簧与上模装置的下端连接,铆头位于导套内。在铆接过程中,液压机驱动上模装置往下移动,由导套端面先接触调节平板,形成预压,使调节平板和衬套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将调节平板扶正,解决了调节平板因重力原因一边翘起,不能和衬套紧密贴合产生缝隙的难题,随着上模继续下移,压缩弹簧收缩,铆头从导套内伸出进行铆接。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张紧轮铆接产生缝隙,造成张紧轮总成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的难题,提高了产品的装配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汽车张紧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以解决张紧轮总成铆接后垂直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的缺陷,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包括上模装置、导套4、铆头5和下模1。其中,导套4可滑动的套设在上模装置的下端,并通过压缩弹簧6连接上模装置和所述导套4。按压导套4可使得导套4沿上模装置的下端向上移动,在卸载作用在导套4上的外力后,导套4在压缩弹簧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初始状态。铆头5设置在所述导套4 内,并与所述上模装置的下端相连,通过将上模装置向下移动,可使得导套4与汽车张紧轮总成的调节平板接触,对导套4施加外力,从而改变导套4和上模装置轴向的相对位置,若上模装置继续向下移动,便可将铆头5由该导套4伸出,完成相应的铆接工作。下模1与所述上模装置相对设置,下模1用于装夹工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装置向下移动,通过上、下模的上下移动,实现对汽车张紧轮总成的铆接。下模1上设有容纳汽车张紧轮包塑轴承的定位槽,优选的,在该定位槽的底部设有支撑汽车张紧轮总成的轴的支撑住3。在铆接时,将本技术提供的上模装置和下模1固定在液压机上,导套4通过压缩弹簧6与上模装置的下端连接,铆头5位于导套4内。在铆接过程中,液压机驱动上模装置往下移动,由导套4的下端面先接触调节平板,形成预压,使调节平板和衬套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将调节平板扶正,解决了调节平板因重力原因一边翘起,不能和衬套紧密贴合产生缝隙的难题,随着上模装置继续下移,压缩弹簧6收缩,铆头5从导套4内伸出进行铆接。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张紧轮铆接产生缝隙,造成张紧轮总成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的难题,提高了产品的装配精度。请参阅图3,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上模装置具体包括上模2和导柱7。其中,上模2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M,该上模2的上端为直径较大的与固定装配在液压机上的装配部21,下端为直径相对较小的与压缩弹簧6相连的弹簧连接部22。导柱7设置在所述中心孔M内,该导柱7的下端伸出所述中心通孔M,所述导套4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柱7上,且所述上模2 的下端和所述导套4的上端间隔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与压缩弹簧6的压缩量和铆接力有关,该预设距离不能小于压缩弹簧6的压缩量。根据张紧轮总成的铆接力度调整该预设距离,若预设距离过大,则对张紧轮总成的铆接力大,导致压坏张紧轮总成;若预设距离过小, 则对张紧轮总成的铆接力小,导致无法为张紧轮总成提供足够的铆接力。因此,此预设距离需要根据铆接行程和铆接力来调整。如图3和图4所示,上模2的下端外圈(即弹簧连接部22的外圈)设有容纳所述压缩弹簧6的第一螺旋凹槽23,导套4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41,导套4通过其中心通孔41 套设在导柱7上。导套4的上端外圈设有容纳所述压缩弹簧6的第二螺旋凹槽42,所述压缩弹簧6 —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旋凹槽23,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旋凹槽42内。通过压缩弹簧6两端的螺旋状钢丝分别卡入第一螺旋凹槽2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张紧轮总成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装置;导套(4),其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上模装置的下端,并通过压缩弹簧(6)连接所述上模装置和所述导套(4);铆头(5),其设置在所述导套(4)内,并与所述上模装置的下端相连;与所述上模装置相对设置的下模(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强江万里李刚杨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利圣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